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技能培訓“遇冷”怎麽辦?
【兩(liang) 會(hui) 聚焦︱推進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進行時】職工技能培訓“遇冷”怎麽(me) 辦?
本報北京3月9日電(記者盧越 尹雪梅)“有的公司要求全員參加技能培訓,就有人抱怨占用時間。改成自願參加後,差不多走了一半。”今天,全國人大代表、成渝釩鈦科技有限公司煉鋼廠轉爐車間副主任江勇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職工不願意參加培訓,反映的是培養(yang) 技術工人的理念和方式還需改善。”
江勇代表的這番話,引發全國人大代表、山東(dong) 港口集團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工程技術部固機高級經理許振超的共鳴:“不少人認為(wei) 技術工人參加技能培訓,是不安於(yu) 一線工作的表現。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很多人喪(sang) 失了主動磨煉技能的積極性。”
當前,以職業(ye) 技能培訓深入推進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力度持續加大。圍繞培養(yang) 新時代產(chan) 業(ye) 工人,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要把職業(ye) 道德的相關(guan) 內(nei) 容融入培訓全過程,弘揚職業(ye) 精神,讓技術工人獲得社會(hui) 的廣泛認可和尊重。”許振超代表曾到不少技工院校調研,了解到一些學校對職業(ye) 道德的培訓還不夠。“愛崗敬業(ye) 、精益求精,這是任何行業(ye) 都需要的職業(ye) 素養(yang) 。缺乏這些,既學不好也幹不好。”
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ye) 陝飛部件廠鉚裝鉗工趙平每年給徒弟們(men) 上的第一課,就是講工匠精神,“我告訴他們(men) ,進廠後就要立誌當大國工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通過傳(chuan) 幫帶,一大批年輕工人成長為(wei) 飛機生產(chan) 線上的技術骨幹。
趙平代表走訪了幾家企業(ye) ,也與(yu) 職工交流過。他發現,一些企業(ye) 的培訓主體(ti) 責任沒有壓實。“搞培訓不能隻是為(wei) 了完成任務。”趙平代表說,“對於(yu) 新入職的年輕工人,企業(ye) 要通過培訓幫助他們(men) 迅速轉變為(wei) 思維,快速適應工作。還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培訓機製,讓職工實現從(cong) ‘讓我學’到‘我要學’‘要學好’轉變。”
“一些企業(ye) 開展培訓走過場,搞‘大水漫灌’。我建議要‘因材施教’,分級培訓。”江勇代表以自己所在企業(ye) 的探索為(wei) 例說,“我們(men) 開展首席專(zhuan) 家培訓,針對底子較弱的職工開設‘雛鷹班’,針對基礎好的開設‘強化班’,不搞‘填鴨式’,讓職工把每個(ge) 知識點學懂吃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技能大師、茂名石化首席技師張恒珍建議,細化培訓激勵措施,製定職業(ye) 發展規劃,讓每位職工積極參與(yu) 到提升技能的學習(xi) 培訓中。
盧越 尹雪梅
盧越 尹雪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