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帶孩子們沉浸式體驗春節
在中國,“年味兒(er) ”的組成因素有很多:隨處可見的紅燈籠展示的紅紅火火、福字和春聯寄托的祝福滿滿、除夕夜觀看春晚的熱熱鬧鬧、走親(qin) 訪友的喜氣洋洋……在海外,為(wei) 了讓華二代、華三代真切感受“年味兒(er) ”,眾(zhong) 多華文學校的老師開動腦筋,讓孩子們(men) 能沉浸式體(ti) 驗春節的魅力。
舞台上,才藝秀起來
對海內(nei) 外華僑(qiao) 華人而言,春節無疑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傳(chuan) 統節日。每年春節前後,大大小小的聯歡活動一場接一場。這些活動是海外僑(qiao) 胞的“年夜飯”,也是大家在海外努力醞釀的“年味兒(er) ”。而對華校學生而言,這裏也是展示自己才藝的重要舞台。
今年,韓國首爾中國文化中心與(yu) 中韓子女教育協會(hui) 聯合舉(ju) 辦“歡樂(le) 春節 同心童藝”新年晚會(hui) 暨第五屆中韓少年兒(er) 童才藝表演大會(hui) 。相較以往幾屆,本屆晚會(hui) 規模更大,參與(yu) 人數更多,中韓兩(liang) 國小朋友共有超過200人次參與(yu) 晚會(hui) 錄製。孩子們(men) 精心準備了歌曲、舞蹈、樂(le) 器演奏、快板、朗誦、變臉、服裝秀等20多個(ge) 精彩節目。
“前兩(liang) 年,因為(wei) 疫情影響,表演大會(hui) 隻能采取線上方式。今年可以進行線下活動,大家都非常開心。”韓國小星星中文學校老師馬菲說,“孩子們(men) 準備的節目都有濃鬱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特色。比如,樂(le) 器展演部分,有琵琶、古箏和葫蘆絲(si) 等。今年,還有學生準備了變臉,我們(men) 真的很驚喜。”
在巴西聖保羅,德馨雙語學校的孩子們(men) 參加了兩(liang) 場演出:一場是巴西福建同鄉(xiang) 總會(hui) 、南美洲閩南同鄉(xiang) 聯誼總會(hui) 、世界福建青年巴西聯會(hui) 、巴西閩商聯合會(hui) 、巴西華僑(qiao) 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聯合會(hui) 和巴西中國退伍軍(jun) 人聯誼會(hui) 聯合主辦,主題為(wei) “玉兔迎春歸,八閩送福來”的聖保羅全僑(qiao) 迎新春慶元宵聯歡晚會(hui) ;一場是聖保羅華星藝術團、溫州同鄉(xiang) 聯誼會(hui) 聯合主辦,中國駐聖保羅總領館及巴西華人協會(hui) 、巴西中國和平統一促進總會(hui) 共同支持的“祖國頌”大型新春快閃活動。
“我們(men) 今年參加的這個(ge) 聯歡晚會(hui) 是閩籍僑(qiao) 團聯合舉(ju) 辦的,很有福建特色。我們(men) 選送了3個(ge) 節目:一個(ge) 是30多個(ge) 孩子和閩籍僑(qiao) 胞一起用閩南語演唱《愛拚才會(hui) 贏》;一個(ge) 是少兒(er) 民族舞《仙女遊雲(yun) 》,敦煌飛天造型的小朋友踏著七彩祥雲(yun) ,把美好祝福送給僑(qiao) 胞,這個(ge) 節目也在元宵節晚會(hui) 上進行了表演;還有一個(ge) 是孩子們(men) 伴舞、我演唱的《我的中國心》。”巴西德馨雙語學校校長魏萬(wan) 古介紹。
在意大利,孟子中文學校校長解穎有點遺憾。“因為(wei) 疫情影響,去年11月,我們(men) 才確定可以舉(ju) 辦春節聯歡會(hui) 。可惜時間太倉(cang) 促,已經來不及預定春節期間的劇場。我們(men) 定好了3月的劇場,雖然時間有點晚,但是,聯歡會(hui) 節目還是按照慶祝兔年春節的主題在準備。”雖遲但到,孟子中文學校的孩子們(men) 正在為(wei) 這場遲來的春節聯歡會(hui) 努力準備著。
課堂裏,技藝學起來
在海外華文學校的課堂上,傳(chuan) 承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是貫穿始終的主題。春節期間,寫(xie) 福字、寫(xie) 春聯、做燈籠……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men) 的活動豐(feng) 富多彩,年味兒(er) 十足。
“老師們(men) 指導幼兒(er) 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們(men) 做紅燈籠、畫中國龍、講‘年’的故事,還組織大家看春晚的回放,一起熱熱鬧鬧體(ti) 會(hui) 一下過年的感覺。”魏萬(wan) 古說。
“對海外的孩子而言,春節這樣的傳(chuan) 統節日是他們(men) 接觸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機會(hui) 。春節期間,我們(men) 一定會(hui) 向孩子們(men) 介紹春節的來曆和中國各個(ge) 地方的春節習(xi) 俗,比如,南北方的年夜飯都是什麽(me) 。”解穎說。
“今年可以組織線下活動了。我們(men) 用從(cong) 中國帶來的紅紙,領著孩子們(men) 寫(xie) 福字和春聯。他們(men) 拿回去貼在自己家中,孩子和家長都覺得有意思、有收獲。今年,我們(men) 還延續去年的創意,組織了賀卡大賽。孩子們(men) 用A4紙畫出自己的設計,我們(men) 選出優(you) 秀作品製作成精美賀卡。收到賀卡的孩子們(men) ,驚喜得不得了。”馬菲說,“正月十五鬧花燈,我們(men) 組織猜燈謎、做兔爺燈、進行知識問答,還有擊鼓傳(chuan) 花等傳(chuan) 統遊戲。”
為(wei) 了設計有意思的活動吸引孩子,海外華校的老師們(men) 絞盡腦汁。“今年,我們(men) 覺得最驚豔的活動是孩子們(men) 的中韓傳(chuan) 統服裝秀。漢服、旗袍、唐裝、中山裝、錦衣衛服裝……男孩帥氣、女孩飄逸。我們(men) 這個(ge) 創意的初衷是讓年齡小或者中文不太好的孩子有參與(yu) 感。他們(men) 因為(wei) 年齡小,中文知識有限,很多活動都參與(yu) 不了。傳(chuan) 統服裝秀讓他們(men) 有機會(hui) 把自己打扮得帥帥的、美美的,再經過專(zhuan) 業(ye) 老師的走台步培訓,效果極其驚豔。孩子們(men) 也開心極了。”馬菲說,“而且,這個(ge) 活動還有額外收獲。有的孩子在家裏不喜歡說中文,甚至會(hui) 責怪媽媽為(wei) 什麽(me) 不講韓語。但是,在服裝秀培訓和表演期間,我們(men) 創造的是個(ge) 中文環境,小朋友們(men) 又很容易玩在一起,所以,孩子有了不同感覺,回家也願意和媽媽講中文了。”
心靈中,“根”“魂”留下來
“潤物細無聲”,是海外華校老師向孩子們(men) 傳(chuan) 輸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生動寫(xie) 照。“在海外,年味兒(er) 不好找。希望能通過我們(men) 設計組織的各種活動,讓孩子們(men) 沉浸式體(ti) 驗春節,潛移默化地讓他們(men) 親(qin) 近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文化,在他們(men) 心中播下小小的種子,然後靜待花開。”馬菲說。
兔年春節,澳大利亞(ya) 悉尼華夏文化學校的孩子們(men) 有了一次難忘的經曆。“正月初一當天,我們(men) 學校的孩子們(men) 應邀在悉尼北岸首屆華人春節慶祝活動上表演節目。從(cong) 接到當地政府通知到表演當天,一個(ge) 星期的時間,我們(men) 完成了所有準備工作。孩子們(men) 表演了舞龍、歌曲、朗誦、古箏等節目。”澳大利亞(ya) 悉尼華夏文化學校校長張晉說,“這是我在澳大利亞(ya) 30多年來第一次接到當地政府邀請,共同慶祝春節,不僅(jin) 是我,孩子和家長都特別興(xing) 奮。因為(wei) 時間倉(cang) 促等多方麵原因,這次活動規模不大。不過,大家都熱情高漲,無論是華人商家,還是學生家長,都大力支持。活動現場,有家長帶來新年糖果,說要讓孩子們(men) 和當地朋友嚐嚐他們(men) 廣東(dong) 的年味兒(er) 。當地政府代表還按照我們(men) 中國的習(xi) 俗,給孩子們(men) 發了紅包。”
說起這次活動,張晉很激動。“在海外,我們(men) 華校以傳(chuan) 承中華文化為(wei) 己任。平時教學中,我們(men) 非常注意潤物細無聲地傳(chuan) 遞文化。春節這樣的傳(chuan) 統節日,我們(men) 會(hui) 努力創造條件讓孩子們(men) 親(qin) 身體(ti) 驗節日習(xi) 俗,比如,讓他們(men) 和爺爺奶奶一起包餃子、寫(xie) 福字等。”她說,“當地政府主導的這次活動,讓孩子們(men) 體(ti) 會(hui) 到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帶來的自豪感。更讓人欣喜的是,當地政府計劃,以後每年春節都會(hui) 組織慶祝活動。這對傳(chuan) 承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增進中澳文化交流而言,都是令人振奮的好事。”
“身在海外,遠離祖(籍)國,很多孩子甚至不曾回過中國。在每一個(ge) 中國傳(chuan) 統節日期間,我們(men) 組織相應活動,是希望讓孩子們(men) 多了解一點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讓孩子們(men) 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和‘魂’,讓孩子們(men) 擁有對祖(籍)國文化的歸屬感。”魏萬(wan) 古說。
兔年春節,海外華二代、華三代孩子們(men) 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親(qin) 近感又多了一點。
張 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