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險房企深陷清盤拉鋸戰,償債方案是“破題”關鍵?
市場低迷、年報難產(chan) 疊加債(zhai) 務違約對上市房企產(chan) 生的餘(yu) 波正在發酵。近日,多家A股上市房企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A股“披星戴帽”的上市房企越來越多,部分在港上市的內(nei) 房股也正麵臨(lin) 停牌。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24日,有11隻內(nei) 房股正處於(yu) 停牌狀態,麵臨(lin) 最長停牌時間的企業(ye) 自最新一次停牌日起停牌時間已經超過一年。阻擋企業(ye) 完成複牌指引的背後原因,無論是與(yu) 核數師有分歧,還是重組受挫,核心皆是化債(zhai) 問題。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被香港特區高等法院頒令清盤,涉訴金額僅(jin) 1450萬(wan) 美元的佳源國際控股成為(wei) 此輪出險房企中第一家被判強製清盤的在港上市百強房企。
被提出清盤呈請,駁回清盤呈請,清盤呈請聆訊延期……圍繞清盤發布公告如今成為(wei) 內(nei) 房股越來越頻繁的遭遇。與(yu) 過往不同的是,企業(ye) 已不敢再忽視債(zhai) 權人的清盤訴求,如何避免被清盤成為(wei) 部分房企當下的首要任務。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房企與(yu) 債(zhai) 權人之間正在上演一場清盤拉鋸戰。據記者梳理,從(cong) 去年年初至今,已有20隻內(nei) 房股收到過清盤呈請,其中多家公司聆訊不斷延期,亦有撤銷清盤呈請但再度被提請清盤的案例。
清盤拉鋸戰頻現
為(wei) 何上市房企千方百計避免被清盤?據了解,一旦被清盤,公司的生產(chan) 運作就會(hui) 停止,所有資產(chan) 在短期內(nei) 出售,變回現金,按先後次序償(chang) 還未付的債(zhai) 項,之後按法律程序,宣布公司解散。
在香港資本市場,提出清盤呈請的門檻並不高。根據香港破產(chan) 管理署的介紹,向香港破產(chan) 管理署繳存一筆款項,以供支付香港破產(chan) 管理署署長將會(hui) 招致的各項費用及開支後,公司任何一位債(zhai) 權人、股東(dong) 或公司本身均可提出清盤呈請。
為(wei) 了保留公司的經營主體(ti) ,對於(yu) 債(zhai) 權人發起的清盤呈請,上市房企通常會(hui) 采取各種方式進行處理或抗辯。
以大發地產(chan) 為(wei) 例,根據3月28日公司公告,2023年3月24日,中國通海證券有限公司(即呈請人)向香港特區高等法院提交一份針對大發地產(chan) 的清盤呈請,內(nei) 容有關(guan) 大發地產(chan) 未支付於(yu) 呈請人開立及維持的保證金買(mai) 賣戶口項下若幹本金額及利息,於(yu) 2023年2月14日的未償(chang) 還金額合共為(wei) 129.71萬(wan) 港元。
在公告中,大發地產(chan) 董事會(hui) 表示,呈請並不代表其他利益相關(guan) 者的利益,並可能損害公司的價(jia) 值。為(wei) 促使呈請盡快被撤回,公司正與(yu) 呈請人持續磋商,務求以友好方式解決(jue) 呈請,預計呈請在短期內(nei) 不會(hui) 對集團整體(ti) 境內(nei) 營運產(chan) 生重大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多家上市公司通過延遲聆訊的方式以贏得更多的時間來說服債(zhai) 權人。以福晟國際為(wei) 例,公司於(yu) 2022年3月19日接獲銀順(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提出的清盤呈請,期間經過7次聆訊延期,2023年4月14日的公告顯示,香港特區高等法院已經下令將呈請的聆訊押後至2023年7月14日。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關(guan) 榮雪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收到清盤呈請後,很多房企會(hui) 尋求措施,堅決(jue) 反對清盤,其中包括積極與(yu) 債(zhai) 權人協商,或是推遲清盤呈請的聆訊日期。
對此,巨豐(feng) 高級投資顧問於(yu) 曉明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管理層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應對清盤呈請,例如重組資產(chan) 、籌集資金償(chang) 還債(zhai) 務、與(yu) 債(zhai) 權人協商等,但如果狀況太過嚴(yan) 重,這些措施可能無法挽救公司破產(chan) 的命運。在麵臨(lin) 清盤呈請時,上市公司管理層需要盡快采取行動,積極應對,並與(yu) 債(zhai) 權人保持溝通和合作,以盡量減少損失。
償(chang) 債(zhai) 方案實操性是關(guan) 鍵?
值得關(guan) 注的是,根據香港法例第32章公司(清盤及雜項條文)條例第182條,一旦公司最終因呈請而清盤,於(yu) 清盤開始日期後對公司直接擁有的財產(chan) 的任何處置、任何公司股份轉讓或公司股東(dong) 地位變化將屬無效,除非獲得香港特區高等法院的認可令。換言之,該公司的資產(chan) 將很難被轉移,控股股東(dong) 也很難通過轉讓股權“躺平”。
此外,盡管相當多的房企不斷延遲聆訊,但有法律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法院有權將清盤法律程序延遲進行,使債(zhai) 務償(chang) 還安排得以落實,但有關(guan) 延期一般隻可在提出清盤呈請的債(zhai) 權人不反對的情況下,才會(hui) 頒令延期。
這也就意味著,房企與(yu) 債(zhai) 權人之間的清盤拉鋸戰,實際上是債(zhai) 權人與(yu) 上市房企之間談判、博弈,且能讓債(zhai) 權人防止債(zhai) 務人轉移資產(chan) 的手段。但佳源國際控股被香港特區高等法院頒布“清盤令”,打破了這種拉鋸戰的平衡。根據相關(guan) 公告,香港特區高等法院頒布“清盤令”,公司需清盤,以便償(chang) 還逾期的1450萬(wan) 美元債(zhai) 務。
值得一提的是,佳源國際控股也曾三次延遲聆訊爭(zheng) 取時間,直到清盤令頒布前夕,佳源國際控股還在爭(zheng) 取對旗下六隻美元債(zhai) 實施重組計劃。香港特區高等法院法官質疑,其重組計劃並不是一個(ge) 具體(ti) 建議,隻是公司“提出來的一個(ge) 想法”,意指佳源國際控股並未給出清晰合理可操作的方案。
除了佳源國際控股外,5月22日,另一家“千億(yi) 房企”亦被債(zhai) 權人申請重整,原因是未予以承兌(dui) 兌(dui) 付一筆接近2800萬(wan) 元的商業(ye) 承兌(dui) 匯票。
在業(ye) 內(nei) 看來,這無疑給其他麵臨(lin) 清盤呈請聆訊或者深陷償(chang) 債(zhai) 訴訟的房企敲響警鍾——債(zhai) 務重組計劃僅(jin) 拿到債(zhai) 權人高支持率並不夠,具體(ti) 償(chang) 債(zhai) 方案還要看在實操階段是否能行之有效,而不是靠一紙“空想”去拖延。
事實上,此前多家房企債(zhai) 務重組獲得債(zhai) 權人同意,均是拿出了有力的償(chang) 債(zhai) 方案,並得到了四分之三以上的債(zhai) 權人同意。但對佳源國際控股而言,盡管曾延期了11次美元債(zhai) 交換要約,但期間仍未產(chan) 生真正意義(yi) 上的償(chang) 債(zhai) 方案,這是其被強製清盤的關(guan) 鍵。這無疑讓其他被提出清盤呈請的上市房企感受到了壓力。
“企業(ye) 解決(jue) 債(zhai) 務問題,目前普遍誠意還是不夠,或仍然缺乏相應的資金。”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yan) 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出現這種清盤拉鋸戰現象,對企業(ye) 銷售及購房者信心也有一定影響,企業(ye) 需想盡辦法與(yu) 債(zhai) 權人溝通,償(chang) 債(zhai) 方案的實操性仍是破題關(guan) 鍵,要盡快采取行動,避免陷入退市破產(chan) 的泥潭。
“出險房企應統籌考慮自身資產(chan) 和債(zhai) 務情況,統籌考慮市場形勢和流動性情況,製定切實可行的回款計劃,使債(zhai) 權人增強信心,債(zhai) 務重組方案早日通過並且落地,企業(ye) 最終恢複正常經營,達到正向循環的效果。”中指研究院企業(ye) 研究總監劉水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特別是實際控製人或大股東(dong) 要積極自救,采取處置資產(chan) 、增加股東(dong) 借款、股東(dong) 注資、股東(dong) 擔保等措施,取信於(yu) 債(zhai) 權人。
“在做好保交樓、開發和銷售工作、存貨去化和現金回流工作、加強自身造血能力之外,出險房企還可以積極利用現有政策,借助政策工具,進行適當債(zhai) 務展期或再融資,爭(zheng) 取紓困基金等資金支持。”劉水表示,此外還可聘請專(zhuan) 業(ye) 的中介機構,協助開展債(zhai) 務風險化解工作,統籌進行債(zhai) 務重組方案。
另有不願具名的分析師表示,當前形勢已迫在眉睫,上市房企需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nei) ,通過積極債(zhai) 務重組手段獲得複牌,抓住市場複蘇的機會(hui) 多管齊下,解決(jue) 退市危機。
王麗(li) 新、陳瀟/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