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廠商上門回收僵屍電動車
每個(ge) 社區幾乎都有大量的廢舊電動車,閑置很久沒人騎,堆放在角落存在隱患,而居民嫌麻煩又不願處理,怎樣才能有效處置這些電動車呢?為(wei) 此,石景山區魯穀街道聯係專(zhuan) 門的電動車品牌代理商走進各社區,上門開展以舊換新置換活動,同時還會(hui) 進行廢舊自行車的報廢回收,截至目前,已經回收和置換了近300輛廢舊非機動車。
“我們(men) 摸排發現,廢舊電動車的問題比較普遍,很多都沒有臨(lin) 牌,不僅(jin) 占地方,還存在安全隱患。”魯穀街道創城辦負責人朱虹說,這些廢舊電動車基本都無法使用,而且因為(wei) 賣不到合適的價(jia) 錢,居民找不到妥當的處理方式,也舍不得扔,久而久之就成為(wei) 了僵屍車,堆放在小區各個(ge) 角落。
怎樣才能從(cong) 源頭上減少存量呢?魯穀街道為(wei) 此專(zhuan) 門聯係了幾家電動車品牌代理商,就相關(guan) 置換事宜達成了一致,由品牌商提供一個(ge) 低於(yu) 市麵的優(you) 惠價(jia) ,有需要的居民可以換購。然而,幾次活動下來,居民的參與(yu) 程度並不高。街道工作人員反思後意識到,活動隻是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在宣傳(chuan) 解釋,現場沒有專(zhuan) 業(ye) 人士。另外,居民即使有換購的意向,也要自行將廢舊電動車拉到門店,很多人會(hui) 覺得麻煩不願處理。
為(wei) 此,街道又與(yu) 幾家電動車品牌商協調,詢問能否走進社區提供置換服務,並最終與(yu) 一家廠商達成了意向。“我們(men) 還發現很多社區存在廢舊自行車,就和這家廠商商量,能不能上門回收這類僵屍車,他們(men) 也爽快地答應了。”既省事又受益的是居民。願意置換電動車的居民,可得到廠商提供的300元抵扣券;願意報廢電池的,則能得到150元至200元不等的抵扣券。同時街道和社區也會(hui) 向居民贈送食用油等禮品。
截至目前,街道已在各社區組織了多期置換和回收活動,總共回收和置換近300輛廢舊非機動車。電動自行車品牌商不僅(jin) 派專(zhuan) 人進行現場回收,提供專(zhuan) 車拉運,並且還準備了多輛新車,提供一條龍服務,隻要居民現場有換購意向,直接就可以騎走。
家住六合園北社區的居民薑先生,是電動車置換活動的受益者之一,他成功將自己的舊車進行折抵,換購了一台嶄新的電動車。“我自己之前的老車放了很久了,電池都不好使了,平時騎著也不放心,現在喜提新車,價(jia) 格還比市麵上的便宜,很開心。”
置換活動在聚興(xing) 園社區開展得也比較順利。據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劉曉宇介紹,工作人員通過微信群、公眾(zhong) 號等渠道發布置換通知,居民則可以在指定時間將廢舊車輛推到現場。“我們(men) 社區先前出現過飛線充電導致意外的情況,幸虧(kui) 物業(ye) 發現及時撲滅火情。因為(wei) 真實的教訓就發生在身邊,所以大家一聽到能置換,還有優(you) 惠活動,積極性都很高。”社區的置換和回收活動開展了一周,前來谘詢的居民絡繹不絕,有時候不得不提前預約。
除了廢舊非機動車的置換和回收活動,劉曉宇說,在街道的支持下,社區還在同步加裝充電樁。社區總共有8棟樓,計劃在每棟樓前都安裝一處充電樁,目前已經完成了4棟樓的安裝。“另外,不少外賣小哥租住在社區,我們(men) 接下來還打算推行一車一碼,加強對電動車的管理,減少安全隱患。”
朱虹說,前幾天的活動結束之後,居民的參與(yu) 意願仍然很強烈,接下來,街道將會(hui) 繼續聯係廠商上門開展置換和回收活動。本報記者 孫延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