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9月1日 9月8日~9月9日 重慶可望降雨 高溫幹旱將逐步緩解
戰高溫·數據
昨日,市政府新聞辦舉(ju) 行2022年全市高溫抗旱工作專(zhuan) 題新聞發布會(hui) ,對今年全市高溫抗旱工作的相關(guan) 情況進行介紹。
9個(ge) 區縣最高氣溫打破當地曆史高溫紀錄
7月以來,重慶市氣溫顯著偏高、降水明顯偏少,9個(ge) 區縣最高氣溫打破當地曆史高溫紀錄,累計降雨較多年同期偏少六成,尤其是8月以來較多年同期偏少九成。重慶市應急管理局黨(dang) 委委員、政治部主任鄒瑜介紹,7月1日至今,重慶天氣主要呈現出“三個(ge) 顯著”特點∶
一是平均氣溫顯著偏高。全市平均氣溫為(wei) 30.5℃,較常年顯著偏高2.6℃,與(yu) 2006年並列成為(wei) 1961年以來最高。
二是降水顯著偏少。全市平均降水量為(wei) 102.0毫米,較常年顯著偏少近六成,為(wei) 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少,僅(jin) 次於(yu) 1992年的98.8毫米。
三是高溫幹旱強度顯著偏強。35℃以上高溫日數32.3天,為(wei) 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多,僅(jin) 次於(yu) 2006年同期(33.9天),極端最高氣溫為(wei) 44.5℃與(yu) 2006年相同。根據監測,67.9%的土壤水分觀測站耕作層已達中到重旱。
受高溫天氣影響,目前已導致全市33個(ge) 區縣、585個(ge) 鄉(xiang) 鎮(街道)、88.1萬(wan) 人受災,因旱需生活救助30萬(wan) 人,其中飲水困難人口達到26.9萬(wan) 人(主要集中在高山鄉(xiang) 鎮和偏遠地區);8個(ge) 區縣66條河流斷流,10個(ge) 區縣25座水庫幹涸;26個(ge) 區縣水利工程蓄水量低於(yu) 70%,其中奉節、開州、彭水、武隆、城口、巫山、巫溪7個(ge) 區縣低於(yu) 50%。
“預計高溫至少還將持續一周。”鄒瑜表示,全市大部地區日最高氣溫將達38~42℃,局地可達43~45℃,預計全市平均高溫累計日數可能超過38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8天,超過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高值。8月30日~9月1日和9月8日~9日或將降溫降雨,重慶高溫天氣有望逐步緩解。
發動90萬(wan) 人找水送水 解決(jue) 群眾(zhong) 飲水問題
麵對嚴(yan) 峻的高溫天氣,全力做好抗旱工作至關(guan) 重要。鄒瑜介紹,目前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正全力抓實統籌推進、每日研判、督導指導、送水保飲、高溫防火、物資調撥“六項措施”,積極應對當前高溫旱情。
在送水保飲上,全市組織基層幹部群眾(zhong) 近90萬(wan) 人找水送水,群眾(zhong) 飲水問題得到保障。在高溫防火上,市森林防滅火指揮部發布森林火險紅色預警,召開調度會(hui) 議,進行專(zhuan) 項巡查。
在物資調撥上,全市先後出動救援隊伍9.8萬(wan) 人次,救援裝備、車輛27萬(wan) 台次,調撥大型抗旱儲(chu) 水設備180套,劃撥抗旱資金1000萬(wan) 元,區縣飲水困難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jue) 。
一旦有作業(ye) 時機 將適時開展人工增雨
針對市民們(men) 普遍關(guan) 注的人工增雨作業(ye) ,鄒瑜表示,目前266個(ge)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點、107門高炮、96台火箭和近600名作業(ye) 人員已經進入臨(lin) 戰狀態,密切監測天氣。“一旦有作業(ye) 時機,將適時開展人工增雨降溫作業(ye) ,緩解高溫幹旱。”
全市將以不發生較大山火為(wei) 底線,切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管住火源不進山,嚴(yan) 格設關(guan) 守卡;管住農(nong) 事、祭祀用火,加強巡護、見煙就查、見火就罰;尤其是重點防止老人、小孩等進山用火。
此外,全市將以堅決(jue) 防控重特大事故為(wei) 核心目標,嚴(yan) 格“三查三治”,紮實開展安全大檢查、百日大整治專(zhuan) 項行動。嚴(yan) 查幹部履職,嚴(yan) 查部門執法,嚴(yan) 查企業(ye) 管理。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王梓涵 陳竹
44.6℃!昨日最高氣溫刷新紀錄
昨日,重慶各地晴熱繼續。截至下午3點,全市大部地區最高氣溫超過37℃,潼南區、合川區等21個(ge) 區縣及中心城區的大部地區最高氣溫超過40℃。其中,北碚區國家站最高溫達44.6℃,為(wei) 重慶有氣象資料記錄以來的日最高氣溫極值。據市氣象台預計,未來三天,全市最高溫仍可達44℃,要注意防範高溫中暑及森林火災;東(dong) 北部部分地區有陣雨或雷雨,注意防範局地短時強降水、陣性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中心城區天氣預報
今天:晴間多雲(yun) ,氣溫33℃~43℃。
明天:晴間多雲(yun) ,氣溫33℃~42℃。
後天:晴間多雲(yun) ,氣溫34℃~42℃。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石亨
高溫天氣為(wei) 何“加長”? 還要熱多久?……
你關(guan) 心的“熱”點問題 解答來了
昨日,市政府新聞辦舉(ju) 行“2022年全市高溫抗旱工作專(zhuan) 題”新聞發布會(hui) ,對市民關(guan) 心的這些“熱”點問題進行了回複。
高溫天氣為(wei) 何較長?
市氣象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楊智介紹,今年高溫主要原因有兩(liang) 個(ge) 方麵:
一是7月份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強盛,西風帶低槽及冷空氣活動位置處於(yu) 偏北地區,整個(ge) 長江流域盛行下沉氣流,導致包括重慶在內(nei) 的長江流域地區維持晴熱少雨天氣。二是重慶的大部分城鎮多分布在四川盆地東(dong) 部海拔較低的河穀地形中,不利於(yu) 地表熱量擴散,持續的熱量累積導致我市大部分地區出現罕見持續高溫天氣。
高溫還要持續多久?
楊智介紹,根據最新氣象資料,預計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全市仍然維持氣溫偏高、降水偏少的總趨勢。具體(ti) 看,8月16日到24日,大部地區日最高氣溫還將達到38~42℃,局地可達43~45℃。25日前後全市有弱的降雨過程,高溫有所減弱。8月30日~9月1日和9月8日~9日,全市有較明顯的降溫降雨過程,高溫天氣將逐步緩解。
山區避暑遊玩需注意什麽(me) ?
市應急管理局黨(dang) 委委員、政治部主任鄒瑜提醒,在山區露營避暑或者在水上遊玩的時候,尤其要高度警惕旱澇急轉誘發的山洪災害。
如何防範?先是“看”:一是在遊玩過程中看附近的天氣是否有突變,二是看溪流水位是否極速上升,水流是否突然變渾濁,如果看到這兩(liang) 種情況要高度警惕。其次是“聽”:如果山溝附近出現異常的山鳴聲,或者類似火車的轟隆聲就要高度警惕。
當公眾(zhong) 遇到突發山洪時,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跑。快跑不遲疑,撤離到河道兩(liang) 側(ce) 地勢較高的區域。在野外紮營時,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wei) 紮營地,盡量避開有滾石、崩岩或者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或山穀、溝底。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陳竹 王梓涵
我國區域性高溫
1961年有記錄以來最強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評估,綜合考慮平均強度、影響範圍和持續時間,從(cong) 今年6月13日開始至今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已達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
40℃以上範圍為(wei) 曆史最大
據介紹,此次過程具有持續時間長、範圍廣、強度大、極端性強等特點。截至8月15日,此次高溫事件已持續64天,為(wei) 196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超過2013年的62天);35℃以上覆蓋1680個(ge) 氣象站、37℃以上覆蓋1426個(ge) 氣象站,均為(wei) 曆史第二多(僅(jin) 次於(yu) 2017年,分別為(wei) 1762站和1443站),但40℃以上覆蓋範圍為(wei) 曆史最大。
6月1日至8月15日,全國平均高溫日數12.0天,較常年同期偏多5.1天,為(wei) 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曆史同期最多。華北南部、華東(dong) 大部、華南東(dong) 部、西南地區東(dong) 北部及新疆大部等地高溫日數普遍在20天以上,新疆中東(dong) 部、四川東(dong) 部、重慶等地超過30天。
全國共914個(ge) 國家氣象站(占全國總站數37.7%)日最高氣溫達到極端高溫事件標準。河北、青海等地262個(ge) 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持平或突破曆史極值。湖北竹山(44.6℃),重慶北碚(44.5℃)等地日最高氣溫達44℃及以上。此次區域性高溫事件的持續時間將會(hui) 繼續延長,綜合強度將進一步增強。
據應急管理部介紹,目前,長江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4.5~6米,均為(wei) 有實測記錄以來同期最低。記者從(cong) 應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了解到,截止到16日下午3點,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長江流域6省市農(nong) 作物受災麵積1764萬(wan) 畝(mu) 。
高溫在以後夏季會(hui) 頻繁出現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袁佳雙介紹:“隨著未來氣候變暖加劇,未來極端高溫和強降水事件將呈現多發、重發的態勢。同時,許多區域的複合事件,例如高溫熱浪和幹旱複合事件、極端降水與(yu) 海平麵上升、風暴潮等因素,共同導致的複合型洪澇事件發生的概率也將增加,人類將麵臨(lin) 更大的氣候風險和影響。”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li) 娟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說,今年夏季高溫熱浪事件持續的時間、強度和範圍都已經達到非常強的水平,其背後有深層的氣候尺度的原因。我們(men) 不得不麵對一個(ge) 現實:類似的高溫酷暑在以後的夏季會(hui) 頻繁出現。當前全球溫室氣體(ti) 的影響效應非常強,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高溫熱浪事件會(hui) 成為(wei) 一個(ge) 新常態。據新華社、中國氣象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