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41星 中國航天發射創下新紀錄
本報北京6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13時30分,長征二號丁遙八十八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41顆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創下中國航天發射一箭多星新紀錄。
要將這麽(me) 多衛星一次性安全順利地送入軌道,首先要解決(jue) 的就是衛星在整流罩內(nei) 的布局問題,不僅(jin) 要保證“坐得下”,還要“坐得舒服”。
航天科技八院專(zhuan) 家表示,衛星的“座椅”由多星適配器和下方錐形支承艙組成,為(wei) 便於(yu) 星箭聯合操作,4米高的多星適配器被分成上下兩(liang) 個(ge) 中心承力筒。其中,38顆衛星繞中心承力筒按列布置,並保證了星與(yu) 星之間的安全距離。如此一來,多星適配器“座無虛席”,但如果為(wei) 了新增“座位”而一味增加承力筒的高度,“乘客”在飛行階段將會(hui) 麵臨(lin) 難以承受的“振動和顛簸”。
專(zhuan) 家稱,為(wei) 了讓41位“乘客”暢享舒適飛行體(ti) 驗,型號團隊有效利用整流罩內(nei) 的空間,讓適配器下方的“乘客”挪了挪“腳”,在支承艙上開辟出了3個(ge) “專(zhuan) 座”,成功讓41顆衛星順利“上車”。
衛星數量越多,分離出去後在軌道飛行碰撞的風險就越大,由於(yu) 本次41顆衛星的“目的地”一致,如何確保“乘客”安全順利“下車”,按照規定的分離方向和速度精準入軌,就是完成此次任務的關(guan) 鍵。
專(zhuan) 家表示,為(wei) 了避免在“下車”時擁擠碰撞,研製團隊巧妙設計“落客方案”,讓衛星依次有序分離。總體(ti) 設計團隊將筒狀多星適配器上的38顆衛星分為(wei) 6組,每一層“乘客”為(wei) 一組,下方支承艙上的3顆衛星作為(wei) 第7組,按組進行依次分離。此外,本發火箭還配套了10個(ge) 反推火箭,通過開啟反推火箭拉開每組衛星之間的距離,保障彼此之間分離的安全性。
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41顆衛星由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製,可以獲取高空間分辨率對地觀測遙感影像,為(wei) 用戶提供業(ye) 態分析、區域普查等遙感信息服務,同時為(wei) 國土資源、礦產(chan) 開發、智慧城市建設等行業(ye) 提供遙感數據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