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30多件校服收費4000多元 “民辦”不是擋箭牌

發布時間:2023-07-19 16:5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你還記得自己上中學時,購買(mai) 校服要花多少錢嗎?近日,廣東(dong) 東(dong) 莞光正實驗學校的校服價(jia) 格,讓不少網友和學生家長吃了一驚。據爆料者反映,該校對高一新生收取的校服費用高達4000多元,引發不少質疑和吐槽。麵對媒體(ti) 采訪,涉事學校老師表示:該校校服共有30多件,種類全、配置高,收費經過教育局和物價(jia) 局審批,“愛惜一點夠穿3年”。

  從(cong) 回應看來,涉事學校或許不覺得校服收費標準有什麽(me) 問題。所謂“收費經過教育局和物價(jia) 局審批”的說法,更讓校方有了“底氣”。然而,這樣的收費方式雖然沒有違規,卻難免令交費的家長產(chan) 生疑惑——校服究竟有沒有必要這麽(me) 貴?是否非得這麽(me) 貴?如果不能解答這些問題,外界的質疑自然無法斷絕,也會(hui) 影響接下來學校和家長的溝通。

  查看資料可知,涉事學校是東(dong) 莞市一所“民辦公助”性質的全寄宿製學校。在公眾(zhong) 的認知中,民辦學校的學雜費比公立學校更貴,屬於(yu) 正常現象,考生可以根據家庭經濟條件自行選擇是否入學。但是,在學雜費之外,強製收取的校服費用也如此高昂,難免給人一種變相“圈錢”的不良觀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所學校招收的高中新生分為(wei) “公費生”和“自費生”兩(liang) 種。其中,“自費生”每學期要交3.2萬(wan) 元的學費,但中考錄取分數線更低。相比之下,“公費生”的中考錄取分數線比“自費生”高得多(2022年高90分),但每學期隻要交2150元學費,還不到“自費生”的十分之一。

  對“公費生”而言,涉事學校並非需大把砸錢才能進的“貴族學校”,他們(men) 的家庭條件未必有多好。反過來說,涉事學校也是因為(wei) 看中這部分生源的成績,才願意以接近公辦學校的平價(jia) 招收他們(men) 。對這些學生的家庭而言,在收費單上看到比學費還高的校服費用,很可能會(hui) 產(chan) 生“被套路”的不良感受。他們(men) 因此吃驚、不滿,也就不難理解了。對此,旁人不宜輕率地認定:既然涉事學校是民辦學校,不論校服收費多高,都是“一個(ge) 願打一個(ge) 願挨”。

  無須諱言,民辦學校既是教育事業(ye) 的一部分,也是一樁賺錢的買(mai) 賣。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民辦學校的盈利,隻能來自學雜費與(yu) 合規的增值服務項目,不能在校服、食堂這樣的服務型收費和代收費領域“做文章”。

  以涉事學校所在的廣東(dong) 省為(wei) 例,廣東(dong) 省發改委、教育廳、財政廳在2018年發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完善我省中小學教育收費政策的通知》,明確規定中小學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應堅持非營利和學生自願原則,並將校服費列入其中,專(zhuan) 門規定“學校不得強製要求學生購買(mai) 校服的具體(ti) 數量”。以此為(wei) 標準審視,涉事學校將30多件校服打包在一起,向學生索要4000多元的校服費,恐怕並不合規。

  且不說涉事學校在收取這筆費用時,是否動了營利的心思。這30多件校服是否都是學生所需,就要先打上一個(ge) 問號。一般來說,學生在校期間必須穿的校服,無非是一套夏常服,一套春秋常服,加上用來換洗的備份。至於(yu) 冬天的禦寒衣物、出席正式場合時的製服等,學生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願選擇是從(cong) 學校購買(mai) 還是自備。這種“打包收費”的模式,不論在民辦學校還是公立學校,都是有問題的,應該得到製止和糾正。

  事發後,東(dong) 莞市教育局表示,針對群眾(zhong) 反映的入學需繳納4000餘(yu) 元校服費的情況,市教育局高度重視,立即組成專(zhuan) 項工作組赴學校開展調查。初步調查發現,涉事學校在校服采購程序、落實學生自願購買(mai) 校服方麵未嚴(yan) 格執行國家、省、市中小學生校服管理有關(guan) 規定。對此,市教育局責成學校立即整改,健全完善校服采購程序,嚴(yan) 格落實學生自願購買(mai) 校服的規定,自覺接受社會(hui) 監督。這一結果,說明網友的質疑並非吹毛求疵,而是正當的監督行為(wei) 。希望在未來,教育領域裏不合理收費的現象越來越少。

  楊鑫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