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複合種植還需闖關
麵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保障新時代國家糧食安全,擴種大豆勢在必行。
在耕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大豆與(yu) 玉米爭(zheng) 地矛盾突出,在適宜地區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實現玉米基本不減產(chan) 、增收一季大豆,推動大豆玉米兼容發展、協調發展乃至相向發展,為(wei) 保障玉米產(chan) 能、提高大豆自給率提供了新途徑,對保障糧油安全具有重要意義(yi) 。然而,許多專(zhuan) 家認為(wei)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作為(wei) 一項新的種植技術,要大麵積推廣還需要破解品種關(guan) 、成本關(guan) 、機具關(guan) 等各種難題。
培育新品種實現一體(ti) 化種植
在貴州省福泉市陸坪鎮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示範基地,大豆和玉米高矮分明,長勢茂盛。貴州省定希綠色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總經理羅燦江說,他們(men) 公司今年示範推廣了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1000畝(mu) ,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收購的經營模式,統一選用半緊湊型玉米良種“正大659”和高產(chan) 耐陰耐密大豆優(you) 良品種“七星1號、齊黃34”,優(you) 質良種覆蓋率達100%;采用“2+2”和“2+3”帶狀複合種植模式,機耕、機防綜合機械化率達100%。國家每畝(mu) 補貼150元,省級財政每畝(mu) 補貼50元,由福泉市政府統一供種。“我們(men) 要帶著農(nong) 民幹,示範引領周邊農(nong) 戶發展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1萬(wan) 畝(mu) 。”羅燦江說。
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是擴種大豆的關(guan) 鍵之舉(ju)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采用大豆帶與(yu) 玉米帶間作套種,充分利用高位作物玉米邊行優(you) 勢,擴大低位作物空間,實現作物協同共生、一季雙收、年際間交替輪作,可有效解決(jue) 玉米大豆爭(zheng) 地問題,真正實現一季雙收,玉米不減產(chan) ,多收一季豆。今年,我國在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大力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1500多萬(wan) 畝(mu) ,到2025年,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麵積5000萬(wan) 畝(mu) ,折合大豆種植麵積2500萬(wan) 畝(mu) 。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能充分發揮玉米的邊行效應和大豆的固氮養(yang) 地作用,在玉米基本不減產(chan) 的基礎上實現大豆增收。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業(ye) 機械化總站信息處副處長朱禮好認為(wei) ,複合種植要確保玉米不減產(chan) 。這是因為(wei) ,我國玉米市場供需緊平衡態勢還沒有改變,穩定玉米產(chan) 量至關(guan) 重要。在複合種植模式下,要通過加大玉米種植密度、搞好肥水調控等措施穩住玉米產(chan) 量。同時,在保證種植密度的前提下,種在邊行的玉米可以結兩(liang) 個(ge) 到三個(ge) 穗,穗大粒多,進一步提高產(chan) 量。複合種植還能利用大豆中的根瘤菌提高土壤肥力,補充玉米生長所需要的養(yang) 分。
羅燦江說,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過程中,選擇品種非常關(guan) 鍵。玉米要選擇株型緊湊、抗倒性強的品種,能保證通風透光;大豆要選用耐陰、抗倒、中早熟、高產(chan) 、宜機收的新品種,保證在和玉米套播情況下,產(chan) 量依然較高。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在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田間管理中,玉米和大豆兩(liang) 種作物不能使用同一種除草劑,導致田間管理成本增高、作業(ye) 效率降低、難以機械化操作。當前亟需培育出能抗大豆除草劑的玉米新品種,有效解決(jue) 玉米大豆間作過程中難以一體(ti) 化機械除草的難題。
強化補貼調動農(nong) 民積極性
生產(chan) 成本高是製約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推廣的主要因素之一。對於(yu) 農(nong) 民來說,實施大豆玉米複合種植,要過播種關(guan) 、除草關(guan) 、收獲關(guan) 等各種難關(guan) ,需要付出更多的生產(chan) 成本,才能實現玉米不減產(chan) 、多收一季豆的生產(chan) 目標。“如果補貼不到位,很難調動農(nong) 民采用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河北柏鄉(xiang) 縣金穀源優(you) 質小麥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常清說。
為(wei) 了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今年中央財政專(zhuan) 門安排了補貼資金,對西北、黃淮海、西南和長江中下遊等適宜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予以支持,對承擔任務的種糧大戶、家庭農(nong) 場、合作社等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給予補貼。各地在中央財政每畝(mu) 補貼150元基礎上再配套不同程度的補貼,彌補播種、施肥、打藥、收獲等環節增加的成本。此外,一些地區在爭(zheng) 取把帶狀複合種植也納入農(nong) 業(ye) 保險的保障範圍。
內(nei) 蒙古是我國重要的玉米和大豆主產(chan) 區,今年在8個(ge) 大豆示範片和50個(ge) 玉米示範片均開展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示範和百畝(mu) 高產(chan) 攻關(guan) ,對示範片采取農(nong) 資補助和技術服務等扶持方式。比如,鄂爾多斯市整合市級資金,支持承擔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任務的旗區,根據實際進行補助。在發放大豆玉米複合種植補貼的基礎上,內(nei) 蒙古開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險試點,進一步提高農(nong) 業(ye) 保險保障水平,穩定農(nong) 戶種豆收益,提高大豆種植積極性。
雖然國家和地方都有補貼,但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生產(chan) 成本高,補貼還不足以對衝(chong) 所付出的成本。四川眉山市東(dong) 坡區太和鎮永豐(feng) 村好味稻水稻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李相德告訴記者,合作社今年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1000畝(mu) 。由於(yu) 當前中央財政補貼向種糧大戶、家庭農(nong) 場、合作社等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傾(qing) 斜,小農(nong) 戶拿不到補貼,影響小農(nong) 戶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積極性。“希望國家補貼政策能兼顧小農(nong) 戶,充分調動小農(nong) 戶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積極性。”李相德說。
亟待加大適用機具研發
大麵積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要盡可能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chan) 成本,使用高效種管收作業(ye) 機具是關(guan) 鍵。多數農(nong) 戶反映,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推廣的難點在於(yu) 還沒有研發製造出適宜這種種植技術的農(nong) 機裝備。“我國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機械市場將迎來更加廣闊的前景,將大大提升相關(guan) 機具生產(chan) 企業(ye) 的發展空間。”朱禮好說。
西華大學現代農(nong) 業(ye) 裝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霜教授認為(wei) ,為(wei) 了保證大豆等油料作物的供給,在農(nong) 機裝備尚未完全發展成熟的情況下,今年就在全國大麵積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條帶分割、高低錯位的大豆玉米複合種植對農(nong) 機裝備要求很高。目前專(zhuan) 用的播種、噴藥、收獲等機械產(chan) 業(ye) 化進展還不能完全滿足需要。要想點“土洋結合”的辦法,一方麵,要圍繞滿足不同區域複合種植主推技術模式的播種、植保、收獲環節農(nong) 機作業(ye) 需要,對現有機具適配改造應用,盡可能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chan) 成本;另一方麵,加快複合種植專(zhuan) 用機械研製推廣,為(wei) 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任務提供裝備支撐。
目前,各地相關(guan) 農(nong) 機裝備研發和推動工作正在全國範圍內(nei) 緊鑼密鼓展開。多地存在現有在用種管收機械適用性不強、機手作業(ye) 經驗缺乏等困難。
專(zhuan) 家認為(wei) ,首先要積極引導農(nong) 機生產(chan) 企業(ye) 與(yu) 科研院所主動對接,聯合攻關(guan) ,加大對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播種、植保、收割等專(zhuan) 用機械的研發製造力度,保障“有好機用”。其次要積極爭(zheng) 取政策支持,加大資金投入,通過改裝、新購等措施,努力提高專(zhuan) 用機具保有量,夯實農(nong) 機裝備基礎。再次要加強培訓,向農(nong) 機手傳(chuan) 授調試方法和操作技能,依托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服務組織培養(yang) 一批複合種植機械化作業(ye) 能手,確保複合種植機具用得上、用得好。最後,要精心組織農(nong) 機社會(hui) 化服務,有效對接作業(ye) 服務供需,特別要針對當地複合種植專(zhuan) 用播種機械、窄幅收獲機械保有量缺口問題,加強區域溝通協作,引導開展跨區作業(ye) 服務。對複合種植重點區域實行包片指導,督促落實機具保障工作措施,及時調度關(guan) 鍵環節農(nong) 機作業(ye) 進度,協調解決(jue) 困難問題,確保種得好、管得住、收得上,以機械化的有力支撐,增強各地發展複合種植的信心。
劉 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