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營收鼓了誰的腰包
進入二季度,演唱會(hui) 應勢密集上新。高居不下的觀演需求,讓演唱會(hui) 屢屢陷入一票難求的境地,也使得與(yu) 其相關(guan) 聯的消費快速升溫。一夜歡歌,點燃了歌迷的熱情,撐滿了黃牛的荷包。然而,狂歡背後,最賺錢的究竟是誰?
北京商報沸點調查小組調查發現,早在2018年,單場演唱會(hui) 可為(wei) 背後的演出商帶來超千萬(wan) 的營收。除演出票房這項最常規且顯而易見的收入外,演出商與(yu) 藝人經紀公司聯手操盤,通過觸達演唱會(hui) 產(chan) 業(ye) 鏈條上的各個(ge) 環節,更可將億(yi) 元收益攬入懷中。
一場入賬可達千萬(wan)
隨著超200場演唱會(hui) 陸續開票或公布資訊,各地進入屬於(yu) 演唱會(hui) 的狂歡季。公開資料顯示,將於(yu) 今夏舉(ju) 行的40場演唱會(hui) 及背後,涉及多達25家演出、經紀公司。與(yu) 此同時,看似同一位藝人或者樂(le) 隊的演唱會(hui) 背後,會(hui) 因演出場地等因素的不同,暗藏多家公司參與(yu) 其中。
以五月天本輪巡回演唱會(hui) 為(wei) 例,作為(wei) 主辦方回應此前“售票質疑”的北京華樂(le) 非凡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僅(jin) 為(wei) 五月天2023“好好好想見到你”北京演唱會(hui) 和2023諾亞(ya) 方舟10周年進化複刻限定版北京演唱會(hui) 的主辦方,而2023“好好好想見到你”深圳演唱會(hui) 的主辦方則為(wei) 深圳稻草華文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巡回演唱會(hui) 的全程主辦方為(wei) 上海華人文化演藝有限公司。
據天眼查,上海華人文化演藝有限公司企業(ye) 注冊(ce) 資本16667萬(wan) 元,實繳資本15403萬(wan) 元,對外投資了27家企業(ye) ,其中就包括北京華樂(le) 非凡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深圳稻草華文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兩(liang) 家公司。此外,五月天演唱會(hui) 票務平台之一的“紛玩島App”所關(guan) 聯的上海名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由該公司100%持股。北京商報記者也注意到,演唱會(hui) 製作方“必應創造”,為(wei) 五月天所屬的唱片公司相信音樂(le) 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與(yu) 經紀公司和第三方演出公司承辦有所不同,部分演唱會(hui) 由藝人持股公司或工作室主辦。
2023王源“客廳狂歡”巡回演唱會(hui) -重慶站主辦方為(wei) 重慶珺喬(qiao) 文化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ce) 資本1000萬(wan) 元,行業(ye) 分類為(wei) 廣播、電視、電影和錄音製作業(ye) ,王源持股49%。鹿晗2023“πDAY”演唱會(hui) -北京站則由鹿晗工作室與(yu) 上海風華秋實文化傳(chuan) 媒有限公司主辦,該公司招股書(shu) 顯示,與(yu) 鹿晗合作形式之一為(wei) :主辦大型演唱會(hui) ,從(cong) 中獲得門票、讚助等收入,2018年,該公司為(wei) 鹿晗舉(ju) 辦三場巡回演唱會(hui) “RE:X”,賺入5590萬(wan) 元,場均收入約1863萬(wan) 元。
明白音樂(le) 娛樂(le) 創始人王毅對此解釋道:“通常來講,大型經紀公司或市場影響力強勢的藝人,會(hui) 直接成為(wei) 大型演唱會(hui) 的操盤人,從(cong) 票務、製作等方麵直接參與(yu) 到演唱會(hui) 的主辦事項中。而藝人所屬經紀公司本身具備策劃演出的資質,有組織演出的經驗,也會(hui) 擔綱藝人演唱會(hui) 主辦。這樣能夠更整體(ti) 化的去把控項目的推進,增強大型演唱會(hui) 的可控性。此外,藝人團隊也會(hui) 把巡演中某些城市的演出,以承辦的形式,讓當地或業(ye) 內(nei) 資深的演出公司參與(yu) 進來,共同推進”。
“對於(yu) 沒有現成的演出團隊、舞台、設備或缺乏演出策劃資質的經紀公司而言,則會(hui) 選擇演出公司、設備公司等進行合作。”王毅如是說。
而談及一場演唱會(hui) 的收益來源,演出經紀人譚越透露:“票房一般僅(jin) 為(wei) 演唱會(hui) 收入的一部分,有些項目收入還包含演唱會(hui) 廣告與(yu) 藝人周邊等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銷售。通常情況下,招商席位以場為(wei) 計費單元,超一線藝人單場獨家合作報價(jia) 千萬(wan) 以上,巡回演唱會(hui) 的獨家冠名則更高,一般是藝人代言品牌擔當獨家冠名。藝人所代言品牌和演唱會(hui) 的冠名商,會(hui) 對演出場內(nei) 所售產(chan) 品的品牌形成排斥。”
據此前報道,一季度舉(ju) 辦的2023張傑未·LIVE-“曜·北鬥”巡演廣州站和薛之謙“天外來物”巡回演唱會(hui) 的三站,票房均突破4000萬(wan) 元。2017年,周傑倫(lun) 舉(ju) 辦的“地表最強”巡回演唱會(hui) 進行至48場時,已吸金24億(yi) 元。
製作成本分攤推高門票
“1.2億(yi) 元的演出設備、每場百萬(wan) 元以上的裝台費、奧運會(hui) 團隊操刀的舞美……”高成本造就的強視聽表現力作為(wei) 項目的一環,正在成為(wei) 演唱會(hui) 打出市場優(you) 勢的新宣傳(chuan) 點。
1280元、1599元、1990元、2000元、2177元、2580元……將於(yu) 今年夏天舉(ju) 辦的演唱會(hui) ,最高檔位票價(jia) 多場已突破2000元大關(guan) 。
“感覺今年演唱會(hui) 門票不光難買(mai) ,還貴了不少。”歌迷卡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2018年周傑倫(lun) 巡演青島站票價(jia) 在380-1880元之間,如今已上漲至500-2000元,雖然漲價(jia) 了,卡卡仍表示願意繼續支持,“隻要能讓我搶到票就好,誰讓我喜歡周傑倫(lun) 這麽(me) 多年呢,都是為(wei) 了情懷”。卡卡如是說。
北京華樂(le) 非凡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熠明曾在公開采訪中表示,演唱會(hui) 成本已經較疫情前有所增加,預測今年演唱會(hui) 整體(ti) 票價(jia) 將有可能略微上漲10%-15%,是自然合理的市場行為(wei) 。畢竟許多電影的票價(jia) 近些年已經翻倍。
“演唱會(hui) 作為(wei) 大型營業(ye) 性演出,是以盈利為(wei) 目的的現場文藝表演活動,因此,控製成本、提升收入是永恒的主題。”譚越介紹,演唱會(hui) 的主辦及製作,需要一係列的流程進行配合。演唱會(hui) 成本基本上包括藝人經紀與(yu) 作品版權費用、舞美等內(nei) 容製作、場地租賃與(yu) 舞台管理、運輸費等,這些必須支出都會(hui) 以不同的比例向下分配,最終由消費者承擔。此外,不可售票的存在所產(chan) 生的隱形成本也在推高票價(jia) 。
“演出場地檔期緊張,物流、人力需求量大幅提升,演唱會(hui) 市場持續需求旺盛,供需關(guan) 係之下,成本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同時,此前因演唱會(hui) 延期而產(chan) 生的成本,也會(hui) 轉嫁給消費者,體(ti) 現在票價(jia) 中。”王毅指出。
有業(ye) 內(nei) 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部分演唱會(hui) 存在票價(jia) 虛高的情況,某些藝人會(hui) 將最高票價(jia) 定至與(yu) 一線歌手同樣標準,而最高檔門票數量占比一般在10%以下,這樣即使票難賣了,也不會(hui) 對最終收入產(chan) 生較大影響,還間接炒高了藝人IP的商業(ye) 價(jia) 值。如果順利賣出,則直接有效地提高了整場演唱會(hui) 收入。
不隻為(wei) 了回饋粉絲(si)
高居不下的市場需求,讓演唱會(hui) 巡演加場早已成為(wei) 家常便飯。即便是在歌手體(ti) 力透支的情況下,為(wei) 了滿足歌迷需求,也會(hui) 在可控情況下添加場次。
然而,據業(ye) 內(nei) 透露,加場增開、巡回演唱亦可在某種程度上攤薄成本,增加收益,“隻要歌手受得了,當然是開得越多越好。”譚越如是說。
王毅進一步解釋道,主辦方一次性支付酬勞,自負盈虧(kui) 如今一般出現在中小型演出中。而具備票房號召力和IP影響力的藝人基本以入股形式與(yu) 主辦方共同投資,最後對演唱會(hui) 收入按照約定比例對票房和商業(ye) 收益分賬。分賬比例則取決(jue) 於(yu) 演唱會(hui) 項目籌備階段,雙方各自擔負的成本和出資情況,並對藝人的有形、無形價(jia) 值做衡量,由多方協商而定。
“在保證了製作的精良配置之後,每次巡演到新的城市和場地,需要再度承擔的基本為(wei) 運輸、裝台、設備折舊所涉及的費用,而舞美、設備、曲目等固定的情況下,巡演的模式為(wei) 主辦方和藝人團隊攤薄了成本。”王毅介紹。
針對演唱會(hui) 市場發展現狀及未來方向,北京商報記者第一時間聯係多家主辦方,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複。
演出行業(ye) 分析師高嘉指出,巡回演唱會(hui) 創造了更多盈利機會(hui) ,也使得單一的演唱會(hui) 項目逐漸形成品牌效應。但並不意味著巡回場次越多,項目收入越高,巡演場次和規模是主辦方在藝人市場影響力和加場的收支情況預估等多要素之下做出的判斷。
“演唱會(hui) 項目的井噴式上新,主要源於(yu) 前期積壓項目的集中釋放,市場需求旺盛之際,演出市場更需要珍惜歌迷的期待,優(you) 化演出體(ti) 驗,而非一味消耗多年來積累的影響力。”高嘉進一步指出。
北京商報沸點調查小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