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量子隧穿效應

發布時間:2023-03-02 10:13:00來源: 科技日報

  量子物理世界存在“穿牆術”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量子隧穿效應

  科技日報北京3月1日電 (記者張佳欣)在經典物理世界中,從(cong) 一座大山的這邊穿到那邊,隻能消耗體(ti) 力翻山越嶺。但在量子物理世界裏,有一種“穿牆術”存在,這就是量子隧穿效應。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物理學家首次在實驗中觀察到了這種效應,這是有史以來觀察到的最慢的帶電粒子反應。相關(guan) 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

  研究團隊此次試圖在一個(ge) 非常簡單的反應中追蹤量子力學隧穿效應。團隊選擇了氫來進行實驗,他們(men) 將氘(氫的同位素)引入一個(ge) 離子阱,使其冷卻,然後用氫氣填充離子阱。由於(yu) 溫度非常低,帶負電的氘離子缺乏以常規方式與(yu) 氫分子反應的能量。然而,在極少數情況下,當兩(liang) 者發生碰撞時,確實會(hui) 發生反應。

  這是由隧穿效應引起的。研究第一作者羅伯特·懷爾德解釋說,量子力學中,粒子具有波動性,這使其可以突破能量障礙並發生反應。“在實驗中,我們(men) 給量子阱中可能發生的反應大約15分鍾的時間,然後確定形成的氫離子數量。從(cong) 它們(men) 的數量中,我們(men) 可以推斷出反應發生的頻率。”

  2018年,理論物理學家計算出,在這個(ge) 係統中,每千億(yi) 次碰撞中隻有一次發生量子隧穿。這與(yu) 現在科學家測量的結果非常吻合,經過多年研究,研究人員首次證實了化學反應中隧穿效應的精確理論模型。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可以開發出更簡單的化學反應理論模型,並已成功進行測試。隧穿效應可被用於(yu) 掃描隧道顯微鏡和閃存中,也可用以解釋原子核的阿爾法衰變,還可解釋星際暗雲(yun) 中分子的一些天體(ti) 化學合成。鑒於(yu) 此,團隊的實驗為(wei) 更好地理解許多化學反應奠定了基礎。

  【總編輯圈點】

  量子隧穿效應可比穿山法術,其在經典力學也就是宏觀世界裏不可能發生,但使用量子力學理論描述微觀粒子世界時,它卻有效。簡單來說,微觀粒子可以穿入或穿越看似不可穿越的高牆。而此次對這一事件的描述,將對諾獎級技術——掃描隧道顯微鏡發展有極大助力,其將利用量子隧穿效應更為(wei) 精確的定位和觀察單個(ge) 原子。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