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戲劇、展覽紛紛走上“雲端”:在家也能過把戲癮
音樂(le) 會(hui) 、演唱會(hui) 、戲劇、展覽等紛紛走上“雲(yun) 端”
“在家也能過一把戲癮”(網上中國)
本報記者 葉 子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7月04日 第 08 版)
看話劇、聽戲曲、看演唱會(hui) ……線上觀看文藝演出的形式越來越受歡迎。許多人透過手機屏幕感知戲劇的魅力,與(yu) 親(qin) 朋好友在線分享聆聽古典音樂(le) 會(hui) 的喜悅。多種藝術樣式運用數字化手段創新表現形態、豐(feng) 富數字內(nei) 容,不僅(jin) 滿足了大眾(zhong) 的文化生活需求,也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發展探出新路。
好戲連台人氣旺
打開投影儀(yi) 、調整好幕布,準備好零食和飲料,關(guan) 上大燈,點亮小燈帶……6月26日晚,即將畢業(ye) 的大學生小蔡和同學們(men) 相約一場線上的畢業(ye) 歌會(hui) 。這天,人民日報新媒體(ti) 舉(ju) 辦“追光向未來”畢業(ye) 雲(yun) 歌會(hui) ,在歌聲裏,為(wei) 青春見證、為(wei) 未來祝福,吸引了許多網友線上觀看。
防疫期間,越來越多的文藝演出走上“雲(yun) 端”,越來越多觀眾(zhong) 也習(xi) 慣於(yu) “隔屏”觀賞“雲(yun) 演出”“雲(yun) 劇場”。
6月12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迎來70歲生日。鎮院之寶《茶館》當晚首次實現8K技術錄製、超高清實時直播,線上觀眾(zhong) 得以與(yu) 現場觀眾(zhong) 同步收看。據悉,北京人藝70周年紀念版演出名家雲(yun) 集,成為(wei) 連日來社交平台上刷屏的討論話題。
北京人藝的係列線上“經典劇目放送及導賞”活動,不僅(jin) 讓未能搶到票的北京觀眾(zhong) 得以觀賞到人藝經典劇目,也讓全國各地的劇迷們(men) 足不出戶就能看到優(you) 質話劇。“幾年前去北京出差時,朋友帶我看過一次人藝的現場話劇,今日重溫,回味無窮”“周末晚上通過屏幕就能看老戲骨們(men) ‘飆戲’,非常享受,希望這樣的活動多一些”“在家也能過一把戲癮”……直播間裏,不少觀眾(zhong) 留言表達對人藝作品線上直播的喜愛之情。
如今,打開視頻平台,很多話劇、音樂(le) 劇、電影、演唱會(hui) 等文藝演出可以在線觀看,好戲連台、精彩紛呈,在線觀看人數也屢創新高。以國家大劇院為(wei) 例,從(cong) 2020年4月11日推出首場線上演出開始,國家大劇院至今已推出120餘(yu) 場線上演出,包括音樂(le) 會(hui) 、歌劇、舞蹈、話劇、戲曲等多藝術門類。截至目前,國家大劇院線上係列演出全網總點擊量累計超34億(yi) 次。
內(nei) 容形式有新意
與(yu) 線下實地觀看演出不同,“雲(yun) 演出”不隻是用攝像機拍下來、把舞台搬到線上那麽(me) 簡單,在內(nei) 容、形式等方麵也都有新的轉變。
點擊屏幕上的節目單,可以了解整場演出的內(nei) 容和進度;點進線上演出的鏈接合集,能跳轉到其他正在進行戲劇直播的賬號,在不同的演出中切換選擇;5G和超高清視頻技術的運用,讓交響樂(le) 團悠揚的旋律猶在耳畔;在線上“智慧劇場”裏,拖動屏幕,就能從(cong) 任意角度觀看表演、欣賞細節……得益於(yu) 新的技術,網友的線上觀影體(ti) 驗不斷升級。
不少觀看了北京人藝《茶館》直播的觀眾(zhong) 表示,線上呈現的畫麵非常清晰,能看清楚演員們(men) 妝容,還有非常細微的表情、動作,像是坐在最佳觀影位置。此外,近景和全景的切換,讓觀眾(zhong) 擁有了更為(wei) 豐(feng) 富的視角,可以全身心體(ti) 驗話劇的魅力。
線上演出的互動性也讓觀眾(zhong) 參與(yu) 感滿滿。觀看線上演出時,網友可以隨時給主播留言點讚,還能與(yu) 評論區的其他網友交流互動。國家大劇院為(wei) 每期的線上演出策劃了演前導賞,從(cong) 專(zhuan) 題記錄式、直播式、訪談式,到探秘式、導覽式、多語種導賞,結合網友的欣賞喜好,不斷創新導賞內(nei) 容與(yu) 形式,形成線上藝術普及的個(ge) 性化服務。
推進文化數字化
專(zhuan) 家認為(wei) ,對廣大人民群眾(zhong) 來說,線上演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首先是打破時空限製,降低文化消費成本,讓隨時隨地觀看文藝演出成為(wei) 可能。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看,線上演出的流行,也讓更多文化內(nei) 容被看見。不少人在觀看線上直播後對相對小眾(zhong) 的戲劇形式產(chan) 生興(xing) 趣,還有許多年輕觀眾(zhong) 喜歡上了戲曲等傳(chuan) 統藝術。
對於(yu) “雲(yun) 演出”“雲(yun) 劇場”的走紅,天津音樂(le) 學院藝術管理係副教授馬廣洲認為(wei) ,作為(wei) 演出業(ye) 的分支、新興(xing) 業(ye) 態,線上演出並非線下演出的衍生品,也不是替代方案或輔助手段,而是創造了演出業(ye) 的新空間、新場景、新模式,既能直接麵向傳(chuan) 統觀眾(zhong) ,也能吸引新的受眾(zhong) 群體(ti) 。
業(ye) 內(nei) 人士說,線上演出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作為(wei) 傳(chuan) 統的舞台藝術,文藝演出曆來注重讓觀眾(zhong) 在現場感受舞台的氛圍,但線上展演的新形式以及各種新技術的出現,提供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從(cong) 業(ye) 人員應該抓住機遇,做好數字化內(nei) 容,將更美更精湛的藝術呈現給觀眾(zhong) 。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提出創新文化表達方式,推動圖書(shu) 、報刊、電影、廣播電視、演藝等傳(chuan) 統業(ye) 態升級,調整優(you) 化文化業(ye) 態和產(chan) 品結構。鼓勵各種藝術樣式運用數字化手段創新表現形態、豐(feng) 富數字內(nei) 容。培育以文化體(ti) 驗為(wei) 主要特征的文化新業(ye) 態,創新呈現方式,推動中華文化瑰寶活起來。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學斌認為(wei) ,文化數字化戰略是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效路徑,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好揭示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