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強國建設再上新台階
汽車強國建設再上新台階(產(chan) 經觀察·這十年,實體(ti) 經濟更壯實②)
本報記者 王 政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0日 第 17 版)
在重慶,兩(liang) 大新品牌、四款全新新能源車型、多項創新科技,讓2022長安汽車全球夥(huo) 伴大會(hui) 吸引了世界頂尖供應商。
在挪威奧斯陸,175台紅旗E—HS9日前正式交付客戶,嵐圖汽車奧斯陸展示空間正緊張施工。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cong) 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chan) 品,使之成為(wei) 一個(ge) 強勁的增長點。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抓住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轉型機遇,強化頂層設計,著力推動技術創新、產(chan) 品創新、市場創新,培育新增長點,一批核心技術相繼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車連續7年產(chan) 銷全球第一,去年汽車出口突破200萬(wan) 輛,汽車強國建設再上新台階。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高速成長
連續7年銷量居全球第一,去年專(zhuan) 利數占全球比重達七成
上汽智能電驅變速箱團隊負責人王健至今清晰記得,8年前,他和他的團隊對搭載第一代插電強混變速箱的榮威e950,進行硬件和電控軟件優(you) 化升級的情景。
如今,上汽智能電驅變速箱團隊已擴充至120人,掌握了電機、逆變器、電機控製軟件等全部關(guan) 鍵技術。王健介紹,預計明年三季度,換擋更快、動力更強、油耗更低的第三代插電強混變速箱將批量裝車。
在距離上海約3300公裏的黑龍江漠河,4月11日,淩晨5點半的氣溫低至零下14攝氏度,長安汽車三高試驗團隊領隊周金龍和其他6人已經摸黑起床,開始了低溫條件下模擬用戶使用場景的最後一組測試。
“今年的極寒測試比往年長了一個(ge) 多月,主要是重點測試的長安全新純電轎跑C385額外增加了測試項目。”周金龍介紹,在零下30攝氏度的環境中,新車搭載的全球首發新一代“超集”電驅和高頻脈衝(chong) 加熱技術,僅(jin) 僅(jin) 用5分鍾,就可以將電池加熱20攝氏度,低溫快充時間和加速能力分別提升10%和50%。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cong) 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為(wei) 中國汽車工業(ye) 的發展和中國車企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說。
2014年,汽車行業(ye) 正在爭(zheng) 論傳(chuan) 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上汽集團總工程師祖似傑認為(wei) ,“新能源汽車是汽車業(ye) 發展的戰略方向。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chan) 品,使之成為(wei) 一個(ge) 強勁的增長點,這些舉(ju) 措描繪了邁向汽車強國的路線圖。”
這1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e) 加強頂層設計,提升創新能力,搶抓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在能源革命、信息革命驅動下深刻變革的新機遇,促進推廣和應用,加強安全監管,實現了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大到強的飛躍。
——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取得新進展。動力電池技術世界領先,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裏程提高到400公裏以上。新體(ti) 係半固態電池單體(ti) 能量密度達360瓦時每千克,燃料電池係統使用壽命超1萬(wan) 小時。2021年,中國企業(ye) 獲得新能源汽車相關(guan) 專(zhuan) 利超3萬(wan) 件,占全球比重達到70%。
——市場規模實現新突破。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52.1萬(wan) 輛,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私人消費占比接近80%,實現了由政策驅動向政策、市場雙驅動的轉變。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同比均增長1.4倍, 累計推廣超千萬(wan) 輛,市場滲透率提升至19.3%。
——綜合效益見到新成效。截至2021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累計消費約1.6萬(wan) 億(yi) 元,帶動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約4.8萬(wan) 億(yi) 元,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1億(yi) 噸,為(wei) 工業(ye) 和交通領域減排做出了積極貢獻。
這10年,跨國車企持續加大在華資金投入,加速引進新產(chan) 品、新技術、新標準,大力推動供應鏈和研發本地化,在持續分享中國車市增長紅利的同時,也有力促進了市場競爭(zheng) 。引進特斯拉的“鯰魚效應”、逐步取消外資股比限製,倒逼中國品牌車企深入挖掘本土消費者需求,抓住智能網聯、新能源車型快速發展的市場機遇,不斷加快新產(chan) 品投放速度,共同推動了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核心技術實現突破
動力總成研發實力與(yu) 國際接軌,智能網聯軟件開發引領國際潮流
4月12日,在寧波杭州灣吉利動力研究院五電機動力總成噪聲震動試驗室裏,資深總工程師鄧曉龍和他的團隊,正在對即將上市的油電混動新車進行精細化調校。
“為(wei) 了在量產(chan) 前徹底優(you) 化混動係統的駕乘體(ti) 驗,僅(jin) 僅(jin) 在噪聲和震動領域,我們(men) 就進行了超過148項關(guan) 鍵優(you) 化。”鄧曉龍說。
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動力總成研究院院長王瑞平介紹,去年10月吉利發布的雷神智擎Hi·X混動係統,采用獨創的3擋雙電機機電耦合混動變速器、熱效率43.32%的發動機,能實現整體(ti) 混動係統40%節油率以及全動力域雲(yun) 端升級,在動力、油耗、智能方麵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搭載這一係統的吉利星越L混合動力版已經上市,按計劃,今年將推出9款油電混動和超級電混產(chan) 品,未來搭載車型將有20餘(yu) 款。”王瑞平表示,開發下一代混動係統也已提上議事日程,屆時發動機熱效率將提升至45%,係統效率更優(you) 。
在機電耦合變速器領域,實現核心技術突破的,還有上汽、比亞(ya) 迪、長安、長城、奇瑞、東(dong) 風等中國車企。
“10年前開發混動變速器時,產(chan) 品構型被國外專(zhuan) 利‘卡脖子’,理論依據、數據積累嚴(yan) 重不足,更找不到一家現成的國內(nei) 供應商。”王健感慨,得益於(yu) 數千次的試驗和數據分析,聯合起一批國內(nei) 供應商,終於(yu) 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推動我國汽車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關(guan) 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實現技術自立自強,做強做大民族品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汽車動力總成、平台架構、智能網聯軟件等領域取得突破,產(chan) 業(ye) 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邁上新台階。
——發動機、變速箱動力總成研發製造實力與(yu) 國際接軌。
吉利自主研發的7DCT濕式雙離合變速器批量交付歐洲豪華車企,年出口量超10萬(wan) 台;與(yu) 另一歐洲豪華車品牌聯合開發的混合動力發動機,也在加緊推進中。長安藍鯨NE係列發動機熱效率達40%,自研DCT變速器累計裝車超百萬(wan) 台。奇瑞鯤鵬係列第四代發動機,熱效率達到38%—43%……這10年,我國汽車動力總成核心技術初步趕上了國際先進水平。
——整車平台與(yu) 模塊化架構開發取得新進展。
上汽純電專(zhuan) 屬“弈”架構和油電混合Sigma架構,吉利CMA超級母體(ti) 與(yu) 浩瀚純電架構,長城檸檬模塊化平台,長安方舟架構,奇瑞火星架構……近年來,中國品牌車企相繼完成從(cong) “平台化”向“模塊化”的進化。“從(cong) 底盤都要模仿,到進入架構造車新時代,是這10年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的巨大進步。”王瑞平說,架構造車不僅(jin) 幫助車企提高零部件通用率、降低研發成本,更大大提升了中國品牌車企的新車上市速度。
——智能網聯軟件開發及應用引領國際潮流。
車用固態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高算力自動駕駛平台及芯片、智能座艙等一係列技術取得重要突破,搭載組合輔助駕駛係統的乘用車新車滲透率提高到20%左右。在自動駕駛前沿技術領域,我國主導的LTE—V2X通信標準實現國際引領,截至目前,全國已開放智能網聯測試道路裏程超過5000公裏,安全測試裏程超過1000萬(wan) 公裏。
中國品牌做大做強
品牌滿意度持續提升,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推動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8年前,正是榮威、MG兩(liang) 個(ge) 品牌實現戰略轉型的重要節點,也是打造兩(liang) 個(ge) 品牌設計理念和設計語言的關(guan) 鍵時期。”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副總設計師兼全球設計執行總監邵景峰回憶。
團隊憑借不服輸的勁頭,以設計增強品牌競爭(zheng) 力,打造了榮威RX5、第二代MG6兩(liang) 款爆款車型,上汽實現了紅點、iF等全球三大頂級設計獎項大滿貫。
目前,榮威RX5幫助上汽乘用車實現了從(cong) 年銷售17萬(wan) 輛到80萬(wan) 輛的突破;第二代MG6則成為(wei) 中國單一品牌海外銷量冠軍(jun) 。
如今,依托設計總部基地與(yu) 海外工作室的項目協同,以及將虛擬現實技術引入造型評審流程,上汽設計總部基地多名設計師埋頭工作,幾款新能源汽車的造型設計工作順暢推進。
躋身國際一流水準的中國原創汽車設計,智能座艙、智能輔助駕駛等智能網聯應用,智能製造帶來的產(chan) 品品質提升,以及高端化、國際化等品牌嚐試,共同助推中國汽車品牌做大做強。
——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
統計顯示,2021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全年銷售954.3萬(wan) 輛,同比增長23.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4.4%,比上年提升6個(ge) 百分點。今年一季度,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254.7萬(wan) 輛,同比增長21%,市場份額達到45.9%,比上年同期上升4.6個(ge) 百分點。
——乘用車品質進步明顯。
吉利汽車長興(xing) “未來工廠”、一汽紅旗長春智慧工廠、極氪杭州灣智慧工廠、奇瑞蕪湖“未來工廠”……近年來,一批世界級汽車智能工廠拔地而起,工業(ye) 互聯網助推中國品牌乘用車產(chan) 品品質持續提升。中國質量協會(hui) “2021年度中國汽車用戶滿意度測評”報告顯示,中國品牌滿意度持續提升,產(chan) 品質量已經達到甚至超越同級別合資品牌。
——品牌銷量取得新成績。
2021年,一汽紅旗年銷量突破30萬(wan) 輛,4年增長63倍;領克全年銷量超22萬(wan) 輛,平均加權成交價(jia) 格達到16.5萬(wan) 元;長安高端品牌UNI係列年銷量超12萬(wan) 輛;比亞(ya) 迪漢成為(wei) 首款年銷量破10萬(wan) 輛的中國品牌中大型轎車……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展示出中國乘用車品牌高端化取得的不俗業(ye) 績。
——汽車年出口首次突破200萬(wan) 輛。
奇瑞集團出口26.9萬(wan) 輛,同比增長136.3%;上汽集團海外銷量達69.7萬(wan) 輛,與(yu) 2012年相比增長626%……2021年,我國汽車出口201.5萬(wan) 輛,同比增長1.0倍。
“中國汽車年出口首次突破200萬(wan) 輛,實現了曆史性跨越。”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付炳鋒說,汽車強國建設取得的新成就,得益於(yu) 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抓住電動化、智能網聯化變革的重大機遇,在技術、產(chan) 品、市場、管理等領域大力創新,也得益於(yu) 對外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
這10年,取消專(zhuan) 用車、新能源汽車的外資股比限製,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製,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製……中國市場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這10年,中國車企加快走出去步伐,收購、重組、股權投資、聯合開發、進入發達國家市場……與(yu) 國際汽車產(chan) 業(ye) 界的交流與(yu) 合作不斷深化。
展望“十四五”,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加快補短板、強基礎、鍛長板,不斷提高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zheng) 力,汽車強國建設步伐必將越邁越堅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