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總書記,鄉親們非常想念您!”——兩會代表委員帶來各地人民對總書記的心意

發布時間:2022-03-10 10:41: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題:“總書(shu) 記,鄉(xiang) 親(qin) 們(men) 非常想念您!”——兩(liang) 會(hui) 代表委員帶來各地人民對總書(shu) 記的心意

  新華社記者

  早春時節,近5000名代表委員匯集首都北京,共赴一場春天的盛會(hui) 。來自天南海北、身處各行各業(ye) ,他們(men) 帶來人民群眾(zhong) 最真誠的囑托和期盼。

  這些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帶領億(yi) 萬(wan) 人民戰貧、抗疫、反腐、鑄魂……氣吞山河的史詩畫卷中,記錄下一處處鄉(xiang) 村的舊貌新顏,一個(ge) 個(ge) 群體(ti) 的命運轉折,一片片土地的滄桑巨變。

  明媚的春光中,代表委員們(men) 捎來了人民群眾(zhong) 對總書(shu) 記的心意——“總書(shu) 記,鄉(xiang) 親(qin) 們(men) 非常想念您!”

  “總書(shu) 記給我們(men) 當家當得好,我們(men) 的日子越過越好了”

  “石拔三大姐現在就像重生的梨樹,真好看。”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石紅端詳著參會(hui) 期間收到的一張照片,高興(xing) 地說。

  照片上,十八洞村梨子寨村民石拔三站在自家堂屋中間,抬頭笑著,落落大方地招呼遊客。

  梨子寨得名於(yu) 一株枝繁葉茂、有著200多年樹齡的梨樹。現在村裏最出名的是“大姐”石拔三。

  2013年11月3日,十八洞村梨子寨村民院壩的前坪上,麵對圍坐在身邊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一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理念。

  石拔三家是總書(shu) 記在村裏走訪的第一家。

  “怎麽(me) 稱呼您?”

  問的人正是石拔三。她沒出過深山,沒上過學,家裏沒有電視,認不出總書(shu) 記。

  總書(shu) 記親(qin) 切地回答:“我是人民的勤務員。”

  得知石拔三64歲了,總書(shu) 記說:“你是大姐。”

  從(cong) 那天起,石拔三牢牢記住了這個(ge) “勤務員”。

  十八洞村是石紅的精準扶貧聯係點之一,因此她常去。2016年,她第一次見到石拔三。此後,她們(men) 每年都見麵。

  石拔三也叫石拔啞,“拔三”意為(wei) 家裏排行第三的女兒(er) 。在石拔三人生的前60多年,她像一個(ge) 沉默的影子,很少說話,也不愛抬頭。年紀大了,她彎了腰,走在人群裏都看不見。

  總書(shu) 記的到來,喚醒了這個(ge) 沉睡在貧困中的小山村,也讓石拔三的命運天翻地覆。

  如今的十八洞村青石鋪路、木屋錯落,遊客紛至遝來,再不見一絲(si) “山高溝深路難走,有女莫嫁梨子寨”的模樣。石拔三家的廚房修好了,添了電飯煲、電冰箱,還買(mai) 了一台大彩電。

  每當電視上出現總書(shu) 記的畫麵,她總要停下手中的活兒(er) ,走到電視機跟前,仔細端詳,聽他講話。她最愛看的節目是新聞聯播,因為(wei) “裏麵常有總書(shu) 記”。

  石紅來北京前,在十八洞村的小年“村晚”見到石拔三,那時就覺得她的“精氣神不一樣”。

  那天,石拔三穿著新衣,專(zhuan) 注地看著舞台。五彩流光映在她的眼睛裏、皮膚上,讓她整個(ge) 人看起來那樣耀眼,那樣明亮。“誰想到照片裏,一個(ge) 多月不見,拔啞大姐又進步了。”

  “總書(shu) 記的那聲大姐,就像一個(ge) 開關(guan) ,讓她神奇地從(cong) 內(nei) 而外地變了……”石紅撫摸著照片,眼眶濕潤,“是那聲問好,給了她從(cong) 未得到過的尊重和鼓勵。”

  石拔三家堂屋牆上掛著總書(shu) 記和她坐在火塘邊聊家常的照片。來北京前,石紅曾問她:“你說再見到總書(shu) 記,你要說啥?”

  石拔三說:“就想跟他說,現在我有錢花,吃的也不愁了。總書(shu) 記給我們(men) 當家當得好,我們(men) 的日子越過越好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非常想念您!”

  從(cong) 河北阜平駱駝灣村,到江西井岡(gang) 山神山村、青海格爾木長江源村……10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訪過的幾十個(ge) 貧困村,哪一個(ge) 不是換了模樣?像石拔三這樣近1億(yi) 貧困人口,誰不曾被總書(shu) 記深情的話所鼓舞,從(cong) 此綻放新的容顏?

  四川大涼山“懸崖村”村民的出行難,曾讓總書(shu) 記“揪心”不已。

  告別了由藤條和木棍編成的17段“藤梯”,用上了6000餘(yu) 根鋼管構成的“鋼梯”——新舊天梯的對比照片,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民政廳廳長益西達瓦帶到今年兩(liang) 會(hui) 上,欣喜地展示給總書(shu) 記看。

  “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下來了吧?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都下山住了吧?”總書(shu) 記關(guan) 切詢問。

  益西達瓦高聲答道,搬了一部分,留了一部分。村裏發展起了旅遊,日子越來越好。

  “懸崖村”的巨變,讓同處大涼山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昭覺縣慶恒村女村支書(shu) 吉克石烏(wu) 感同身受。

  今年來京前,彝繡合作社的姐妹們(men) 打來電話。她們(men) 七嘴八舌地問吉克石烏(wu) :“有機會(hui) 見到總書(shu) 記?一定把彝鄉(xiang) 變化說給總書(shu) 記聽,請總書(shu) 記一定放心!”

  是啊!何止“懸崖村”、慶恒村……整個(ge) 昭覺、大涼山都在蝶變:產(chan) 業(ye) 興(xing) 了,日子火了,村村建起了幼教點,女娃們(men) 背起書(shu) 包進了學堂。不少村裏開起彝繡合作社,姐妹們(men) 飛針走線,努力繡出新天地。

  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吉克石烏(wu) 穿著美麗(li) 的百褶裙、披著白色的“查爾瓦(彝族披風)”走進人民大會(hui) 堂的身影傳(chuan) 回家鄉(xiang) 時,彝繡合作社的姐妹又打來電話:

  “看到總書(shu) 記到處奔波,我們(men) 想給他披上一件我們(men) 親(qin) 手做的‘查爾瓦’,說一句‘卡沙沙(謝謝)’!”

  六盤山區、秦巴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數年間,總書(shu) 記的足跡遍布14個(ge)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也留下久長的念想和深情。

  地處滇藏交界處的雲(yun) 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xiang) ,曾是雲(yun) 南乃至全國最為(wei) 貧窮的地區。這裏生活的獨龍族人,是“一步跨千年”的直過民族。

  2014年元旦前夕,貢山縣幹部群眾(zhong) 致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報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的喜訊。

  收到來信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重要批示:“十分高興(xing) ”“獨龍族群眾(zhong) 居住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我一直惦念著你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情況”……

  一年後,2015年1月20日,正在雲(yun) 南昆明考察調研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特地抽出時間,把當初寫(xie) 信的幹部群眾(zhong) 接到昆明來見麵。

  一見麵,總書(shu) 記就親(qin) 切地說:“我們(men) 並不陌生,因為(wei) 有書(shu) 信往來。”

  想起這一幕,時任貢山縣長的全國人大代表、怒江州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主席馬正山就分外感動:“獨龍族是個(ge) 人口較少的民族,但總書(shu) 記告訴我們(men) ,全麵小康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

  今年兩(liang) 會(hui) ,獨龍江鄉(xiang) 的村民們(men) 通過5G信號,在智能手機上就能隨時隨地看到總書(shu) 記,了解兩(liang) 會(hui) 上的國家大事。

  當地決(jue) 定給獨龍江鄉(xiang) 架設通信基站的時候,曾有一些不理解的聲音:有了公路,還要網路?

  的確,在半年大雪封山的大山深處,搭建通信基站的危險性和成本難以想象,維護的難度更大。

  “我們(men) 當時說,世界上不會(hui) 有任何一家商業(ye) 公司去做這種毫無性價(jia) 比的事,隻有我們(me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才有這樣的決(jue) 心!”土生土長的獨龍族人、中國移動雲(yun) 南公司貢山分公司副總經理馬春海說。

  他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二話沒說,身背肩扛、頂風冒雪,穿行在滑坡不斷的山路上,身旁就是不見底的懸崖,終於(yu) 架設起了一個(ge) 個(ge) 通信基站。

  “沒有總書(shu) 記對民生的重視和‘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的真情,就沒有獨龍江的今天。”每次看到大山裏那些雲(yun) 遮霧繞的通信基站,馬春海都由衷地讚歎,“脫貧攻堅是偉(wei) 大的事,總書(shu) 記是偉(wei) 大的人。”

  2019年的這封信,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最開心最難忘。

  “你們(men) 鄉(xiang) 黨(dang) 委來信說,去年獨龍族實現了整族脫貧,鄉(xiang) 親(qin) 們(men) 日子越過越好。得知這個(ge) 消息,我很高興(xing) ,向你們(men) 表示衷心的祝賀……”

  鄉(xiang) 幹部分別用普通話和獨龍語宣讀這封回信時,一次次被鄉(xiang) 親(qin) 們(men) 歡呼聲、掌聲打斷。

  在獨龍江鄉(xiang) ,家家戶戶懸掛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會(hui) 見貢山縣幹部群眾(zhong) 代表的照片,處處可見總書(shu) 記那些“金句”標語。文麵女廣場上,總書(shu) 記與(yu) 鄉(xiang) 親(qin) 們(men) 書(shu) 信往來、坐在一起的巨幅噴繪,遠遠就能看見。

  獨龍江人還將這份心意轉化成了歌聲。馬正山用手機打開視頻,放起那首群眾(zhong) 自創的歌曲《幸福不忘共產(chan) 黨(dang) 》:

  “公路通到獨龍江,公路彎彎繞雪山,汽車進來喜洋洋,獨龍人民笑開顏。啊喲啦喲……喲喲喲……黨(dang) 的政策就是好,幸福不忘共產(chan) 黨(dang) ……”

  這10年,這位每年都深入最偏遠農(nong) 村,經常出現在最貧困群眾(zhong) 身邊“人民的勤務員”,就像他所說的那樣——

  “他們(men) 的生活存在困難,我感到揪心。他們(men) 生活每好一點,我都感到高興(xing) 。”

  這是一段發生在兩(liang) 會(hui) 上的“超長”對話。

  2016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總書(shu) 記來到青海代表團。貴德縣大史家村黨(dang) 委書(shu) 記畢生忠發言時,總書(shu) 記不時插話:“政府給你們(men) 補貼了嗎?”“你們(men) 現在都種什麽(me) 莊稼?”“去年牛羊肉價(jia) 格降了吧?”……

  5分鍾過去了,畢生忠發現總書(shu) 記問起的並不是他準備好的那些“大政策”,而是百姓身邊“細微事”。

  20分鍾,這位當了16年“村官”的漢子越說越輕快,越說越開心。

  那句縈繞在畢生忠心頭很久的話,終於(yu) 脫口而出:

  “我們(men) 那裏的老百姓把您……怎麽(me) 說呢?喜歡得不得了!”

  “至暗時刻我們(men) 勇毅前行,隻因堅信領路人;風吹浪打我們(men) 巋然不動,隻因緊靠主心骨”

  剛跑完冬奧會(hui) 火炬手的賽道,74歲的張伯禮又“跑”進了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議事廳”。

  當了15年全國人大代表,他依然步履不停:10份議案和建議,不少涉及防疫抗疫。他還有個(ge) 想法,要總結形成一份全麵係統的抗疫經驗報告,“具有史料價(jia) 值”。

  “曉飛江城疾,疫茫伴心悌”。2020年1月下旬,年過七旬的張伯禮受命飛赴武漢抗疫最前線,飛機上,他寫(xie) 下了這樣的詩句。

  在大疫來襲的危急關(guan) 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審時度勢,果斷作出了關(guan) 閉離漢通道的重大決(jue) 策。“總書(shu) 記的這一重大決(jue) 策,充分顯示了作為(wei) 人民領袖的政治擔當和政治勇氣。”張伯禮說。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英雄。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上下同心戰疫魔,“雷神”“火神”震全球,複工複產(chan) 保民生,武漢“挺”過來了!

  回望那段風雲(yun) 激蕩的日子,張伯禮感慨萬(wan) 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關(guan) 鍵決(jue) 斷、鎮定指揮,是舉(ju) 國上下同疫魔較量的動力源泉。正是因為(wei) 有了總書(shu) 記的力挽狂瀾,華夏兒(er) 女才能麵對世紀疫情而奮勇前行。總書(shu) 記是主心骨,更是領航人!”

  今年兩(liang) 會(hui) ,湖北十堰市太和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羅傑代表帶來的每一條關(guan) 於(yu) 人民健康的建議,都貫穿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總書(shu) 記同他曾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的審議現場,就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體(ti) 係建設,有過一番深入的交流。

  “我在電視上看到你了。”

  2020年5月22日,羅傑在“代表通道”接受了媒體(ti) 采訪。24日,羅傑在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發言,剛一開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認出了他。

  “十堰這次一共有多少確診病例?”

  “病亡率多少?”

  “你們(men) 醫院在傳(chuan) 染病方麵醫護人員有多少?”

  ……

  總書(shu) 記聽得仔細、問得用心,羅傑更是記了滿滿兩(liang) 頁筆記。

  他在筆記上寫(xie) 下這樣一段話:總書(shu) 記把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命健康放在至高位置。我們(men) 基層醫務工作者要把“生命至上”落實到每一次救治生命過程中。

  守護人民健康,要迅速織牢“防護網”。去年,太和醫院參與(yu) 成立了湖北首家醫防協同中心,實現了醫療機構和疾病預防控製機構的有效銜接。

  “至暗時刻我們(men) 勇毅前行,隻因堅信領路人;風吹浪打我們(men) 巋然不動,隻因緊靠主心骨。”羅傑盼著總書(shu) 記能再回湖北看一看。

  同樣是那次代表團審議上,禹誠代表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帶來了武漢人民的心裏話。

  “總書(shu) 記,您到湖北考察時說,武漢人民喜歡吃活魚,要多組織供應。不到一個(ge) 星期,活魚就送到了我們(men) 社區。”禹誠說,“有位80多歲的廖大爺激動地說,沒想到這麽(me) 嚴(yan) 重的疫情,還能吃到鮮活的魚,謝謝黨(dang) 、謝謝政府。”

  講到動情處,禹誠哽咽了。她從(cong) 座位上站起身來深深鞠了一躬:“來之前,大家委托我一定要說一聲‘謝謝’!感謝總書(shu) 記,感謝黨(dang) 中央,感謝所有支持湖北和武漢的全國人民和各界朋友們(men) !”

  如今,站在武漢城市職業(ye) 學院的講台上,禹誠經常向學生們(men) 講起和總書(shu) 記交流的這段往事。“我希望更多學生了解那段曆史,讓他們(men) 帶著總書(shu) 記的深情關(guan) 懷,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力奔跑。”

  “自疫情暴發以來,我一共參與(yu) 了11個(ge) 省、20場重大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今年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首場“委員通道”上,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yu) 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委員說,我國目前采取“動態清零”是最有效、最負責任的做法,我們(men) 以最小的社會(hui) 成本,獲得了最大的效益。

  去年的3月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hui) 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吳浩正是當天聯組會(hui) 上發言的7位委員之一。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再次證明,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這句話,令吳浩深有感觸。

  從(cong) 湖北武漢、遼寧營口,到廣東(dong) 、江蘇……吳浩一直奔波在戰“疫”的道路上:“我們(men) 打出了一場有中國特色的、教科書(shu) 般的社區防控戰役!”

  去年5月28日,在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hui) 上,吳浩被世界衛生組織授予了“笹川衛生獎”。這一獎項全球去年僅(jin) 授予兩(liang) 人。

  “其實最應該感謝的是總書(shu) 記。”吳浩說,正是總書(shu) 記領導的中國以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高度負責任態度,通過積極、高效、公開、透明的防疫舉(ju) 措有效遏製疫情蔓延,才有了世界對中國基層衛生工作者的認可。

  這一年,吳浩也從(cong) 北京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專(zhuan) 科醫生、疾控專(zhuan) 家,變成一位教育工作者,站上了全科醫學的三尺講台。

  兩(liang) 會(hui) 前,學生們(men) 對吳浩說,希望捎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句話:“我們(men) 會(hui) 牢記總書(shu) 記的教誨,好好學習(xi) ,做能夠解決(jue) 老百姓小病的‘大醫生’。”

  “您是全國人民的福星。這些年,咱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在人民群眾(zhong) 中的威信又回來了”

  兩(liang) 會(hui) 間隙,來自江蘇鎮江的全國人大代表聶永平接通了一個(ge) 特別的電話。電話那頭的人名叫崔榮海。

  “你是我們(men) 鎮江的代表,我想托你給總書(shu) 記帶句話——您是全國人民的福星。這些年,咱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在人民群眾(zhong) 中的威信又回來了”

  崔榮海提出這番囑托,是因為(wei) 這位農(nong) 村老黨(dang) 員與(yu) 總書(shu) 記有段特別的緣分。

  那是2014年年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江蘇調研。

  在鎮江市世業(ye) 鎮永茂圩自然村,有著50多年黨(dang) 齡的崔榮海握著總書(shu) 記的手,激動地說:“總書(shu) 記,您好!您是全國人民的福星!”

  正是在這次江蘇之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一次提出“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並首次闡釋“四個(ge) 全麵”。

  總書(shu) 記當時回答:“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

  近8年過去,如今已80多歲的崔榮海身體(ti) 還不錯。他說,他最近最愛看的是電視專(zhuan) 題片《零容忍》。

  “請客送禮沒人管,公款吃喝無人問。”說起過去,這位老黨(dang) 員痛心,“我們(men) 黨(dang) 在群眾(zhong) 中的威信受到嚴(yan) 重影響。沒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抓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哪會(hui) 有這樣大的反腐力度?”

  說起現在,崔榮海倍感驕傲:“對腐敗零容忍,總書(shu) 記沒有辜負人民的期望!”

  “我們(men) 這麽(me) 強力反腐,對腐敗采取零容忍的態度,目的是什麽(me) 呢?是為(wei) 了贏得黨(dang) 心民心。”總書(shu) 記言出必行,老百姓拍手稱快。

  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一直是總書(shu) 記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的重大關(guan) 切。

  2014年3月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人民大會(hui) 堂西大廳,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

  這次審議中,他第一次提出“三嚴(yan) 三實”。

  “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yan) 以修身、嚴(yan) 以用權、嚴(yan) 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ye) 要實、做人要實。”

  “2014年的滁州,連續兩(liang) 任市委書(shu) 記落馬,人心不穩。滁州市下了一番硬功夫,將‘三嚴(yan) 三實’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滁州市委書(shu) 記許繼偉(wei) 介紹說,全國有名的滁州小崗村,就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小微權力清單,村級項目資金管理和其他權力的運用都在村民監督下進行。村民感受到風氣一新,人人點讚。

  2016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安徽調研。在小崗村,看到村民們(men) 用上了自來水,通上了寬帶,公共服務進入社區,生活環境幹淨整潔,他高興(xing) 地說:“實踐證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

  許繼偉(wei) 說,今年兩(liang) 會(hui) 前,他到小崗村調研。大包幹帶頭人關(guan) 友江告訴他:“許書(shu) 記,您多把小崗的新故事說給總書(shu) 記,請他放心,他來過的小崗更美了、更和諧了、人心更齊了!”

  “隨著政治生態愈加風清氣正,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和企業(ye) 家積極投身建設事業(ye) 。”許繼偉(wei) 感慨,“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改變了滁州。”

  從(cong) 2015年在江西代表團提出“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zheng) ”,到2017年在遼寧代表團談形成良好政治生態,再到在內(nei) 蒙古代表團對涉煤腐敗問題查處作出明確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反複強調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正是為(wei) 了人民期盼的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作為(wei) 一名村幹部,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總書(shu) 記的領導下,基層黨(dang) 員幹部說話大夥(huo) 更相信、更願意聽了!”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喀左縣水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唐廷波說。

  唐廷波剛擔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時,水泉村是市級貧困村。村集體(ti) 靠著租賃土地等有限的經濟來源,一年到頭,收入僅(jin) 有兩(liang) 萬(wan) 元左右。

  貧困村裏多計較,一點點小事,就會(hui) 惹得兄弟鬩牆、怨聲載道。唐廷波不僅(jin) 需要帶著村民探尋脫貧之路,也渴望找到安心之策。

  2017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語重心長地指出,要“真正把忠誠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做人堂堂正正,幹事幹幹淨淨的幹部選拔出來”“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這幾年,唐廷波親(qin) 身感受到,隨著反腐高壓態勢不斷加強,村幹部腦袋裏拒腐防變的弦越繃越緊。

  “現在我所了解的村,嚴(yan) 格執行‘四議兩(liang) 公開’,民不民主、公不公平一目了然。村幹部的威信就立起來了。”

  良好的幹部形象,帶來的是心齊氣順、安居樂(le) 業(ye) 。唐廷波說:“就拿我們(men) 村舉(ju) 例,過去忙,是忙調解矛盾、忙處理問題;現在忙,卻是忙著發展、忙著進步。全村上下都有獲得感。大夥(huo) 兒(er) 都說,總書(shu) 記抓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真是抓對了!”

  “總書(shu) 記讓我們(men) 中國人長了誌氣、骨氣、底氣”

  來北京開全國兩(liang) 會(hui) ,“90後”農(nong) 民工代表鄒彬隨身帶著一套工裝。

  每天和磚塊、水泥打交道,工裝是他最基本的“裝備”,也承載著他的職業(ye) 自豪。

  “這兩(liang) 年,總書(shu) 記鼓勵的話總在我耳邊回響,鞭策我當好‘農(nong) 民工狀元’。我要感謝總書(shu) 記,感謝這麽(me) 好的時代!”鄒彬臉上洋溢著青春的光芒。

  鄒彬出生在湖南新化的一個(ge) 小山村,16歲輟學後就跟隨父親(qin) 來到建築工地,成為(wei) 當時2億(yi) 多農(nong) 民工中的一員。憑借吃苦耐勞和勤學苦練,鄒彬的砌牆技藝成了他所在的中建五局的標杆。20歲那年,他代表中國參加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作為(wei) 唯一取得砌築項目參賽資格的中國選手,贏得了該項比賽優(you) 勝獎,實現中國在砌築項目“零”的突破。

  2020年9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南省長沙市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hui) ,鄒彬作為(wei) 代表之一,與(yu) 總書(shu) 記進行了麵對麵交流。

  “當時總書(shu) 記就坐在我正對麵,他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鄒彬說,總書(shu) 記的關(guan) 心和鼓勵,更堅定了他做“工匠”的決(jue) 心!

  近兩(liang) 年,他常常受邀去一些技能學校和建築單位宣講,總會(hui) 把總書(shu) 記的這番鼓勵與(yu) 大家分享,大家都很受鼓舞。

  大國崛起,科技為(wei) 先。

  中國高技術企業(ye) 和高技術產(chan) 業(ye) 日益壯大、不斷趕超,西方國家的限製、打壓也接踵而至。

  “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ye) 的‘命門’所在。隻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擁有話語權,我們(men) 不能在別人的院子裏蓋大樓!”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代表說,我們(men) 迅速組建“卡脖子”技術攻堅團隊,主攻人工智能五大方向。

  “從(cong) 跟隨到被限製,再到突破,我們(men) 邁出的每一步,都是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在前進。”言語間,劉慶峰滿是自豪,“總書(shu) 記讓我們(men) 中國人長了誌氣、骨氣、底氣。中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一定能奮力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在持續遭受無理打壓,尤其高端芯片斷供情況下,2021年華為(wei) 公司的消費端業(ye) 務大幅下滑。

  但華為(wei) 咬緊牙關(guan) 、逆勢而為(wei) 。截至2021年底,搭載鴻蒙操作係統的華為(wei) 設備已突破2.2億(yi) 台,華為(wei) 自研的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產(chan) 品實現量產(chan) 搭載……

  創業(ye) 前8年,虧(kui) 損了8年,這曾讓全國人大代表、豬八戒網創始人朱明躍感歎:“創業(ye) 比西天取經還難!”

  他帶領年輕的團隊9次把產(chan) 品推倒重來,直到完成第10次產(chan) 品創新,才實現了用戶大幅增長。

  2018年3月10日上午,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朱明躍向總書(shu) 記介紹了創辦人才共享平台的情況。

  “總書(shu) 記聽得很認真,問得也很細,並勉勵我們(men)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有如我們(men) 先人所講,要苟日新、日日新,要天行健、自強不息。”朱明躍說,“總書(shu) 記的話,一直激勵著我們(men) 前行。”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驟然來襲,平台及創業(ye) 者都舉(ju) 步維艱,朱明躍的公司賬上資金隻夠發3個(ge) 月的員工工資。

  關(guan) 鍵時刻,朱明躍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帶領團隊創新業(ye) 務模式,在疫情危機中捕獲了發展新機,眾(zhong) 多創業(ye) 者的夢想也得以延續。

  “當下年輕人的創新創業(ye) 環境已今非昔比。他們(men) 常說,總書(shu) 記和他所領導的這個(ge) 國家,就是他們(men) 勇於(yu) 嚐試、不怕失敗的底氣。有了這個(ge) 底氣,就一定能在創業(ye) 的道路上,走得更堅定、更自信、更從(cong) 容。”朱明躍說。

  “如果總書(shu) 記再到我們(men) 村裏,我一定用雙手、豎兩(liang) 個(ge) 大拇指給總書(shu) 記點讚”

  想起兩(liang) 年多前在家鄉(xiang) 見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場景,全國人大代表、內(nei) 蒙古赤峰市鬆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趙會(hui) 傑依然十分激動。

  2018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在參加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趙會(hui) 傑和總書(shu) 記麵對麵交流,並熱情邀請總書(shu) 記到小廟子村走一走看一看。

  轉過年來的7月,總書(shu) 記來到內(nei) 蒙古赤峰考察,專(zhuan) 門請趙會(hui) 傑來參加座談:“你的邀請我一直記在心上,今天我履約而來,就是要實地看看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情況。”

  那一刻,趙會(hui) 傑止不住熱淚盈眶。

  2017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習(xi) 近平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說,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我絕大多數去過了,還沒有走到的呂梁和涼山會(hui) 盡快去。三個(ge) 多月後,習(xi) 近平到山西考察,專(zhuan) 程前往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調研……

  “總書(shu) 記心裏有人民,他總把人民說的每一件事都放在心上,當成最重要的事。”趙會(hui) 傑感慨道。

  “我們(men) 黨(dang) 要做到長期執政,就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始終同人民群眾(zhong) 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言出必行。

  走過溝壑縱橫的高原路,走過坡急溝深的盤山路,走過覆滿冰雪的鄉(xiang) 村路,走過滾滾麥浪的田間路……行在“履約”路上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星夜兼程、初心不變。

  1975年,在陝北梁家河任大隊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即將結束7年知青生活,趕赴北京深造的那天,全村人排起長隊為(wei) 他送行,很多人流下了不舍的眼淚。

  一個(ge) 鄉(xiang) 親(qin) 們(men) 送給習(xi) 近平的鑲著“貧下中農(nong) 的好書(shu) 記”的鏡框,是無聲的讚譽,更是情感的吐露。

  “我是黃土地的兒(er) 子”——離開陝北,習(xi) 近平始終惦記著父老鄉(xiang) 親(qin) ,先後幫村裏通了電、修了橋、翻建了小學。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時,他還專(zhuan) 程回到梁家河挨家挨戶探望。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飽餐一頓肉”的樸素願望,“為(wei) 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的堅定決(jue) 心,“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深情告白……

  從(cong) 梁家河到正定,從(cong) 福建到浙江、上海、北京,再到當選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人民情懷始終如一。

  “這兩(liang) 年,我們(men) 村裏有個(ge) ‘老光棍’終於(yu) 結了婚,聽說我要來北京,讓我一定向總書(shu) 記報告這個(ge) 好消息。”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靈壽縣車穀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春芳說。

  山高路遠、土地貧瘠,太行山腳下的車穀砣村一度被稱作“惡水窮山”,甚至一度有“好女不嫁車穀砣”的說法。

  借著好政策的春風,車穀砣村靠著發展生態旅遊等產(chan) 業(ye) 摘掉了窮帽,走上了小康之路。曾經的“惡水窮山”,變成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村裏人都說,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帶領我們(men) 過上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陳春芳說。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發出擲地有聲的宣示。

  從(cong) 曆史性解決(jue) 絕對貧困,在中華大地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到一項項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落地見效,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十年滄桑巨變,最好的答卷是人民的笑臉。

  來自大別山革命老區的農(nong) 民工代表黃久生,來北京時肩負著一位老人交代給他的“任務”:“有機會(hui) 了,一定代我給總書(shu) 記回聲好。”

  老人名叫晏傳(chuan) 忠。2019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黃久生向總書(shu) 記講述了晏傳(chuan) 忠老人一家靠外出打工脫貧的故事。

  他向總書(shu) 記轉達了老人的心裏話:“總書(shu) 記十九大報告講了3個(ge) 多小時,我是站著聽完報告的,我如果不站著聽完,我就感覺對不起總書(shu) 記……”

  “一個(ge) 白發蒼蒼的老人、沒上過學的農(nong) 民,對總書(shu) 記、對我們(men) 黨(dang) 這麽(me) 深厚的感情……”講完故事的黃久生忍不住哽咽。

  “你回去向這位同誌轉達我的問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溫暖回應。

  總書(shu) 記的問候,黃久生第一時間就打電話轉達給了晏傳(chuan) 忠老人。電話這頭他興(xing) 奮地講述,電話那頭的老人感動不已。

  對於(yu) 老人的心情,黃久生最能理解:“黨(dang) 帶領我們(men) 脫貧致富,心裏咋能不感激?總書(shu) 記工作那麽(me) 忙,心裏還掛念著農(nong) 民工兄弟,我們(men) 咋能不激動……”

  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未來的發展路上,我們(men) 還將麵臨(lin) 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飛鶴乳業(ye) 有限公司董事長冷友斌說,無論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還是應對複雜國際局勢,都離不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掌舵領航、舉(ju) 旗定向。

  人間三月天,春光正當時。

  井岡(gang) 山深處,茅坪鎮神山村的村民們(men) 有曬臘肉的習(xi) 俗。因新冠疫情,當地旅遊受一些影響。但去年冬天以來,辦農(nong) 家樂(le) 的家家戶戶還是準備幾百斤肉,曬臘肉的情景頗為(wei) 壯觀。

  “從(cong) 曬臘肉可以看得出,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對今年的鄉(xiang) 村旅遊信心滿滿。”全國人大代表、神山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左香雲(yun) 說。

  2016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神山村考察時,老支書(shu) 彭水生質樸地豎起一個(ge) 大拇指,讚揚總書(shu) 記“你呀,幹得不錯嘞”。

  幾年時間過去,神山村這個(ge) 曾經邊遠閉塞的貧困村,80%的村民參與(yu) 鄉(xiang) 村旅遊,開民宿、辦農(nong) 家樂(le) 。村民說:“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這都是總書(shu) 記給我們(men) 帶來的人氣、福氣、財氣!”

  今年已經81歲的彭水生身體(ti) 硬朗,常給來自四麵八方的人們(men) 講村裏變化。

  左香雲(yun) 赴北京開兩(liang) 會(hui) 前夕,彭水生多次找到他:“請你告訴總書(shu) 記,如果總書(shu) 記再到我們(men) 村裏,我一定用雙手、豎兩(liang) 個(ge) 大拇指給總書(shu) 記點讚!”(記者林暉、熊爭(zheng) 豔、屈婷、楊玉華、何宗渝、孫奕、施雨岑、孫少龍、王鵬、徐壯)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