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無錢可賠”停供暖氣?-26℃下的民生冷暖須照拂
隆冬時節突然停暖是民生不能承受之重,正如持續虧(kui) 損是供暖企業(ye) 不能承受之重那樣,這需要統籌考量、妥善處理
最低氣溫達-26℃,供暖公司卻突然發通知要停止供暖?這兩(liang) 天,黑龍江鶴崗一供暖公司的“緊急通知”在網上熱傳(chuan) 。通知稱,從(cong) 去年(此處指2021年)煤價(jia) 就開始暴漲,該公司曾多次向有關(guan) 主管部門申請調價(jia) 或補貼,但始終沒有答複,去年(2021年)賠了七八百萬(wan) ,現在實在無錢可賠,隻好準備從(cong) 5日8點開始限熱,直至停熱,提醒居民做好防寒防凍措施。此後相關(guan) 社區工作人員回應稱,政府部門已約談供熱站,應該不會(hui) 停止供熱。
東(dong) 北冬天有多冷?這從(cong) “喝啤酒要喝冰鎮而非常溫的,冰鎮的-3℃,常溫的-18℃”之類的段子中,就能窺見一斑。天寒地凍的天氣下,說暖氣是續命必備絕非誇張。在此情形下,涉事供暖公司驟然宣告停暖,的確有些不合宜。可糾正供暖公司不當做法的同時,也要正視其現實處境。按照該公司所說,去年就已虧(kui) 損七八百萬(wan) ,現在已無錢可賠。若屬實,那它失去繼續供暖的動力也可以理解。
其實,在此問題上,供暖公司不宜拿“威脅性”停暖去綁架居民,各方也不宜站在道德高地上去綁架供暖公司。與(yu) 其動輒搞道義(yi) 綁架,不如在共商共議中探尋建設性的問題解決(jue) 方案。
事實上,考慮到能源價(jia) 格受多重因素影響持續攀升,去年12月,在北方地區陸續進入冬季供暖季之際,國家發改委就“如何有效保障人民群眾(zhong) 溫暖過冬”問題明確表示,要健全煤炭、天然氣、電力多能互補的綜合應急調度機製,強化調度安排,著力提高能源頂峰能力;提前組織製定預案,做好應對後續寒潮天氣的準備,牢牢守住民生用能底線;做好重點地區、重點時段保暖保供工作,密切監測東(dong) 北地區供暖企業(ye) 庫存,強化鐵路運輸保障等。從(cong) 能源保供層麵提出了應對之策。
鑒於(yu) 當前的采暖計量收費標準並非完全市場化,煤價(jia) 高企之下“價(jia) 格倒掛”也會(hui) 出現在供暖領域,由此出現的虧(kui) 損問題確實需要被正視,而不是拿“虧(kui) 損時就嚷著停止供暖,賺錢時怎麽(me) 不見你吭聲”的邏輯去責難供暖企業(ye) 。
就目前看,由於(yu) 供暖帶有民生保障屬性,價(jia) 格並非隨行就市不能想調就調,故而很多地方都會(hui) 將隨之而來的虧(kui) 損視作供熱政策性虧(kui) 損,並給予供熱政策性補貼資金,專(zhuan) 項用於(yu) 補貼供熱企業(ye) 成本與(yu) 價(jia) 格倒掛虧(kui) 損、延長采暖供熱期限、供熱係統節能和環保改造、供熱分戶計量、舊住宅區供熱經營設施改造等。
像山東(dong) 等地就明確,在建立煤熱價(jia) 格聯動的基礎上,建立供熱政策性虧(kui) 損補貼機製,當供熱價(jia) 格不足以補償(chang) 供熱成本時,按照“財政合理補貼、供熱企業(ye) 挖潛消化、受益居民適當承擔”的原則,建立完善的供熱保障體(ti) 係,確保供熱企業(ye) 正常生產(chan) 經營,受益居民正常合理取暖。這裏麵的多方共擔原則,顯然值得借鑒。
對鶴崗而言,在供暖公司通知停暖事件發生後,如何通過合理補償(chang) 供熱政策性虧(kui) 損、倒逼供暖企業(ye) 加強內(nei) 部挖潛改造提升管理效能,抑或是合理確定居民用暖價(jia) 格等方式去解決(jue) 難題,也需要好好拿捏。但無論如何,不能是幾方撕扯,讓民眾(zhong) 受凍又寒心。
說到底,隆冬時節突然停暖是民生不能承受之重,正如持續虧(kui) 損是供暖企業(ye) 不能承受之重那樣,這需要統籌考量、妥善處理,避免問題一環套一環之後,最終向民生冷暖層麵傳(chuan) 導。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佘宗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