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把握製造業轉型升級趨勢

發布時間:2023-06-14 11:29:00來源: 經濟日報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蓬勃興(xing) 起,以數字技術為(wei) 代表的通用目的技術快速發展,推動國民經濟各領域發生深刻變革,製造業(ye) 發展也呈現出新的轉型升級趨勢。

  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明顯

  我國人均GDP連續兩(liang) 年保持在1.2萬(wan) 美元以上,資源稟賦、發展階段、外部環境、發展目標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都要求製造業(ye) 加快向技術水平、生產(chan) 效率、附加價(jia) 值更高的產(chan) 業(ye) 領域和價(jia) 值鏈環節升級,加速向知識化、數智化、低碳化、服務化方向發展。

  知識化。現代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科技持續創新以及生產(chan) 活動的技術、知識密集度不斷提高的過程。從(cong) 產(chan) 業(ye) 結構看,知識密集型產(chan) 業(ye) 部門的比重不斷提高;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構成看,知識密集型產(chan) 業(ye) 鏈環節的比重不斷提高。製造業(ye) 的產(chan) 品架構、生產(chan) 過程複雜,知識密集型特征尤其顯著。在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高度深化時期,由於(yu) 發達國家與(yu) 發展中國家按照各自比較優(you) 勢參與(yu) 全球分工,製造業(ye) 的知識化在發達國家表現得更為(wei) 突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不斷有新技術湧現,其中不乏顛覆性技術和對國民經濟各領域產(chan) 生重大影響的通用目的技術,這不僅(jin) 會(hui) 進一步推動新的知識密集型產(chan) 業(ye) 出現並快速發展,而且將使既有產(chan) 業(ye) 部門的知識密集度進一步提高。後發國家製造業(ye) 的知識化具有更大提升空間。

  數智化。數字技術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術,蘊含著巨大的賦能力量,正在向數字經濟之外的國民經濟行業(ye) 擴散、融合,使各個(ge) 行業(ye) 在創新能力、生產(chan) 效率、經濟效益、產(chan) 品質量、環境友好程度等方麵發生深刻變化,數字化已經成為(wei) 各行業(ye) 競爭(zheng) 力的重要來源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人工智能是基礎性的數字技術,也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智能製造發展的高級階段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製造,即製造業(ye) 的機器設備、生產(chan) 係統擁有自感知、自學習(xi) 、自決(jue) 策、自執行、自適應能力。製造業(ye) 的數智化轉型是全方位的,不僅(jin) 體(ti) 現在企業(ye) 的生產(chan) 過程中,而且體(ti) 現於(yu) 企業(ye) 內(nei) 部的全領域、產(chan) 品價(jia) 值鏈的全過程、產(chan) 品的全生命周期以及企業(ye) 所處的全商業(ye) 生態。

  低碳化。在碳減排成為(wei) 全球共識的背景下,產(chan) 業(ye) 的碳排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chan) 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低碳競爭(zheng) 力已經成為(wei) 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重要內(nei) 容。低碳化發展,一方麵對製造業(ye) 形成更大約束,另一方麵也為(wei) 製造業(ye) 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對此,各個(ge) 製造業(ye) 部門需要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費強度,從(cong) 而減少碳排放。同時,製造業(ye) 還需要為(wei) 全社會(hui) 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技術和物質支持。

  服務化。傳(chuan) 統的製造業(ye) 通過對自然資源的加工和再加工,向社會(hui) 提供各種物質產(chan) 品。隨著製造業(ye) 產(chan) 品架構日趨複雜,用戶需求也趨於(yu) 多元化、個(ge) 性化,越來越多的製造業(ye) 企業(ye) 基於(yu) 製造產(chan) 品的能力積累,向用戶提供增值服務。製造業(ye) 從(cong) 以加工組裝為(wei) 主向“製造+服務”轉型,從(cong) 單純出售產(chan) 品向出售“產(chan) 品+服務”轉變,從(cong) 一次性獲得產(chan) 品銷售收入轉向持續性獲得服務收入。

  提升關(guan) 鍵方麵能力

  我國製造業(ye) 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技術水平與(yu) 世界製造強國相比仍存在差距。我們(men) 既要抓緊縮小與(yu) 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又要積極適應世界製造業(ye) 知識化、數智化、低碳化、服務化的趨勢轉型升級,著力增強以下幾方麵能力。

  一是基於(yu) 綜合成本優(you) 勢的製造能力。改革開放後,我國依托豐(feng) 富的勞動年齡人口、較低的工資水平,形成製造業(ye) 的低成本優(you) 勢。但近年來,製造業(ye) 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逐步減弱。製造業(ye) 的成本優(you) 勢不僅(jin) 取決(jue) 於(yu) 工資、土地等要素價(jia) 格,良好的基礎設施、細致的產(chan) 業(ye) 分工、完善的產(chan) 業(ye) 配套、高素質的勞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素質、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配套等限製了其勞動力成本優(you) 勢轉變為(wei) 最終產(chan) 品價(jia) 格優(you) 勢;相對於(yu) 發達國家,我國擁有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完善的產(chan) 業(ye) 配套和強大的製造能力,在研發設計、加工製造、產(chan) 品服務等方麵仍具有較低成本,因而在中高端產(chan) 品中的價(jia) 格優(you) 勢依然非常明顯。因此,我國製造業(ye) 應盡可能保持勞動密集型環節和產(chan) 品的價(jia) 格優(you) 勢,同時形成更加綜合的、體(ti) 現在中高技術產(chan) 品上的成本優(you) 勢。

  二是基於(yu) 產(chan) 業(ye) 生態的產(chan) 業(ye) 鏈掌控能力。對產(chan) 業(ye) 鏈的掌控能力決(jue) 定了一個(ge) 國家產(chan) 業(ye) 在全球生產(chan) 格局中的地位。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明顯上升,世界各國參與(yu) 全球分工的原則由原來的效率優(you) 先轉變為(wei) 效率與(yu) 安全並重,全球產(chan) 業(ye) 鏈麵臨(lin) 重構。從(cong) 一個(ge) 國家的角度看,產(chan) 業(ye) 鏈掌控力源於(yu) 本國重要產(chan) 業(ye) 以及這些產(chan) 業(ye) 所處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的水平,這些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的生產(chan) 企業(ye) 、上下遊供應商和服務商、研發機構、生產(chan) 性服務企業(ye) 等構成了一國的產(chan) 業(ye) 生態。在這方麵,我國製造業(ye) 需要補足重要產(chan) 業(ye) 領域和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的短板,通過提升產(chan) 業(ye) 自主可控水平、完善產(chan) 業(ye) 生態來保障產(chan) 業(ye) 鏈暢通和製造業(ye) 穩定健康發展。

  三是基於(yu) 科技創新的產(chan) 業(ye) 引領能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中,新的顛覆性技術不斷湧現、成熟、應用、擴散,進而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產(chan) 品。在這些前沿技術及其所形成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世界各國處於(yu) 相似的起跑線上,在技術路線、應用場景、產(chan) 業(ye) 化實踐等方麵都麵臨(lin) 高度不確定性,這為(wei) 後發國家提供了趕超機遇。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能培育壯大經濟增長新動能,搶占今後一個(ge) 時期產(chan) 業(ye) 發展的製高點,可以通過在新賽道和重要產(chan) 業(ye) 鏈上建立領先優(you) 勢來增強產(chan) 業(ye) 鏈安全。因此,我國製造業(ye) 需要通過強化科技創新,提升對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引領能力。

  四是基於(yu) 關(guan) 鍵要素的價(jia) 值獲取能力。生產(chan) 要素是任何一個(ge) 產(chan) 業(ye) 最上遊的競爭(zheng) 條件。初級生產(chan) 要素是先天得來或隻需要少量投資就能獲得的,供給一般非常豐(feng) 富,因而以初級生產(chan) 要素為(wei) 主要投入的企業(ye) ,其溢價(jia) 能力較弱,隻能獲得微薄的利潤。高級生產(chan) 要素的獲取具有較高門檻,需要經過持續投資、開發而獲得,能夠提供充裕的高級生產(chan) 要素的國家以及掌握高級生產(chan) 要素的企業(ye) 比較有限,因而以高級生產(chan) 要素為(wei) 主要投入的企業(ye) ,其溢價(jia) 能力很強,增加值率和利潤率較高。製造業(ye) 的產(chan) 業(ye) 結構需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升級,產(chan) 業(ye) 發展要從(cong) 以初級生產(chan) 要素投入為(wei) 主轉向以高級生產(chan) 要素投入為(wei) 主。隨著數字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不斷深入,數據成為(wei) 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要高度重視製造業(ye) 及相關(guan) 領域數據的生產(chan) 、傳(chuan) 輸、儲(chu) 存、交易、加工、利用,通過對數據要素的開發和掌控,增強製造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價(jia) 值鏈掌控力和價(jia) 值獲取能力。

  瞄準重點領域發力

  我國製造業(ye) 升級需多頭並進,兼顧增強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促進高技術產(chan) 業(ye) 做強做優(you) 以及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

  增強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積極應對生產(chan) 成本上漲,既要抓住數字技術不斷成熟且向製造業(ye) 擴散應用的機會(hui) ,加快機器人化生產(chan) 裝備、工業(ye) 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製造業(ye) 各細分行業(ye) 與(yu) 環節的應用,又要根據我國地區間要素稟賦異質性大的特點,促進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環節從(cong) 東(dong) 部地區向要素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區轉移,盡可能保持我國勞動密集型製成品的成本競爭(zheng) 力。同時,通過改進產(chan) 品設計、優(you) 化生產(chan) 工藝、加強營銷傳(chuan) 播,生產(chan) 和銷售質量更優(you) 、品牌影響更大的中高端產(chan) 品,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優(you) 化工藝流程,調整能源結構,協同推動綠色化數字化轉型。

  促進高技術產(chan) 業(ye) 做強做優(you) 。高技術產(chan) 業(ye) 增速快於(yu) 製造業(ye) 平均水平,在我國製造業(ye) 結構中的比重呈不斷提高趨勢,但在技術水平和結構上依然存在短板。對此,要擴大中間產(chan) 品的供給能力,通過加大基礎研究和產(chan) 業(ye) 共性研究的投入,向技術含量和附加價(jia) 值更高的中間產(chan) 品領域攀升;提高終端產(chan) 品的技術水平,全麵增強終端產(chan) 品的開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等方麵能力,全方位提升產(chan) 品性能;增強複雜產(chan) 品的集成能力,提高產(chan) 品架構的開發設計能力,增強對全球供應鏈中原材料、零部件等供應商的吸引力,形成更加完善的產(chan) 業(ye) 生態。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要用好超大規模人口、國土空間、經濟體(ti) 量和超大規模市場等方麵優(you) 勢,推動技術突破和迭代升級,推進數字技術、生物技術、綠色低碳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中市場前景好、增長速度快的細分市場做大規模、提升水平。前瞻謀劃未來產(chan) 業(ye) ,應綜合技術發展階段和應用前景進行研判,選擇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yu) 儲(chu) 能等前景巨大、具有基礎性影響的領域進行前瞻布局,通過在研發投入、應用場景等方麵的支持,加快技術突破,推動未來產(chan) 業(ye) 的形成及其向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轉化。

  (作者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國際產(chan) 業(ye) 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