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生殖進醫保,“三孩”配套再添“惠民禮包”
■ 社論
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不僅(jin) 將降低相關(guan) 患者的就醫費用,也有助於(yu) 提升生育率。
北京市醫保局、北京市衛健委、北京市人社局近日印發《關(guan) 於(yu) 規範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jia) 格項目的通知》,將涉及人群廣、診療必需、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新政策將於(yu) 3月26日起執行。
近年來,將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的呼聲漸高,不僅(jin) 全國和地方兩(liang) 會(hui) 的提案議案多有涉及,而且不少民眾(zhong) 也翹首以盼。過去通常認為(wei) ,基本醫保立足於(yu) “保基本”,不具備將支付範圍擴大到輔助生殖的條件。如今北京市將部分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其首開先河之舉(ju) ,回應了呼聲,順應了民意。
想生卻懷不上,已成不少家庭的煩惱。據《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不孕不育發病率從(cong) 20年前的2.5%~3%攀升到12.5%~15%。隨著環境汙染、生育年齡推遲、生活壓力加大等原因,不孕不育夫婦人數不斷增加。
根據2021年2月國家衛健委的回複,目前我國有不到20%的患者需要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放眼全國來看,這一人群的數量頗為(wei) 可觀。北京此舉(ju) ,顯然將大大降低不孕不育者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負擔,具有相當的普惠性。
當下,輔助生殖技術服務不難獲得,但收費項目多且昂貴、服務耗時久,讓很多家庭難以承受。在目前尚未納入醫保的地區,在公立醫院做輔助生殖單周期(即從(cong) 取卵、受精到移植入子宮一次流程)大概需花費3萬(wan) 元到5萬(wan) 元,不過許多患者往往需進行多個(ge) 周期才能受孕成功。
輔助生殖專(zhuan) 家、蘭(lan) 州大學第一醫院生殖醫學專(zhuan) 科醫院原院長張學紅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就表示,尋求助孕的高齡人群越來越多,有約15%的患者在40歲以上,由於(yu) 生殖功能的衰退,她們(men) 的治療周期更長、治療費用更高。
這對於(yu) 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來說,“懷不上”就會(hui) 變成“懷不起”,費用因素成為(wei) 不少人實現為(wei) 人父母夢想的一大障礙。而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不僅(jin) 將降低相關(guan) 患者的就醫費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yu) 提升生育率。
將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除了直接為(wei) 民眾(zhong) 大幅減輕就醫費用負擔之外,其間接的“減負”作用也不容低估。
當前,輔助生殖技術服務存在諸多亂(luan) 象,比如收費項目、收費額度等均缺乏相對一致的標準。在規範調整醫療服務價(jia) 格項目的大背景下,將輔助生殖技術項目進行通盤調整,其收費項目及標準勢必會(hui) 規範有序。
從(cong) 這次北京的政策來看,不僅(jin) 卵母細胞冷凍複蘇、體(ti) 外受精胚胎培養(yang) 、囊胚培養(yang) 等項目費用處於(yu) 較低水平,還廢止了13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收費。費用限高、限項,將使收費更加規範合理,再加上可按比例報銷部分費用,民眾(zhong) 可從(cong) 中獲得雙重利好。
事實上,隨著“二孩”“三孩”配套政策的密集出台,人口問題持續受到國家高度關(guan) 注。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鼓勵生育,也需要諸多與(yu) 之相適應的配套舉(ju) 措,而“懷不上”“生不起”則是影響生育意願的兩(liang) 道緊迫難題。
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看,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稱得上是最能提升民眾(zhong) 生育意願和惠及“三孩”家庭的實錘舉(ju) 措。這也說明,鼓勵生育,就需要完善配套措施,要通過派送“惠民禮包”的方式,幫婚育家庭切實減輕負擔,讓他們(men) “能生”“敢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