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蘋果“先買後付”呼之欲出

發布時間:2023-02-16 16:37:00來源: 北京商報

  2月15日,有媒體(ti) 報道,蘋果“先買(mai) 後付”服務或將在未來幾周推出,去年蘋果宣布該計劃仍處於(yu) 測試階段。報道稱,蘋果將根據借款人的消費曆史,甚至他們(men) 擁有的蘋果設備來評估借款人。該服務允許購物者進行購買(mai) 然後分期付款,同時將查看客戶是否申請了Apple Card信用卡以及他們(men) 與(yu) Apple Pay賬戶關(guan) 聯的其他卡。

  實際上,早在2022年WWDC大會(hui) 上蘋果就已經公布了蘋果Apple Pay Later 計劃,彼時該項舉(ju) 措就已受到市場關(guan) 注,也就在今年,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表示該服務將很快與(yu) 用戶見麵,目前,蘋果已經將該功能的內(nei) 部測試範圍擴大到其數千名零售員工。

  無論“先買(mai) 後付”服務的目的為(wei) 何,聯係到此前蘋果的種種舉(ju) 動,很容易讓市場猜想這家手機巨頭也想分一些金融“奶酪”,例如早在2014年,蘋果便推出移動支付服務Apple Pay,2019年首次推出Apple Card,憑借蘋果強大的品牌號召力,這些金融類服務無多有少地滲入用戶的日常生活中。

  對於(yu) 蘋果在金融領域略顯曖昧的態度,產(chan) 業(ye) 觀察家洪仕斌認為(wei) ,目前來看,蘋果先買(mai) 後付政策仍然緊緊圍繞手機產(chan) 品展開,並未顯現出過渡金融化的態勢,其現階段目的還是在於(yu) 提升手機銷量,擴大用戶群體(ti) ,這也是其營收、利潤下滑的大背景下不得已而為(wei) 之的策略。

  誠如專(zhuan) 家所言,蘋果目前的營收狀況很難說是高枕無憂,其2023財年第一財季財報顯示,期間蘋果總淨銷售額為(wei) 1171.54億(yi) 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239.45億(yi) 美元下降5%;淨利潤為(wei) 299.98億(yi) 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46.3億(yi) 美元下降13%,標誌著蘋果四年來首次季度營收出現下滑,洪仕斌表示,如果先買(mai) 後付政策能夠切實提振銷量,蘋果也必將用更多精力打造相應的金融服務。

  同時專(zhuan) 家也談到,如果未來蘋果以此為(wei) 起點,更深地介入金融領域,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nei) 市場,其資質問題仍有待解決(jue) 。

  實際上,美國監管層麵已經有所動作,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曾發出警告稱,大型科技公司若幹涉短期貸款業(ye) 務行業(ye) 將會(hui) 對市場競爭(zheng) 造成不良影響。

  拋開蘋果公司而從(cong) 用戶角度看,這一操作有些令人迷惑,如果用戶必須擁有Apple Card信用卡或者滿足其他條件才能先買(mai) 後付,那這無疑是一道門檻,即蘋果在尋求用戶群體(ti) 擴張的同時為(wei) 自身設限。

  對於(yu) 這一問題,產(chan) 業(ye) 觀察家張穎指出,無論是“先買(mai) 後付”還是手機分期,圍繞手機產(chan) 品所衍生的金融工具,也有內(nei) 卷化趨勢,從(cong) 分期付款出發點來看,這是手機廠商以及第三方渠道商提升銷量的舉(ju) 措,同時也會(hui) 獲得一定的利息收入,但隨著競爭(zheng) 激烈,分期免息越發普遍,天貓、京東(dong) 都有類似政策,同時,部分平台對於(yu) 借款人資質的審核也有所放鬆,蘋果為(wei) 了自身資金安全,對申請人設置一定要求也無可厚非,更為(wei) 重要的是,這也是企業(ye) 自我克製,避免金融服務過度泛濫的行為(wei) 。

  但專(zhuan) 家也表示,從(cong) 另一方麵來看,這也是蘋果封閉生態思路的延續,在金融服務起步階段隻麵向既有用戶,在未來發展中,蘋果也不會(hui) 依賴第三方金融服務,自行研發是蘋果既定的思路,盡管從(cong) 頭開始搭建金融服務平台所費不貲。

  據多方外媒消息透露,蘋果計劃創建一個(ge) 底層平台“Project Breakout”,用於(yu) 支撐蘋果的金融服務項目,並稱其為(wei) “蘋果金融業(ye) 務中最雄心勃勃的部分之一”。該平台的核心意義(yi) 在於(yu) ,蘋果要開發自己的技術,將金融工作內(nei) 部化,包括利息計算、支付處理、信用檢查、貸款風險評估等,從(cong) 而將金融項目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交給合作夥(huo) 伴來做。

  專(zhuan) 家觀點稱,如果推出金融服務能夠幫蘋果渡過難關(guan) 固然好,但產(chan) 品創新不足才是蘋果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無論業(ye) 務如何多元化發展,對於(yu) 科技巨頭而言創新永遠是立身之本。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王柱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