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未成年人刷屏上癮亟須“戒斷機製”
治理未成年人刷屏上癮亟須“戒斷機製”
王桂霞
孩子對刷短視頻上癮,成了許多家長頭疼的問題。前不久,杭州市多所中學展開的一項調查發現,近九成學生有使用短視頻平台的習(xi) 慣,近一半家長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視頻的現象,超半數家長認為(wei) 短視頻成癮對青少年成長存在嚴(yan) 重影響。對短視頻的內(nei) 容顧慮,家長們(men) 主要聚焦在負麵網紅、惡意炒作等方麵。(4月11日《人民日報》)
如今,短視頻平台上的內(nei) 容非常繁雜。一旦開始觀看,就會(hui) 讓人欲罷不能。孩子對五花八門的短視頻內(nei) 容感興(xing) 趣,本是未成年人喜歡新鮮事物、娛樂(le) 遊戲的天性,也是好奇心、探究能力的驅使,但是因其缺乏辨識力和自控力,所以更容易陷入其中,難以抽離。
現實中,不少家長刷短視頻都會(hui) 成癮,經常會(hui) 沉迷其中,一刷就是幾個(ge) 小時,甚至半夜還在刷。成年人心智已經成熟,尚且在短視頻的誘惑下,難以自控,也就遑論缺乏自控力的孩子了。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的情況,與(yu) 網遊上癮一樣,需要有強製性的幹預措施,以及行之有效的“戒斷機製”,幫助他們(men) 擺脫短視頻的牽絆。
互聯網是流量經濟,流量越大,商業(ye) 價(jia) 值越高。短視頻平台是商業(ye) 化運營,基於(yu) 流量利益最大化考慮,會(hui) 有意迎合用戶喜好,根據點擊率、停留時間、評論等參數,推送用戶最感興(xing) 趣、最刺激的內(nei) 容。而用戶在收看喜歡的短視頻內(nei) 容時,往往會(hui) 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心理刺激得到滿足,如此就會(hui) 形成惡性循環,逐漸沉迷上癮。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平台的算法操控,花費過多的時間,去觀看五花八門的短視頻。
長期觀看短視頻,會(hui) 給未成年人的學習(xi) 成長、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甚至可能讓一些人在不健康內(nei) 容的誘導下誤入歧途。解決(jue) 未成年人刷屏上癮的問題,除了家長履行監護人責任,做適當引導外,還可借鑒“網遊未成年人防沉迷”機製,對短視頻平台實施強監管,例如實名製身份驗證、限製未成年人刷屏時間、淨化內(nei) 容等,並采取巡查、抽查、舉(ju) 報等監督方法,對平台的違規行為(wei) 予以嚴(yan) 厲懲罰。
未成年人玩網遊上癮、刷短視頻上癮,都是受到內(nei) 容持續刺激所致。一旦長期使用而養(yang) 成了習(xi) 慣,對網遊、短視頻內(nei) 容產(chan) 生很強的依賴性,很難完全戒掉。如果情況比較嚴(yan) 重,一些未成年人會(hui) 因不能玩網遊、刷短視頻,導致多巴胺分泌減弱,快樂(le) 感減弱,出現心理抗拒、情緒低落等狀態,甚至產(chan) 生暴力、自殺自殘等極端情況。因此,需要探索適宜的“戒斷機製”,在防沉迷係統發生作用時,及時對孩子心理進行幹預,避免發生悲劇事件。
家庭和社會(hui) 要對治理未成年人刷屏上癮給予足夠重視,重點要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和引導,幫助孩子認清長時間觀看短視頻、玩手機的危害性。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主動戒掉沉迷網遊、短視頻的不良習(xi) 慣,多一些親(qin) 子時間,幫助孩子養(yang) 成戶外活動、閱讀等健康習(xi) 慣。
漫畫/陳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