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時候,我們不再為反腐劇狂歡?
為(wei) 什麽(me) 不能早一點把這些苗頭消除在萌芽?如何鏟除“高啟強”們(men) 壯大的土壤,如何讓一個(ge) 社會(hui) 保持公平和正義(yi) 的底線,如何從(cong) 定點清除到製度化、常態化反腐……這需要更為(wei) 完備的製度配套和現實努力,很難,但必須要做
《狂飆》落幕了,但由它引發的輿論漣漪,仍在持續擴散。追過劇的人意猶未盡,還沒來得及追的人,正在“補課”。劇情的視頻片段,也成為(wei) 各類平台的流量密碼,病毒式分發,讓人無法拒絕。
當年《人民的名義(yi) 》《掃黑風暴》等反腐大劇播出時,這樣的熱烈戲碼似曾相識。人人爭(zheng) 說反腐劇,個(ge) 個(ge) 歎息高啟強。這裏麵不乏娛樂(le) 的成分,更有民情民意的曲折表達。
人們(men) 沉浸於(yu) 劇中人物的黑白對壘、情法交織,也按照自己的理解設計著他們(men) 的人生軌跡,乃至旁逸斜出回望自身的處境。在接連不斷對劇情、人物的咀嚼、反芻中,尋求著時代風向的變遷、個(ge) 體(ti) 認知的水位。
一個(ge) 正常的社會(hui) ,公權力應該如何運行?企業(ye) 怎樣構建與(yu) 政府的關(guan) 係?小人物逆襲之路的黑與(yu) 白如何界定?公眾(zhong) 如何區分藝術創作與(yu) 現實生活的關(guan) 係?每一個(ge) 問題都不簡單。而視劇情為(wei) 現實,或者比照現實吐槽劇情,都是我們(men) 必須麵對的“現實”。
為(wei) 何有人樂(le) 此不疲對號入座?
《狂飆》大熱,與(yu) 曲折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乃至洞察人性幽暗的敘述方法均有關(guan) 。人們(men) 看到,在京海,以高啟強為(wei) 首的黑惡勢力浸透到政治經濟社會(hui) 的方方麵麵,警察被收買(mai) ,官員成為(wei) “保護傘(san) ”,叢(cong) 林法則成為(wei) 基本規則。悲涼之霧,遍布華林。
尤其是,那個(ge) 身為(wei) 黑惡勢力頭子的高啟強,看起來並非單向度的惡徒人渣,其人性有著很豐(feng) 富的層次和質地,而這樣的幽微,正是引發共情的重要元素……不過,更關(guan) 鍵的,是這部劇滿足了觀眾(zhong) 情緒投射的訴求,讓人們(men) 找到了一個(ge) 情緒的宣泄口。
從(cong) 幾個(ge) 細節可見一斑:該劇熱播後,有人發現山東(dong) 一個(ge) 也叫強盛集團的企業(ye) ,董事長孫紅雷特意拍短視頻澄清;還有人在網上曬出地圖,說安徽六安的行政區劃跟劇中某市一樣……
為(wei) 啥總有人樂(le) 此不疲、對號入座?很簡單,好的戲劇,從(cong) 來不是編導的“獨立創作”,而是與(yu) 觀眾(zhong) 一起“合作完成”的。這個(ge) “二度創作”的過程,本身也是一個(ge) 病菌式傳(chuan) 播的過程。
並不是說觀眾(zhong) 分不清戲劇真實與(yu) 現實真實,不過是在影視劇中尋求情感慰藉罷了。人們(men) 看到高啟強,可能會(hui) 想到現實中的某個(ge) 黑惡勢力頭子;人們(men) 怒罵那些大大小小的“保護傘(san) ”,可能在現實中也聽說過類似的貪腐官員。
導演、編劇徐紀周表示,高啟強有多個(ge) 原型人物,包括黑龍江“李氏兄弟”涉黑案,遼寧大連徐長元涉黑案,廣東(dong) 茂名曾仕權涉黑案。僅(jin) 以徐長元涉黑案而言,其曾任遼寧省大連市金州新區管委會(hui) 原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遼寧省莊河市市長,瓦房店市市長、市委書(shu) 記,金州區委書(shu) 記……以官養(yang) 商、以黑護商,徐氏家族的涉黑資產(chan) 超百億(yi) 元。
公開信息顯示,這些涉黑案發酵期均超過20年。這意味著,在一個(ge) 相當長的時間段,這些稱霸一方的黑惡勢力對當地民眾(zhong) 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於(yu) 是,人們(men) 在現實世界的這部分情緒,就在掃黑除惡劇中集中宣泄。
“劇本狂歡”隻是一種非常態
這樣的情感投射,固然有助於(yu) 凝聚全社會(hui) 反腐敗、掃黑除惡的力量,形成一種普遍的正義(yi) 訴求。但若總是讓民眾(zhong) 有挫折感、饑渴感,並在影視劇中尋求解脫,恐怕有悖於(yu) 拍攝這樣一部大戲的初衷。
作為(wei) 一種大眾(zhong) 文化產(chan) 品,影視劇當然有責任有使命滿足人們(men) 的精神訴求。這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濡染,是文化對人類心靈的洗滌和重塑。但這並不意味著,類似的價(jia) 值訴求主要或隻能從(cong) 劇本中尋找。
與(yu) 高啟強的下場相比,老百姓其實更關(guan) 心現實場景,更關(guan) 心身邊的公平、正義(yi) 和安全。為(wei) 劇中人動氣落淚,不過是臨(lin) 界的情緒應急。現實生活真實而堅硬,絕不是感動、哭泣、憤怒就能破解的,因而更呼籲公平與(yu) 正義(yi) 。
比如,你的企業(ye) 如果引起壞人的注意,該怎麽(me) 辦?政府部門、政法機關(guan) 的責任在於(yu) 服務民眾(zhong) ,如果有個(ge) 別人被“高啟強”拉下水,該怎麽(me) 辦?一個(ge) 社會(hui) 如果動輒有人構建一套自己的秩序,砍砍殺殺,你又該怎麽(me) 辦?若現實中這些難題不解決(jue) ,或者解決(jue) 起來有點困難,則人們(men) 還是隻能去追劇,並在各種調侃中消解自己的情緒。
這顯然是不正常的。追劇狂歡過後,人們(men) 仍需麵對堅硬的生活。這就需要更為(wei) 完備的製度配套和現實努力,很難,但必須要做。
反腐該走出影視劇熱了
打掉一個(ge) “高啟強”並不難,他的那11項罪名,樁樁件件都是重罪,落得最後的下場,隻是時間早晚的事。這一結局與(yu) 觀眾(zhong) 的情緒同頻,也與(yu) 正義(yi) 的邏輯合轍。
問題是,為(wei) 什麽(me) 不能早一點把這些苗頭消除在萌芽?如何鏟除“高啟強”們(men) 壯大的土壤,如何讓一個(ge) 社會(hui) 保持公平和正義(yi) 的底線,如何從(cong) 定點清除到製度化、常態化反腐……這些都有待於(yu) 接續的製度建設與(yu) 文化建設。
這些年,人們(men) 都深刻感受到反腐掃黑的轟轟烈烈,這實際上也是拍攝《狂飆》大劇的底氣所在。經過多年的大力反腐、強力掃黑除惡,人們(men) 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正如《狂飆》創作背景所展示的,反腐掃黑,應當從(cong) 狂飆式、階段性的,進化轉變為(wei) 製度性、常態化的。
一再被披露出來的諸多案例表明,即便是在黨(dang) 的十八大之後,仍有不收手的巨貪、老虎被曝出,與(yu) 之伴生的,則是像“高啟強”這樣的黑惡分子。可見,仍有漏洞需要填補,完善優(you) 化製度建設任重道遠。
一者,完善製度體(ti) 係的建設,之前已經運行,實踐也證明行之有效的製度,應該持續優(you) 化,全麵推廣。比如個(ge) 人事項申報製度,利用當下的大數據技術,仍有進一步深化細化的空間。隻要卡住了受監督者財產(chan) 這個(ge) 命門,必然會(hui) 給社會(hui) 傳(chuan) 遞更積極的信號。
再者,強化源頭治理,摸索改革創新選拔任用幹部機製。堅持公開、平等、競爭(zheng) 、擇優(you) 原則,全麵推行公開招考選拔、公開推薦招聘、競爭(zheng) 擇優(you) 上崗等措施。
此外,明確權責界限。既要明白向誰負責,也要明確政商界限。而不管是約束權力,還是理清政商關(guan) 係,都需要廣泛、有效的外部監督,如社會(hui) 監督、媒體(ti) 監督等。惟其如此,才可能讓心懷僥(jiao) 幸者懂得敬畏和戒懼,約束權力,而不是恣意作為(wei) ,隨隨便便用權力換取利益。
一部大劇,再精彩總歸也是虛構的,真實的生活要複雜得多。反腐掃黑也應該走出影視劇熱,真正成為(wei) 社會(hui) 生活中的常態化舉(ju) 措。這是一種濡染,也是必要過程,最終實現的,正是一個(ge) 公平公正、風清氣正的社會(hui) 圖景。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狂飆》不失為(wei) 一座精彩的橋梁,搭載著人們(men) 向理想的彼岸奔去。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龍之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