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乳製品消費場景日趨豐富

發布時間:2023-06-14 11:29:00來源: 經濟日報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複蘇力度逐步加快,消費增速回升,乳製品消費也不例外。“經濟日報—伊利集團消費趨勢報告(乳製品)”顯示,一季度,乳製品消費穩定增長。其中,網購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率達12.1%。與(yu) 此同時,餐飲堂食、電影院等線下消費場景不斷拓展,乳品消費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

  “一季度,乳製品消費實現穩定增長,對於(yu) 產(chan) 業(ye) 來說是重要利好。”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奶牛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室主任劉長全分析說,一方麵,有利於(yu) 緩解奶源階段性過剩和當前奶牛養(yang) 殖業(ye) 麵臨(lin) 的困難,對於(yu) 穩定產(chan) 業(ye) 發展,特別是避免困難進一步加劇及可能導致的大幅衝(chong) 擊產(chan) 能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麵,有利於(yu) 堅定對乳製品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奶業(ye) 發展長期向好的信心,從(cong) 而在穩定產(chan) 能的同時促進以機械化、數字化為(wei) 代表的投資,推動奶業(ye) 產(chan) 業(ye) 素質提升和現代化。

  伴隨著人們(men) 消費習(xi) 慣的變化,線上消費趨勢也日益明顯。美團數據顯示,在美團買(mai) 菜“30分鍾快送”的配送服務支持下,低溫奶、冰淇淋等低溫乳製品銷量增長顯著。以伊利為(wei) 例,2022年,全係列商品在美團買(mai) 菜平台的銷量同比增長近3倍。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深刻影響著乳品行業(ye) 的銷售運營模式。今年2月,美團買(mai) 菜與(yu) 伊利簽署2023年度聯合計劃,宣布將在鮮奶、酸奶、冰淇淋等全係列商品的互聯網零售領域深度合作,持續優(you) 化消費體(ti) 驗。《O2O即時零售常溫乳品白皮書(shu) 》顯示,年輕人群偏好常溫酸奶、普通調味乳、高端成人酸味奶,更容易滿足他們(men) 在不同場景的個(ge) 性化需求。

  “新的變化意味著新的機遇。”伊利集團副總裁趙昕說,消費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創新是促進消費的關(guan) 鍵力量。對於(yu) 企業(ye) 而言,把握消費變化的新機遇需要精準洞察消費者需求,全方位提升供給水平,不斷打造多元化、高品質產(chan) 品和服務,才能不斷提高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開拓更大消費市場。

  從(cong) 供需關(guan) 係上來說,高質量供給能刺激消費需求、激發消費潛力。例如,目前我國奶酪人均消費量僅(jin) 0.17千克,不到日韓的十分之一,隨著國內(nei) 消費者乳品消費提升,人們(men) 對奶酪有明顯的消費需求。據統計,蒙牛旗下奶酪品牌妙可藍多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約22%,增速超過乳業(ye) 整體(ti) 增長水平。

  未來,繼續激發新的消費潛力並非易事。劉長全認為(wei) ,乳製品企業(ye) 要打造差異化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

  首先,要準確把握國家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的科學內(nei) 涵和戰略機遇,加快推動奶業(ye) 高質量發展。在當前形勢下,要保持對我國奶類需求持續增長的信心,積極應對當前奶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困難,做好對奶牛養(yang) 殖業(ye) 生產(chan) 能力的保護,認真履行收購合同,對社會(hui) 奶源與(yu) 企業(ye) 自有奶源一視同仁,不壓級不壓價(jia) ,做到應收盡收。

  其次,要遵循乳製品消費的食品消費屬性,推動我國奶業(ye) 走大眾(zhong) 化發展道路。當前,奶業(ye) 發展的主要矛盾是人均乳製品消費水平較低、城鄉(xiang) 之間消費水平差距較大的問題,乳製品價(jia) 格偏高一定程度上抑製了消費需求增長。未來,不僅(jin) 要關(guan) 注乳品消費升級需求,同時,也需滿足廣大群體(ti) 的基礎消費需求,隻有供給更多優(you) 質低價(jia) 的乳製品,才能盡快提振消費,充分挖掘乳製品消費潛力。

  再次,要立足乳製品消費結構與(yu) 消費方式變化規律,加強產(chan) 品創新,優(you) 化供給結構。著眼於(yu) 近年對新鮮、特色乳製品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趨勢,開發更多利用本土優(you) 質奶源的新鮮、特色乳製品,包括成人奶粉、山羊乳與(yu) 犛牛乳等特種乳製品、幹酪等。同時,不斷豐(feng) 富乳製品供給方式,加快探索消費新場景和電商銷售新模式、新渠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