智慧平台助執法 城市管理更精細(基層治理新實踐)
“叮咚!這裏不可以擺攤,還請您到市場裏麵!”在江西省贛州市尋烏(wu) 縣東(dong) 門街口,空中時不時傳(chuan) 來幾聲提醒。幾位挑著簸箕的大爺大媽猛抬頭,隻見電線杆上一隻攝像頭“轉過腦袋”,一旁的大喇叭再次響起:“幾位老人家,你們(men) 現在屬於(yu) 違規占道經營,不安全,請盡快離開。”
當前,尋烏(wu) 縣有30處重點區域安裝了類似的遠程喊話係統。作為(wei) 城市管理的硬件輔助,遠程喊話係統依托數字城管指揮中心,利用全縣近800個(ge) 監控攝像頭,協助承擔了城市管理的部分前置工作,為(wei) 尋烏(wu) 縣改進城市管理執法方式、提升執法效能打下基礎。
線上線下配合
提升執法效率
“方隊,又得您跑一趟啦,長寧市場那位謝阿姨,喇叭喊了幾遍都不走。”尋烏(wu) 縣數字城管指揮中心視頻監控員黃麗(li) 萍和尋烏(wu) 縣城管局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方裕洪通電話。“收到,我過去看看!”放下電話,正在附近巡邏的方裕洪立刻往長寧市場趕。
方裕洪今年42歲,在城市管理崗位上已有10餘(yu) 年工作經曆。“執法要講求方法,把好度。”方裕洪說。
方裕洪介紹,在城管執法過程中,以往會(hui) 出現這樣的情況:按程序而言,喇叭喊一下,口頭勸導警告至少三次,才能采取相關(guan) 執法措施。但在具體(ti) 執行過程中,由於(yu) 巡邏範圍大,有時會(hui) 有盲點;而且從(cong) 喊話開始,城管和經營者可能反複溝通多次。
如今,有了數字城管,方裕洪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在尋烏(wu) 縣數字城管指揮中心,黃麗(li) 萍在電腦前登錄“數字城管監控平台”,身後的大屏幕上也顯示著城區各主要街道、市場的實時畫麵,發現問題後就可以立刻呼叫現場負責人。在另一端,方裕洪在線接單後,他可以直奔現場執法,很大程度上規避人工巡邏的盲點。
黃麗(li) 萍每天會(hui) 打開近800個(ge) 攝像頭畫麵,並針對30處重點區域,開展線上“巡邏”、喊話及發單。
在電腦桌前,一本執法隊員聯係名錄被翻得半舊。“比如長寧菜市口是過去最易發生擁堵的街口。因為(wei) 人流密集,商販喜歡在這擺攤,但很多車輛來往,安全風險大,每天必須反複巡查。”黃麗(li) 萍說。
如果巡查到問題,黃麗(li) 萍便要開始喊話。“為(wei) 何喊、何時喊、喊幾次、後續如何處理,都在旁邊這台電腦上記錄清楚。”喊話這麽(me) 久,大家也形成一套工作方法:“喇叭播一遍,普通話、客家話各喊一遍。”從(cong) 內(nei) 容上,也會(hui) 由勸導、警告到提示執法,層層深入。
如今,一個(ge) 線下、一個(ge) 線上,數字城管和執法隊員緊密配合,對街麵狀態實時監控,對違法行為(wei) 自動抓拍,將線上視頻采集、線下人工巡查相結合,多維度實時掌握城市管理各類問題,全麵提升門店經營、車輛停放等城市管理問題視頻查報能力,為(wei) 一線執法隊伍處置問題提供有效的信息來源,促進執法效率不斷提升。
堅持疏堵結合
尊重群眾(zhong) 需求
春雨綿綿,已至下午兩(liang) 點,在長寧市場門口,三標鄉(xiang) 三標村村民鍾名娥用一根扁擔挑著兩(liang) 隻簸箕,簸箕內(nei) 的菠菜、茼蒿雖然所剩不多,但看上去仍鮮綠脆嫩。“奶奶,就在這擺,沒人收你錢!”農(nong) 貿市場負責人劉民熱情招呼。
長寧市場位於(yu) 中心老城區,2019年,經縣裏改造升級,這裏成為(wei) 全縣最大的封閉式綜合集貿市場,曾經的流動攤販都被納入規範化管理。“可是,一個(ge) 攤位月租200—600元,我們(men) 隻是從(cong) 鄉(xiang) 下來賣菜的,不會(hui) 整天守在這,租攤位不劃算。”鍾奶奶講出心裏話。為(wei) 了把菜快點賣掉,很多商販都喜歡在街口擺攤。
方裕洪經過一番調研,了解到流動商販的需求。縣城管局積極和市場對接,希望能開辟出一些“臨(lin) 時攤位”給到商販。“我們(men) 一層287個(ge) 攤位,長期空出的也有不少。農(nong) 家菜也很受歡迎,能給我們(men) 市場引來客流。”雙方一拍即合。
方裕洪帶領城管局執法大隊和縣城5個(ge) 菜市場對接,同時勸導商販到菜場臨(lin) 時攤位經營。“我們(men) 每年協調臨(lin) 時攤位六七十處。如果流動商販覺得方便,也會(hui) 租用菜場固定攤位。”方裕洪告訴記者。此外,尋烏(wu) 縣城管局在合理評估的基礎上,在城區劃出12個(ge) “臨(lin) 時小市場”,既為(wei) 小商販找到去處,也為(wei) 居民提供方便。
“我們(men) 就是要看到群眾(zhong) 需求,堅持疏堵結合。”方裕洪說。除了從(cong) 根源上解決(jue) 臨(lin) 時擺攤等問題,城管局執法大隊每月至少集體(ti) 學習(xi) 1次城市管理條例,規範隊員執法方式;同時開展“城管進社區、服務麵對麵”活動,充分利用執法宣傳(chuan) 車、數字城管喊話係統等形式多樣的宣傳(chuan) 方式,增進各類商戶、群眾(zhong) 對城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暢通反饋渠道
及時發現問題
“城市管理需要‘繡花’功夫,城管的事不算大,但打交道的部門確實多。”方裕洪說。在執法中,有時會(hui) 出現“出事前無所謂,出事後互相推諉”的情況,如何協調各部門行動、厘清各部門權責,成了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
“我們(men) 的案件受理對接全縣27個(ge) 部門。”尋烏(wu) 縣城管局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有了數字城管指揮中心後,很多情況都有視頻記錄,遇到問題指揮中心協調各部門提前會(hui) 商研判,在具體(ti) 執法時溝通也就更順暢。”
除了規範經營等重點區域活動監控外,數字城管指揮中心對全縣市政設施、突發事故等都可實時監控。“前段時間有處工程收工時沒有圍擋,有人騎摩托車經過時發生事故。後來,通過查看監控錄像,判定應屬於(yu) 施工方責任,糾紛才得以順利解決(jue) 。”尋烏(wu) 縣城管局工作人員說。
“我們(men) 把所有案件劃分為(wei) 六大類123個(ge) 小類,在數字平台即可實現智慧協調。”尋烏(wu) 縣數字城管指揮中心主任曾慶斌說。平台把全城區劃分為(wei) 6個(ge) 網格,設置9個(ge) 網格巡查員,可在一線使用手機APP上報問題。在平台值班的派遣員收到任務單後,便在係統內(nei) 派發至相關(guan) 部門。相關(guan) 部門處置後,網格員還要前往監督檢查,直至派遣員在線確認處置到位,任務單才結束。
2022年,尋烏(wu) 縣數字城管指揮中心受理上報案件4萬(wan) 餘(yu) 件,立案2萬(wan) 餘(yu) 件,處置率達94.54%,2022年案件派遣數量環比下降7.02%,店外經營數量環比下降約20%。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