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河南信陽古村激活“歸雁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9-23 17:3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信陽9月23日電 (王宇)“西邊斜靠打鼓寨,東(dong) 邊橫臥白雲(yun) 山。漢潢古道通楚豫,白露河流門前穿。”記者近日走進大別山革命老區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實地探訪古村落毛鋪村如何依托曆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激活“歸雁經濟”,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毛鋪村位於(yu) 新縣周河鄉(xiang) ,距離縣城27公裏,轄區麵積13.5平方公裏,在曆史上曾作為(wei) 古商道“漢潢故道”的交通要塞而富甲一方。

  “新集一圈不如丁李灣一灣,丁李灣一灣不如毛鋪一家。”毛鋪村老支書(shu) 彭廣愛介紹說,這是當地廣為(wei) 流傳(chuan) 的民間說法,也說明了毛鋪村曾經的輝煌。但隨著時代發展,毛鋪村也因地理位置偏遠而發展滯後,大多數村民隻有靠外出打工才能維持家用。

  2012年,河南中煙作為(wei) 幫扶企業(ye) 選派工作隊進駐毛鋪村,2015年開始選派第一書(shu) 記駐村幫扶。經過十年努力,毛鋪村已經拂去蒙塵,再次煥發出耀眼光芒。

  記者在近日在毛鋪村內(nei) 看到,經過整修的“漢潢古道”仍保留著曆史風貌,修繕後的古民居於(yu) 青磚黛瓦間突顯著豫風楚韻。

  “毛鋪村為(wei) 何能換新顏?說到底,‘文化’是毛鋪的根,‘鄉(xiang) 愁’是毛鋪的魂。”河南中煙駐毛鋪村第一書(shu) 記劉誌平介紹,毛鋪村依托古民居這一核心資源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以旅遊業(ye) 為(wei) 主線,帶動當地對山、水、林、田、房等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利用,激活了返鄉(xiang) 創業(ye) 的“歸雁經濟”。

  據了解,該村目前在已建成毛鋪文化旅遊服務中心、大別山幹部學院毛鋪校區的基礎上,新縣雄關(guan) 古寨展覽館、“白雲(yun) 藝棧”鄉(xiang) 村美術館、香木碓非遺文化體(ti) 驗區、留耕文化廣場、毛鋪村史館等相繼落成。另外,“非遺館”“天文觀測研學基地”“毛鋪文創中心”等一批文旅設施也正在落地中。

  劉誌平介紹,去年以來,毛鋪村成立“留耕鄉(xiang) 村文化合作社”,通過日常排練、共建互動、外出展演等,村民文化生活得到極大豐(feng) 富。今年又推進實施產(chan) 業(ye) 電商項目,建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電商基地,積極培養(yang) 電商帶頭人,培訓村民開展直播帶貨,在有效拓寬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渠道的同時,也推動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ye) 增收。

  42歲的村民彭方旺正是看到了農(nong) 村廣闊發展的前景,早於(yu) 2014年就回到了毛鋪村。目前,他除了在村裏經營著一家飯店外,養(yang) 了30餘(yu) 頭牛,還通過電商經營一些毛鋪村的土特產(chan) 。

  “我現在的收入比在外打工時要高。”看到回歸後的彭方旺日子越過越好,一些在外務工的村民開始不斷地向他打聽毛鋪村的發展情況。

  去年3月,經過多番考慮後,村民彭誌強返鄉(xiang) 利用自家古民居房,開設了一家特色農(nong) 家樂(le) “谿山小廚”。目前,“谿山小廚”已經由經營餐飲轉變為(wei) 以餐飲為(wei) 依托,兼銷當地土特產(chan) 的商業(ye) 模式,已成為(wei) 了毛鋪村的一張閃亮名片。

  隨著毛鋪村的蝶變,越來越多的村民返鄉(xiang) 創業(ye) 。村民彭軍(jun) 和妻子支秋妹也從(cong) 江蘇回村創業(ye) ,承包了一個(ge) 茶廠。目前他們(men) 夫妻二人正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為(wei) 村裏的筍幹、山茶油、野菜等產(chan) 品打通銷售渠道。

  “毛鋪村結合自身實際,我們(men) 把‘古道風情、文化毛鋪’確立為(wei)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的特色定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過,目前仍麵臨(lin) 著缺人才、缺銷路的難題。”周河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文如是說。(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