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評 | 打好春耕生產第一仗,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
“倉(cang) 廩實,天下安。” 3月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hui) 議的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時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糧食安全這個(ge) 問題上不能有絲(si) 毫麻痹大意,要未雨綢繆,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始終堅持以我為(wei) 主、立足國內(nei) 、確保產(chan) 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這為(wei)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做好糧食生產(chan) 工作指明了方向。
“無工不富,無農(nong) 不穩”。農(nong) 業(ye) 是安天下、穩民心的產(chan) 業(ye) 。越是麵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nong) 業(ye) ,越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工作,保護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讓農(nong) 民能獲利、多得利,不僅(jin) 直接關(guan) 係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和農(nong) 民收入,更關(guan) 係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礎。“重農(nong) 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nong) 業(ye) 、不能忘記農(nong) 民、不能淡漠農(nong) 村。令人欣喜的是,各級各部門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作,農(nong) 村改革的積極效應在加快釋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對資源要素的吸引力在增大,各種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農(nong) 民的積極性在提高,這些都為(wei) “三農(nong) ”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年之計在於(yu) 春”。當前,正是開展春耕春播的好時節,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著力培育積極因素,抓農(nong) 事、促發展,發動“三農(nong) ”工作的“春季攻勢”,把農(nong) 業(ye) 基礎打得更牢,把“三農(nong) ”領域短板補得更實,發揮好“三農(nong) ”穩定器、壓艙石作用,讓“糧袋子”更實、“菜籃子”更穩、“錢袋子”更鼓。
打好春耕生產(chan) 第一仗,必須迅速行動、落實舉(ju) 措。各級各部門要強化責任落實,將服務放在首位,善於(yu) 跟土地打交道、和農(nong) 民做朋友,勇於(yu) 負責、敢於(yu) 擔當,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統籌抓好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農(nong) 田水利建設等工作,抓緊解決(jue) 製約春耕生產(chan) 的突出問題,確保不誤農(nong) 時,想方設法將疫情等影響降到最低,真正將“三農(nong) ”工作做到“地上”。
打好春耕生產(chan) 第一仗,必須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動權。要緊抓農(nong) 時節氣,打通農(nong) 資供應、農(nong) 機作業(ye) 、農(nong) 民下田等堵點,積極備種、備肥、備藥、備勞力,及時把農(nong) 資產(chan) 品送到農(nong) 民手頭,把技術指導送到田間地頭,有力有序推進春耕生產(chan) 各項工作,確保全年糧食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開好頭、起好步。同時,要密切關(guan) 注重大天氣變化,加強重大動物疫病和病蟲害防治。
打好春耕生產(chan) 第一仗,必須精準施策,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各地要加強政策整合,發揮各類政策的疊加效應、累加紅利,加大支持“三農(nong) ”發展力度,並且加快政策兌(dui) 現,確保政策“紅包”及時惠及廣大農(nong) 戶。同時,要變革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及時開辟勞務對接綠色通道,保障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用工。針對農(nong) 產(chan) 品“賣難、買(mai) 難”問題,要進一步打通生產(chan) 端和銷售端,利用“網上農(nong) 博”等平台,創新營銷業(ye) 態惠民便民,讓農(nong) 民賣出了價(jia) ,讓市民得到了實惠。
“神州春色來天地,不信東(dong) 風喚不回”。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也是大有可為(wei) 的季節,讓我們(men) 擼起袖子加油幹,鞏固發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好形勢,努力實現全年農(nong) 業(ye) 良好開局、糧食穩定增產(chan) 目標。(李治鋼/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