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藏品降溫 未來發展將“脫虛向實”
日前,國內(nei) 最大數字藏品平台之一騰訊幻核宣布停止數字藏品發行。與(yu) 此同時,多個(ge) 數字藏品平台都明顯放慢了產(chan) 品發行速度及數量,有的平台的數字藏品甚至出現滯銷,銷售價(jia) 格也大幅下跌。
國外的NFT市場同樣急速降溫。推特公司CEO傑克·多西用自己“第一條推文”鑄造的NFT,曾於(yu) 2021年以290萬(wan) 美元被拍出,今年5月被轉售時,第一次拍賣結束竟隻有七位競標者,報價(jia) 從(cong) 6美元到277美元不等。僅(jin) 一年的時間,“天價(jia) 推特”的價(jia) 格就跌到剩下不足萬(wan) 分之一。
經曆“炒”起與(yu) 潮落後,數字藏品進入回歸理智的新階段,在這一階段,數字資產(chan) 進化成數字權益,藏品回歸價(jia) 值本身。
一夜火爆又迅速“涼涼”
質疑聲帶來數藏信任危機
NFT(非同質化代幣)概念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的“加密置換卡”,直到2017年,區塊鏈技術公司DapperLabs首席技術官DieterShirley首次提出NFT的概念。2021年,NFT迎來了真正意義(yi) 上的集中爆發。從(cong) 6900萬(wan) 美元的NFT數字畫作,到傑克·多西僅(jin) 有五個(ge) 單詞的290萬(wan) 美元NFT推文,再到2439萬(wan) 美元的無聊猿NFT項目……第三方研究機構DappRadar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NFT交易額超過230億(yi) 美元,其中排名前100的NFT藏品的底價(jia) 市值就達到167億(yi) 美元。
NFT的熱度迅速席卷國內(nei) 市場,螞蟻、騰訊、字節、百度、京東(dong) 、B站、小紅書(shu) ……幾乎所有互聯網大廠蜂擁而上,並以“數字藏品”命名自己的NFT項目。在NFT最火的時候,每天都有百萬(wan) 用戶湧入螞蟻集團旗下的鯨探和騰訊旗下幻核這兩(liang) 大頭部數字藏品平台。
數字藏品飛速發展,出現了包括交易平台、遊戲、體(ti) 育、音樂(le) 、動漫等多個(ge) 細分賽道,應用邊界在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品牌和互聯網大廠紛紛嚐試布局數字藏品,打造品牌的數字化周邊,通過數字藏品提升品牌的科技屬性和潮流屬性。
然而,升溫快,降溫也快。《數字藏品2.0發展研究報告》顯示,過去一年,關(guan) 於(yu) 數字藏品的質疑聲此起彼伏,數字藏品概念出現信任危機。
諸如——“我買(mai) 數字藏品用來幹什麽(me) 呢?有什麽(me) 用?”“博物館的文物製作成數字藏品,那是複製品,有何價(jia) 值?”“當前同質化嚴(yan) 重,風格的相似性和原創性如何判定是唯一?”“數字藏品怎麽(me) 證明唯一性?平台該如何做好保障?”等問題頻被拋出,直指數字藏品權益未見、用途價(jia) 值不明確、如何保證唯一性,以及平台發展不規範等現實問題。
而從(cong) 整個(ge) NFT行業(ye) 的階段性發展來看,其在經曆“炒”起與(yu) 潮落後,數字藏品熱度下降,已開始進入冷卻期。從(cong) 整體(ti) 數據上看,數字藏品市場發行量與(yu) 發行總額雙量下滑,雖行業(ye) 降溫但凜冬未至。從(cong) 2021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數字藏品發行量迅速堆起,6月市場存量雖然下探但規模仍在;今年2月份開始,市場情緒疲軟,近4個(ge) 月跌勢凶猛。
層層考驗禁止數藏價(jia) 值“畫餅”
行業(ye) 數字化探索需“對號入座”
狂熱過後,數字藏品麵臨(lin) 著層層考驗:監管方麵,去二級交易化,剝離了數字藏品的金融屬性;技術方麵,元宇宙的發展不成熟極大限製其使用場景;市場方麵,雜亂(luan) 無序的多方擴張帶來無意義(yi) 的市場環境。
在此背景下,數字藏品未來將如何發展?報告認為(wei) ,經過元宇宙概念的爆發與(yu) 數字藏品幾年來的發展,當前數字藏品已與(yu) 多個(ge) 其他領域相結合,產(chan) 出了不一樣的“風景”,究其根本“文化藝術”是數字藏品內(nei) 核,行業(ye) 數字化探索需“對號入座”。
在影視綜藝方麵,數字藏品主要用來提升影響力與(yu) 用戶黏性,比如在電影領域,影片宣傳(chuan) 、經典紀念、拓展衍生消費、內(nei) 容引流等環節都可以引入數字藏品;在影視劇領域,數字藏品可帶來長尾曝光、打造人物IP,以及供劇集宣傳(chuan) 提高熱度。
例如,綜藝節目中國說唱巔峰對決(jue) 推出數字藏品頭像,視頻平台基於(yu) 此綜藝對外授權了超過五個(ge) 數字藏品或數字衍生品項目,達到了拉長周期、延長曝光、積攢私域流量等效果。
在音樂(le) 行業(ye) 方麵,由於(yu) 音樂(le) 行業(ye) 具有濃厚的藝術屬性和潮流氣息,同時具有很高的版權保護意識,數字藏品+音樂(le) 將為(wei) 音樂(le) 人、音樂(le) 節、演唱會(hui) 、粉絲(si) 用戶、發行公司、發行平台等音樂(le) 涉及的多行業(ye) 以及角色深度賦能。
在遊戲行業(ye) ,與(yu) 數字藏品或將碰撞出更多的遊戲玩法與(yu) 用戶權益;在體(ti) 育行業(ye) ,數字藏品有望拉動粉絲(si) 參與(yu) 到賽事、追星及相關(guan) 衍生品產(chan) 業(ye) 中;在文旅行業(ye) ,數字藏品則能幫助IP打開聲量、加碼數字建設、釋放藝術價(jia) 值。
實體(ti) 品牌加入增加實用性
NFT正在脫虛向實
“我們(men) 已經習(xi) 慣了熊市,但這並不代表NFT向前探索的腳步就此停歇。”全球最大NFT交易平台OpenSea創始人兼CEO Devin Finzer直言,“第一批誕生在大眾(zhong) 視野中的NFT(如收藏品一類的生成藝術)更像是有錢人的玩具,但當這個(ge) 市場開始湧現出票務、音樂(le) 、房地產(chan) 等NFT更有價(jia) 值的應用時,市場和用戶便能很好地將‘建設者與(yu) 投機者’分開,將‘信號與(yu) 噪音’分開。”
“生成藝術熱潮”逐漸退去,看似冷卻的NFT市場正在迎來一股新的浪潮:全球各大實體(ti) 品牌加速湧入,驅動著NFT朝著實用性的趨勢前進,進入實體(ti) 權益配套的新階段,以降低其泡沫性。
其中,阿迪達斯今年年初向消費者販售了總計3萬(wan) 個(ge) 原創NFT,持有者們(men) 可以將NFT兌(dui) 換成與(yu) 之對應的限量版的實體(ti) 產(chan) 品,且無需額外付費,並且擁有了第一時間獲取限量款運動鞋、服裝的權益。
星巴克今年5月發售了首個(ge) NFT。購得NFT的會(hui) 員即可進入數字社區中,NFT不僅(jin) 可以交易和轉讓,代表相應的福利,如線上咖啡製作教學、藝術家聯名商品,以及受邀參加獨家活動,甚至前往哥斯達黎加咖啡農(nong) 場等。
此外,NFT“唯一性”的特性,在票務領域的應用也表現出了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由於(yu) NFT可對多維的數據對象進行記錄與(yu) 標記,並通過標記實現數據的追溯,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票務公司、體(ti) 育俱樂(le) 部開始與(yu) 區塊鏈公司合作,通過NFT解決(jue) 了黃牛票、假票、轉售等問題,還能為(wei) 粉絲(si) 提供一係列的增值服務。
今年3月,中國碳中和宣布利用區塊鏈技術在全球首次發行碳資產(chan) NFT,支持機構、企業(ye) 或個(ge) 人通過平台購買(mai) 碳資產(chan) NFT從(cong) 而抵消相關(guan) 排放,實現碳中和。據了解,中國碳中和發行的碳資產(chan) NFT代表已登記注冊(ce) 的具有真實碳資產(chan) 背書(shu) 的數字化碳資產(chan) 。通過鏈上核銷,幫助機構、企業(ye) 和個(ge) 人抵消自身碳排放,並通過創建公開透明的碳排放賬簿,追溯相關(guan) 交易,並以鏈上方式進行存儲(chu) 。
主流共識認為(wei) ,NFT不會(hui) 曇花一現,隨著市場泡沫不斷被擠出,NFT逐漸走上了“脫虛向實”的“正道”,創作者經濟、數字商品憑證、票證、賬戶管理均有著廣闊前景。
文/本報記者 陳斯
(北京青年報2022年10月12日第B0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