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直播平台賣膏藥 主播成“江湖郎中”?帶貨亂象藏風險

發布時間:2023-03-15 10:45:00來源: 廣州日報

  “多年失眠的問題都能解決(jue) ”“十多年、二十多年,睡不好的在我們(men) 這裏都能看到效果”“你皮膚有什麽(me) ?打在公屏上,我們(men) 都會(hui) 讓這些問題說再見……”“我爺爺的那一輩就開始做了,我們(men) 門店每天都排隊”……直播帶貨已成為(wei) 當下紅火的在線購物方式。記者連日來觀察發現,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主播們(men) 吹噓一些乳膏、保健產(chan) 品功效,更暗示比真正的藥物要好,甚至是“無副作用”。

  消費者王小姐對全媒體(ti) 記者表示,這些直播平台的主播以及店家銷售頁麵的廣告,將產(chan) 品功能描述到與(yu) “藥物”類似,有治療功效,實際上,保健功能的產(chan) 品、中草藥膏等,“產(chan) 品包裝上連‘藥’製的字眼都沒有”。隨著直播帶貨的火爆,看直播後買(mai) 東(dong) 西的消費者亦不斷增多,這些充滿“醫療”效果暗示、真假難辨的話語,無疑給消費者與(yu) 患者帶來風險。

  據了解,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去年11月發布一份報告指出,直播銷售亂(luan) 象是消費者聚焦的重點之一,其中,直播銷售亂(luan) 象中,主要問題包括了假冒偽(wei) 劣、貨不對板、優(you) 惠差異等。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文靜

  案例一 營養(yang) 膳食補充劑“吹”成治失眠“良藥”

  “酸棗仁、茯苓、山藥……睡不著覺的都知道,這是安神助眠的。還有γ-氨基丁酸就是讓大腦安靜下來,我們(men) 沒有激什麽(me) 素,也沒有安什麽(me) 。是藥三分毒,大家都聽過,我們(men) 這個(ge) 就不一樣……”近日,記者打開直播平台,在“主播晴雨【電商號】”直播間內(nei) ,主播正賣力地推薦一款某品牌“氨基丁酸+酸棗仁壓片糖果”,更聲稱,“吃上一段時間,整個(ge) 人感覺都不同”,有網友詢問時,主播就說,這是藥食同源。記者點進這款產(chan) 品的頁麵介紹,商品詳情寫(xie) 其食品生產(chan) 許可證編號:SC××××××××××。

  記者在不同的直播平台搜索發現,這款“氨基丁酸酸棗仁茯苓片”是一種網紅產(chan) 品,又稱“睡眠糖”,許多平台店家、主播都在銷售不同品牌的同款或同類型的產(chan) 品。在“溫酒看雲(yun) 舒”的直播間中,主播正在銷售一款某品牌酸棗仁茯苓百合γ-氨基丁酸,表示“如果是晚上睡不著的五年、十年了,就可以拍我們(men) ×瓶……”。

  記者在直播平台瀏覽到,一款在售的某品牌氨基丁酸+酸棗仁壓片糖果,配料為(wei) :低聚果糖、海洋魚低聚肽,酸棗仁、茯苓、山藥、磷脂酰絲(si) 氨酸、γ-氨基丁酸,以及食品添加劑微晶纖維素、硬脂酸鎂。瓶身上亦隻貼有食品生產(chan) 許可證編號。有店家的銷售頁麵更貼出“睡前×粒 安睡整晚”的廣告語。據了解,這類產(chan) 品的售價(jia) 在直播平台上相當參差,售價(jia) 在10元至上百元不等。

  在一款大品牌的同類產(chan) 品的電商旗艦店中,銷售頁麵的規格參數查看到,酸棗仁茯苓百合氨基丁酸壓片糖果為(wei) 營養(yang) 膳食補充劑(非食健字)。

  據了解,目前這類含有γ-氨基丁酸、酸棗仁等成分的“睡眠糖”的實際功效頗有爭(zheng) 議。這類“糖果片”是否能緩解失眠?一位三甲醫院神經科醫生建議,輕度失眠,可以白天多運動、多曬太陽,規律作息。這類型糖果片,隻能說改善睡眠。

  案例二 外用消毒殺菌產(chan) 品“暗示”能治皮膚病

  除了“睡眠糖”,記者發現,各種號稱“古方”“民間”方子的皮膚止癢、抑菌乳膏亦是充斥在直播間。在網名為(wei) “專(zhuan) 注皮膚老先生”的直播間,豎著寫(xie) 滿“尋嘛珍”“皮鮮”“銀屑”“手足鮮”等字眼的背景板,看到這些字,大家都能明白是指什麽(me) 。主播沒有露臉,但在鏡頭前用手塗抹著所謂的“止癢膏”,並不斷表示,“如有屏幕上顯示的情況困擾多年的家人……用十天半個(ge) 月一定會(hui) 來感謝我……”,令觀眾(zhong) 好奇究竟是什麽(me) “乳膏”如何厲害。記者詢問店家客服,產(chan) 品包裝是否有OTC或有“藥”字時,對方就回答是正品,是中草藥成分。

  記者在直播平台輸入“止癢抑菌”,出現多款產(chan) 品,隨機買(mai) 了一支華盈堂施恩抑菌膏。外包裝上寫(xie) 著:主要成分有互葉白千層、九裏香、甘草次酸、紫花地丁、燕麥、荊芥等。注明的抑製微生物類別有大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在這款抑菌膏的在包裝盒上,標識著“衛生許可: ×衛消證字(2019)第××××號”。記者向店家客服谘詢這款抑菌膏的功效,客服表示,是藥膏,主要是抑菌,也有消炎作用。隨後,記者在傳(chuan) 統電商平台搜索,至截稿時,暫未搜到這款產(chan) 品。

  記者瀏覽了幾款相似的“抑菌止癢膏”的銷售頁麵,其商品詳情中,都寫(xie) 著“×衛消證字”。據了解,衛消證字號是屬於(yu) 消毒產(chan) 品。作為(wei) 一種外用消毒殺菌產(chan) 品,不具備調節人體(ti) 生理機能的功效,與(yu) 藥品有著明顯的區別。

  “這類型所謂植物配方、中草藥的乳膏,常常會(hui) 在一些旅遊景點賣當地特色商品的店鋪裏見到。店內(nei) 銷售人員都會(hui) 說,當地特產(chan) 、‘民間’古方、純植物配方、無刺激、無副作用……”一位醫療行業(ye) 的人士告訴全媒體(ti) 記者,一般都是采取類似的套路和話術,“如果沒有效果,就說你使用時間不足”。

  消費提醒

  一位中醫皮膚科醫生表示,患者首先要知道是什麽(me) 類型的皮膚病,其次抑菌膏是不是處方藥,如果是處方藥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如果是非處方藥,可以自己按照說明書(shu) 使用。建議到線下醫院就診,明確什麽(me) 類型的皮膚病,再確定使用哪種類型的藥物。

  廣東(dong) 大同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律師鄭旭森對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表示,如果網絡主播在銷售皮膚止癢膏、“睡眠糖”時強調了產(chan) 品的上述治療功能,消費者因此作出購買(mai) 決(jue) 定,但產(chan) 品本身並不具有主播宣稱的功效,則網絡主播可能構成虛假廣告。可以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布廣告,在相應範圍內(nei) 消除影響,處廣告費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廣告費用無法計算或者明顯偏低的,處二十萬(wan) 元以上一百萬(wan) 元以下的罰款。

  律師說法

  “消”字號產(chan) 品不得宣稱對疾病的治療效果

  直播帶貨中,誇大功能、混淆概念、非藥品“暗示”比真的藥有更厲害的效果等,往往容易誤導消費者,消費者買(mai) 回去才發現連非處方藥都不是,有的甚至隻是食品,效果如何因人而異。記者從(cong) 某線上投訴平台看到,有消費者留言,自己有皮膚病,在直播商家中留意到一款“藥膏”,稱可治療自己的皮膚病,而且比線下購買(mai) 便宜,就下單購買(mai) ,買(mai) 回來才發現“藥膏”並沒有OTC標誌,也沒有國藥準字批號。

  廣東(dong) 金輪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林昭潤律師表示,消費者首先應該注意產(chan) 品是否具有相應的批號,例如有的是“消”字號、“妝”字號,有的則是“械”字號或“藥”字號產(chan) 品,也有的是三無產(chan) 品。不同類產(chan) 品在廣告宣傳(chuan) 規定上有所不同。

  例如“消”字號,一般指經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審核批準的衛生許可證號,“消”字號產(chan) 品不具備任何治療效果,主要作用是殺菌,屬於(yu) 衛生消毒產(chan) 品,檢測指標主要是殺菌作用。《消毒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消毒產(chan) 品的標簽(含說明書(shu) )和宣傳(chuan) 內(nei) 容必須真實,不得出現或暗示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也就是“消”字號產(chan) 品不得宣稱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也不應使用令人誤以為(wei) 有治療效果的名稱等。同時,廣告法對於(yu) 誇大效果的虛假宣傳(chuan) 也有相關(guan) 禁止規定,因此,如果這些產(chan) 品僅(jin) 是“消”字號產(chan) 品,過分誇大效果,讓消費者誤以為(wei) 有疾病治療效果,屬於(yu) 虛假宣傳(chuan) ,違反了相關(guan) 法律規定。

  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林昭潤律師強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三十八條,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台內(nei) 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chan) 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wei) ,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yu) 該平台內(nei) 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廣東(dong) 大同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律師鄭旭森指出,網絡直播由於(yu) 其購物模式新穎,容易產(chan) 生購買(mai) 衝(chong) 動,建議消費者在觀看時保持理性,對於(yu) 一些明顯具有功能性宣傳(chuan) 的商品要增加辨別能力。如果仍然決(jue) 定購買(mai) ,可以適當截圖或者錄屏保留主播的宣傳(chuan) 過程,以便後續維權。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