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從地方兩會,看開局之年新氣象

發布時間:2023-02-08 11:03: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新年伊始,各地兩(liang) 會(hui) 密集召開。近期,全國31個(ge) 省區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相繼發布,回顧了各地過去五年來的工作,並為(wei) 2023年及今後五年工作定下目標任務。

  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guan) 鍵之年,做好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項工作意義(yi) 重大。省級地方兩(liang) 會(hui) 為(wei) 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穩定預期、提振信心、凝聚力量,吹響了新一年的奮鬥號角。

  成績亮眼 來之不易

  過去五年,麵對各種風險挑戰的考驗,中國走過了一段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曆程。這期間,各地堅持以發展為(wei) 第一要務,不斷邁上新台階,取得亮眼成績。

  在經濟總量上,多地實現跨越式突破。

  2022年,廣東(dong) 省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12.9萬(wan) 億(yi) 元。廣東(dong)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該省五年跨過三個(ge) 萬(wan) 億(yi) 元級台階、年均增長5%,連續34年居全國首位。

  江蘇省地區生產(chan) 總值五年跨越四個(ge) 萬(wan) 億(yi) 元台階、年均增長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增長42.3%。2022年,江蘇省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12.29萬(wan) 億(yi) 元,經濟運行呈現持續恢複、回穩向好態勢。

  在中部地區,河南省地區生產(chan) 總值突破6萬(wan) 億(yi) 元;湖北省五年來地區生產(chan) 總值連續跨越4萬(wan) 億(yi) 、5萬(wan) 億(yi) 兩(liang) 個(ge) 大台階;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該省五年來“經濟實力實現曆史性躍升”,地區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3.38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4.87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6.2%。

  位於(yu) 西南部地區的四川省經濟實力不斷增強。過去五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年均增速高於(yu) 全國0.8個(ge) 百分點,連跨兩(liang) 個(ge) 萬(wan) 億(yi) 元台階,達到5.67萬(wan) 億(yi) 元。而寧夏回族自治區也在2022年取得了殊為(wei) 不易、彌足珍貴的成績。二季度和上半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均居全國第一位,創造了曆史最好成績,全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突破5000億(yi) 元。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轉型”成為(wei) 不少省區市五年成績單中的關(guan) 鍵詞。

  山西省產(chan) 業(ye) 轉型步伐加快。五年來,累計投入技術改造資金88億(yi) 元,推動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率先轉型,湧現出手撕鋼、第三代半導體(ti) 、新能源汽車等一大批新產(chan) 品,非煤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速持續快於(yu) 煤炭,工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11.6%、11.7%。

  河北省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紮實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五年來,超額完成6大行業(ye) 去產(chan) 能任務,鋼鐵產(chan) 能由2.39億(yi) 噸減至1.9億(yi) 多噸。裝備製造業(ye) 成長為(wei) 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從(cong) 3174家增長到1.24萬(wan) 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長10%。

  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該省五年來“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在基本擺脫房地產(chan) 依賴症、項目牽引拉長產(chan) 業(ye) 鏈、雙向開放的金融新格局日漸形成、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等方麵成果顯著。

  安徽省在過去五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區建設取得重大成效”。PM2.5平均濃度從(cong) 5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4.9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從(cong) 71.9%提高到81.8%,國考斷麵水質優(you) 良比例從(cong) 71.7%提高到86.1%。林長製改革全國首創,新安江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模式全國推廣。

  在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方麵,各地同樣碩果累累。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一係列民生相關(guan) 數據: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8%;累計開通16條段地鐵新線;12345市民服務熱線累計受理群眾(zhong) 訴求超過1億(yi) 件,解決(jue) 率、滿意率分別提升至94%和95%;普惠性幼兒(er) 園覆蓋率達到88%;建設籌集各類政策性住房54萬(wan) 套……每個(ge) 數字背後,都是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進一步提升。

  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該市每年把財政支出的七成以上用於(yu) 民生領域,連年精心組織實施20項民心工程。百姓就業(ye) 質量穩步提高、居住條件日益改善、出行更加便捷,“一老一小”問題有效緩解。

  目標振奮 穩中求進

  對於(yu) 2023年及未來五年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公布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令人振奮。

  據本報統計,黑龍江、吉林、內(nei) 蒙古、河北、河南、甘肅、山西、四川、貴州、雲(yun) 南、福建等11個(ge) 省區將2023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定在了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6%左右。

  重慶、新疆、寧夏、安徽、湖北、湖南、海南、江西、西藏等9個(ge) 省區市,提出的2023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超過了6%。其中,西藏、江西和新疆3個(ge) 省區分別將擬定的目標增速定在了8%左右、7%左右和7%左右。海南省的預期目標最高。該省在2023年這一“推進自貿港封關(guan) 運作的關(guan) 鍵之年”,提出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9.5%左右,以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左右,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12%左右,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

  從(cong) 這些目標數據不難發現,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ti) 回升。

  展望未來五年,各地更是信心十足。

  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都提出經濟總量達到7萬(wan) 億(yi) 元的目標;四川省提出經濟總量超過8萬(wan) 億(yi) 元;浙江省定下的目標更高,提出到2027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到12萬(wan) 億(yi) 元,人均生產(chan) 總值達到17萬(wan) 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5萬(wan) 元。

  目標已經樹立,還需真抓實幹。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結合自身實際,提出穩增長的重點發力方向。

  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多地明確,今年將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上海市提出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大力發展首發經濟、夜間經濟、直播經濟,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商業(ye) 地標;豐(feng) 富紅色旅遊、古鎮旅遊、工業(ye) 旅遊、郵輪旅遊、康養(yang) 旅遊等消費場景。山東(dong) 省提出實施“山東(dong) 消費提振年”行動;線上和線下融合促進,打造一批電商產(chan) 業(ye) 帶;舉(ju) 辦“黃河大集”活動,打造黃河文旅消費品牌等。海南省提出以旅遊複蘇為(wei) 牽引,力爭(zheng) 旅遊人數、旅遊收入分別增長20%和25%,離島免稅購物銷售額突破800億(yi) 元。

  在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方麵,陝西省今年全年安排省級重點項目640個(ge) ,年度計劃投資4804億(yi) 元,力爭(zheng)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8%左右。遼寧省提出以15項重大工程為(wei) 抓手,謀劃建設一批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調結構的高質量項目;超前布局新基建,加快“雙千兆”城市工程和充電設施建設等。廣西壯族自治區提出促進工業(ye) 投資提質擴量,“開展製造業(ye) 項目建設年活動,統籌一般公共預算資金和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400億(yi) 元以上支持工業(ye) 發展,力爭(zheng) 工業(ye) 投資增長20%以上”。青海省提出“堅持以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hui) 投資”,計劃重點推進重大項目800個(ge) 以上,總投資1.3萬(wan) 億(yi) 元。該省在鐵路、機場、公路、水利、能源等方麵都規劃了重點項目,並提出“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yu) 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不斷激發投資活力和潛力,更好地讓今天的投資轉化為(wei) 未來的生產(chan) 力和競爭(zheng) 力”。

  高質量發展 準備十足

  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2022年12月舉(ju) 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

  據本報統計,今年31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約500次提及“高質量發展”。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各地做好了十足準備。

  在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快創新驅動等方麵,重慶市提出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深入實施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規劃;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積極參與(yu) 國家未來產(chan) 業(ye) 孵化與(yu) 加速計劃等具體(ti) 方向。甘肅省提出在2023年要放大能源資源優(you) 勢,建成國家第一、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業(ye) ,打造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集群,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等舉(ju) 措。江西省提出將提速建設中部地區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出台數字經濟發展支持政策,謀劃建設江西先進算力中心,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促進各行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推動出台先進製造業(ye) 促進條例等。

  為(wei) 通過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nei) 生動力,黑龍江省提出實施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優(you) 化國有資本布局;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和優(you) 化營商環境專(zhuan) 項行動;深化財政金融體(ti) 製改革等。陝西省提出,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協同發力,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快“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全麵實施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推進企業(ye) 開辦標準化規範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製度改革等。

  對於(yu) 推進高水平開放,浙江省要求“拓市場、搶訂單、引外資”,千方百計推動外貿平穩增長,持續推進“浙貨行天下”,精心組織千團萬(wan) 企“走出去”拓市場搶訂單,確保出口占全國份額保持在14.5%左右。同時,強化外資招引服務,以超常規力度和措施抓好重大外資項目招引工作,力爭(zheng) 實際使用外資突破200億(yi) 美元、製造業(ye) 使用外資占比27%以上。雲(yun) 南省提出將持續擴大中老鐵路黃金線路效應。加快推進中老鐵路沿線開發50個(ge) 重大項目,促進“瀾湄快線”與(yu) 中歐班列、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等有機銜接,適時開行跨境旅客列車,年發送旅客1000萬(wan) 人次以上、運輸貨物1300萬(wan) 噸以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提出,紮實推進絲(si) 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加快全國中歐班列回程貨物分撥中心、國家級多式聯運示範基地、國家進口資源加工示範基地建設。

  問題導向 拿出實招

  透過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還能明顯感受到各地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原則,在補齊民生短板、解決(jue) 百姓急難愁盼、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等方麵,紛紛拿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實招。

  比如針對百姓關(guan) 心的學區房、“擇校熱”等現象,福建省提出,今年將實施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yu) 能力提升項目,新增公辦義(yi) 務教育學位5萬(wan) 個(ge) ,促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緩解此類問題。

  再比如針對房地產(chan) 風險隱患,貴州省提出“一樓一策”分類化解,要求用好保交樓專(zhuan) 項資金,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防止房地產(chan) 風險向金融、社會(hui) 等領域傳(chuan) 導。

  雲(yun) 南省同樣要求確保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發展,提出支持優(you) 質房企脫困,推動房地產(chan) 業(ye) 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jue) 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培育長租房市場,開工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wan) 套以上。

  為(wei) 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西藏自治區提出完善減稅降費、房租減免、貸款展期、援企穩崗、保供穩價(jia) 、扶困救助等措施,改善社會(hui) 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在就業(ye) 方麵,提到繼續支持農(nong) 牧民施工企業(ye) 吸納就業(ye) ,明確政府投資項目所在地農(nong) 牧民用工比例,一定要讓廣大農(nong) 牧民有更多務工增收的渠道。並提出實施萬(wan) 名種養(yang) 殖能手、技工、建工、手藝人、鄉(xiang) 村導遊、民宿老板等培養(yang) 工程等舉(ju) 措,要求力爭(zheng) 應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率95%以上,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60萬(wan) 人以上。

  在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方麵,多地也列出現有問題,並提出解決(jue) 方案。吉林省要求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持續加力助企紓困發展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民營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家是我們(men) 自己人。必須堅決(jue) 亮明態度、毫不含糊,真正從(cong) 製度和法律上把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切實解決(jue) 資金、用地、用工、市場等方麵實際困難,助力企業(ye) 恢複元氣、煥發活力。”山東(dong) 省提出,發布民營企業(ye) 家“掛帥出征”百強榜。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ye) 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權益,防範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ye) 賬款問題,完善中小微企業(ye) 紓困機製。湖南省提出,堅持助企紓困,常態長效“送政策、解難題、優(you) 服務”,持續開展“紓困增效”專(zhuan) 項行動,針對性解決(jue) 企業(ye) 融資、用能、用工等問題。

  李 貞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