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年輕風采 他們不拘一格找工作
雖然畢業(ye) 季即將落幕,但依然有一部分大學生麵對著就業(ye) 壓力。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求職路上不拘一格,他們(men) 更看重個(ge) 人的興(xing) 趣和激情,追求個(ge) 人價(jia) 值的實現。
本報今日特別策劃“不拘一格找工作”專(zhuan) 題,希望通過這組報道能有助於(yu) 大學生們(men) 在複雜的就業(ye) 市場中明確自己的位置,實現自我價(jia) 值。對於(yu) 每一位大學生而言,隻要有堅定的方向並付出全力,每一份工作都能讓生命綻放獨特的光彩。
新機遇
放棄城市內(nei) 卷小山村裏聚集這樣一群年輕人
當畢業(ye) 生正為(wei) 找工作焦頭爛額時,有一些年輕人選擇離開穩定的工作崗位,放棄城市中的“內(nei) 卷”,轉而走向一片陌生的田野。
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下一個(ge) 平平無奇的小村莊中,聚集著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men) 中,有人剛剛走出校門、立誌要在農(nong) 村做出成績,也有人剛從(cong) 國企辭職、奔赴夢想中的田園。從(cong) 狹小的辦公室到廣袤農(nong) 田,從(cong) 高級寫(xie) 字樓到簡陋瓦房,他們(men) 希望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年輕,不隻有一種活法。
大學畢業(ye) 回家幹了村支書(shu)
2021年3月,在村“兩(liang) 委”班子換屆選舉(ju) 中,32歲的關(guan) 祖蘋當選為(wei) 帽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
關(guan) 祖蘋坦言,帽石村和全國 99. 99% 的鄉(xiang) 村一樣普通,沒有得天獨厚的資源與(yu) 特色,“‘留鳥新知青’沒來之前,我們(men) 村最大特色就是我一個(ge) 大學生畢業(ye) 回家,幹了村支書(shu) 。”
關(guan) 祖蘋口中的“留鳥新知青”是他和另一位發起人樹工(化名)共同構想出的新概念。
樹工原本就職於(yu) 一家大型央企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部。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想要“自下而上”,真真實實地紮根鄉(xiang) 土,做一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嚐試。因此,他一直在等待一個(ge) 實踐想法的機會(hui) ……
三個(ge) 月前的一天,關(guan) 祖蘋忙完村裏的事務,就帶著白天挨家挨戶收來的農(nong) 產(chan) 品,開車到了安嶽縣城,擺上地攤、支起鏡頭,就開始了和往常一樣的直播帶貨。帶貨間隙,他還會(hui) 插播“廣告”,講解和宣傳(chuan) 未來帽石村的新發展規劃。那天下播後,一條很長的私信吸引了關(guan) 祖蘋的注意,那條私信便是樹工發來的。
關(guan) 祖蘋被對方過往豐(feng) 富的履曆經驗和鄉(xiang) 村建設思路所吸引,他們(men) 的很多想法也不謀而合。緊接著,兩(liang) 人相約見麵,對村子進行了全麵的考察,之後他們(men) 決(jue) 定,在推進村莊基礎產(chan) 業(ye) 建設的同時,打造一支強大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隊伍。
後來,他們(men) 把這個(ge) 團隊命名為(wei) “留鳥新知青”團隊。其中,既包括能夠常駐帽石村參與(yu) 建設的“留鳥新知青”,也包括那些負責遠程提供資源、技術、建設意見等的“候鳥新知青”。
4月8日,關(guan) 祖蘋在抖音上發布了一條“留鳥新知青”召集令。“我們(men) 想通過聚集一幫有知識、有文化、有鄉(xiang) 土情懷,願意投身鄉(xiang) 村建設的人,做出一種可複製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模式。”具體(ti) 來說,就是以“留鳥新知青”團隊為(wei) 基礎,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匹配全服務體(ti) 係。
“打工人”變身“創業(ye) 者”
據了解,截至目前,帽石村“留鳥新知青”人數已有101人,其中15人為(wei) “留鳥新知青”,全網粉絲(si) 已達10萬(wan) 。除此之外,關(guan) 祖蘋現在還有一個(ge) “留鳥新知青”儲(chu) 備群,群內(nei) 有將近40人,他們(men) 時刻準備著等基礎建設完成後來到帽石村,親(qin) 力親(qin) 為(wei) 地參與(yu) 村子的發展。
廣東(dong) 人小林今年25歲,已經在帽石村參與(yu) 建設半個(ge) 多月。在此之前,他在一家國企汙水處理廠工作,每日工作內(nei) 容就是監測觀察各種數據,保證出水排放達標。
小林說,一次機緣巧合,他刷到了帽石村的視頻,關(guan) 支書(shu) 言語中透露出的那股激情,一下子擊中了他。“冥冥中有一種吸引力,這不就是我想要的‘世界這麽(me) 大,我想去看看’嗎?”他心想,這次終於(yu) 可以從(cong) “打工人”變為(wei) “創業(ye) 者”了。
在農(nong) 村的那些日子,小林體(ti) 會(hui) 到,最解壓的方式就是下地幹活。每天在田間揮汗如雨後,回到“留鳥新知青宿舍”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倒頭大睡。而第二天,太陽再次升起時,他又能奇跡般地滿血複活。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需要更多年輕人
和小林一樣,主動申請加入“留鳥新知青”團隊的年輕人不在少數,還有一些剛剛走出校園的應屆畢業(ye) 生,小褚就是其中的一位。
5月份,答辯之前,小褚從(cong) 貴陽坐高鐵、大巴輾轉來到帽石村,體(ti) 驗了一周“留鳥新知青”生活。
到達村子的當晚,樹工就帶他入住了“留鳥新知青”宿舍。宿舍的前身是一個(ge) 閑置的村委辦公室,剛踏進去,小褚的第一印象是“好有年代感,畫麵唯美,我好喜歡”。白熾燈燈泡發出微黃色的燈光,三 個(ge) 上下鋪的木頭床靜靜佇(zhu) 立在大廳裏,還有一隻搖頭晃腦的風扇在嗡嗡作響,再凝神細聽,屋外還有陣陣悅耳的蟲鳴。困意襲來,小褚很快酣睡過去。
第二天,天剛擦亮,另一位同伴就開始給大家蒸饅頭和雞蛋。小褚聞聲趕緊起床,吃飽後鉚足幹勁開始勞動。
那一周,他除了跟著大夥(huo) 搬木材、用釘槍釘露營基地的柵欄、清理溝渠,還主動承包了大家的夥(huo) 食。
7天的體(ti) 驗很快結束了,小褚還有些意猶未盡,但又必須返校準備論文答辯。對於(yu) 畢業(ye) 後的計劃,他曾糾結過一段時間:“該回到帽石村還是回去建設自己的家鄉(xiang) ?”
就目前看來,小褚暫時選擇了後者,他想要先嚐試在老家貴州黔西市做生態養(yang) 殖。在他看來,帽石村提供的不僅(jin) 僅(jin) 是一片奮鬥天地,更重要的是教會(hui) 他們(men) 一種鄉(xiang) 村建設新模式,以及這一模式所傳(chuan) 遞出的信息“鄉(xiang) 村振興(xing) ,需要年輕人回到農(nong) 村”。
見識大城市後更依戀家鄉(xiang)
在今年的兩(liang) 會(hui) 上,全國人大代表、90後博導——中國礦業(ye) 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虹提出,大學畢業(ye) 生擇業(ye) 眼光不要局限於(yu) 那些大家認為(wei) 好的職業(ye) ,也不要把區域鎖定在大城市。上大學是為(wei) 了開闊眼界、學習(xi) 知識,為(wei) 了更好地建設家鄉(xiang) 而不是逃離家鄉(xiang) 。大學畢業(ye) 也可以回到農(nong) 村,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建設自己的家鄉(xiang) 。這一點恰恰道出了“留鳥新知青”的心聲。
在正式成為(wei) “留鳥新知青”以前,小林心裏其實已經對未來有了明確的規劃。“以後,我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xiang) ,而現在我還年輕,可以跟著關(guan) 支書(shu) 他們(men) 學習(xi) 如何從(cong) 0到1。踩著前輩的肩膀,或許更容易成功。”
對於(yu) 小褚來說,從(cong) 一開始向往大城市,到現在立誌回家鄉(xiang) 發展,其實也經曆了一個(ge) 過程。初中時,為(wei) 了貼補家用,小褚曾去大城市打暑假工。那時候,他家所在的村子基礎設施並不完善,道路泥濘、交通閉塞。因此,他更喜歡大城市中繁華的景象。
不過後來,他每次回家,都發現家鄉(xiang) 在悄悄地改頭換麵。“不僅(jin) 鄉(xiang) 村小路平整幹淨,夜晚路燈明亮,就連河道附近也裝上了驅蟲的紫外線燈。”小褚坦言,現在的他在心態上開始追求“返璞歸真”——見識過了大城市的生活,對家鄉(xiang) 的依戀程度反而越來越高。
當然,小褚也預想過在大城市發展的可能,但他最終還是覺得與(yu) 其“進廠”,始終在成長屬性不高的流水線工作,倒不如“一步到位”,回去建設家鄉(xiang) 、陪伴父母,“如果我能把家鄉(xiang) 建設好,帶動村民共同富裕,也把同齡人都吸引回來,不管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是一種大滿足。”
未來準備吸納投資推進建設
一直以來,那些呼籲讓大學生們(men) 回農(nong) 村的相關(guan) 言論不時會(hui) 引發質疑。團隊以及鄉(xiang) 村發展規劃同樣也沒能逃過網友的逼問:“你們(men) 空有一腔熱情與(yu) 理想,但完全看不到實際收益。”
對於(yu) 這一點,樹工表示,前期買(mai) 草皮、設備、建材還有日常生活開銷等基本都是發起人墊付的。等基礎工程落定,他們(men) 準備吸納投資、加快建設。關(guan) 祖蘋也表示,目前,他們(men) 還未大張旗鼓地吸納“大資本”,而是以“社會(hui) 小資金”加持,加上發起人墊付的方式,一步步推進建設。
據了解,“留鳥新知青”團隊也會(hui) 在帽石村綜合產(chan) 業(ye) 中獲得相應的收益。預計9月份,團隊將納入到“新知青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服務有限公司”。屆時,公司將為(wei) 每位成員提供工資等保障。
“留鳥新知青”中,還有一位受大家尊敬的大哥——老廖。老廖在成都工作了幾年,有一定的積蓄,卻感覺生活平淡無味。當初,第一次聽到“留鳥新知青”這個(ge) 詞,他就眼睛一亮,“我心裏其實一直想去幹點有意義(yi) 的事。不管做到什麽(me) 程度,至少希望在人生中,能留有一道痕跡。”
加入“留鳥新知青”的這一個(ge) 月,老廖日複一日地除草、鋤地、清理河道、鋪石板路。雖然項目還未開始盈利,村莊建設效果距離最終規劃圖景也遙遙無期,但在老廖眼中,身邊再微小的變化都是一種回報與(yu) 獎勵。
有一天早上,老廖走過一條小路,突然發現一片綠意中出現了星星點點的彩色,原來是之前他們(men) 撒下的百日草種子開了花。他又回想起幾天前,在路邊看見一片格桑花的草破土發芽,這些微小的變化都讓他無比欣慰。“雖然不是什麽(me) 偉(wei) 大的成績,但會(hui) 讓你覺得,用心付出,就會(hui) 有回報。”後來,他用視頻記錄了這一道景色,並配以文案:“用一滴汗,換一朵花。”
文/本報記者 王婧懿 統籌/林豔 張彬 圖片/受訪者供圖
新方向
走進非洲:不是逃避,而是新選擇
一年前,剛走出大學校門的雨魚(化名)來到了非洲剛果(金)東(dong) 南部的一個(ge) 省份。
他畢業(ye) 於(yu) 國內(nei) 一所一本院校的法語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雨魚目標明確地通過一個(ge) 法語外派微信公眾(zhong) 號,很快找到了一份法語翻譯的工作。
和雨魚相比,2022年畢業(ye) 的唐琪(化名)選擇駐外的原因則有些特別。唐琪本科獲得了經濟管理和旅遊管理雙學位,自學法語本來是準備去法國留學,但由於(yu) 留學手續中的留服認證出了差錯,她需要在國內(nei) 再等一年。在這種情況下,她將目光轉向了尋找駐外翻譯的工作。
唐琪說,她的理想工作很具象:朝九晚五、能雙休、月薪6k左右,“但在我的老家,語言方麵的工作很難達到這個(ge) 標準。如果湧向大城市,又必須接受每天超長的通勤和‘內(nei) 卷’的消耗。”唐琪說,選擇非洲,意味著自己可以告別“內(nei) 卷”。
唐琪還了解到,就法語從(cong) 業(ye) 者而言,非洲的就業(ye) 工資算是“天花板”級別。目前,剛果(金)的法語翻譯應屆生月薪大概是1.6萬(wan) 元到2萬(wan) 元。而且隻有和公司總部簽訂勞動合同,回國後才會(hui) 有崗位分配。如果簽訂的是勞務或勞務派遣合同,外派結束後回國,隻能自己另找工作。
從(cong) 投簡曆到接到剛果(金)法語翻譯外聯方向的錄取通知,唐琪等待了一個(ge) 月的時間。6月14日,唐琪從(cong) 成都出發,在埃塞俄比亞(ya) 轉機,經過大概15個(ge) 小時的飛行,才抵達剛果(金)。她印象裏,當地機場比較破舊,有點像國內(nei) 以前的縣城小車站,昏暗的燈光下,看到的全是黑色皮膚的人,“兩(liang) 眼一抹黑”。
好在輾轉來到工作駐地後,幹淨整潔的單人間小公寓讓唐琪終於(yu) 長舒了一口氣。“宿舍有熱水器,水壓還非常足。這裏還有中國廚師,餐食也非常不錯。”在工作地,生活上的一切都讓唐琪覺得舒適,工作內(nei) 容和節奏也相當愜意。由於(yu) 唐琪是新人,她被安排的工作十分基礎,在翻譯之外,偶爾承擔一部分零碎的行政工作。
有趣的是,國人的聚集帶來了地理邊界的模糊感。在雨魚看來,在剛果(金)工作和在中國工作給他帶來的感受差異並不大,“雖然是翻譯崗位,但在公司內(nei) ,需要和外國人打交道的場合並不多。大多還是和中國同事交流,對中國領導匯報,文字材料也是中文的。”雨魚說,因為(wei) 是在中資企業(ye) 工作,公司給他們(men) 提供的餐食、用品都和國內(nei) 無異,工作地點也有幾百個(ge) 中國人。
雨魚的崗位需要經常外出,但他發現,外部的中國超市、中國旅館、中國商店都會(hui) 連成片,“中國人無處不在,恍惚間,我會(hui) 覺得我隻不過是在非洲人比較多的一個(ge) 中國城市工作。”
對於(yu) 這一點,唐琪也有相同的感受。她來非洲一個(ge) 月,甚至還沒有過想家的時刻,“從(cong) 國內(nei) 空運物品,基本4天就能收到,炸雞、奶茶、蛋糕……任何我想要的,在這裏都能買(mai) 到!”
一年來,雨魚時常在社交平台和有意向找駐外工作的年輕人交流,分享招聘信息和他在海外工作的經驗。他能明顯感受到,最近一段時間,找他谘詢的人越來越多了,其中絕大部分人是應屆畢業(ye) 生,“他們(men) 不是在國內(nei) 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還有極少數人是因為(wei) 想到國外看看。”
在雨魚看來,去非洲求職是一個(ge) 可嚐試的出路,“與(yu) 其說這是一種逃避,不如說是另一種選擇,但前提是個(ge) 人能夠適應異國的生活,且能找到一家合適的公司。”
唐琪則認為(wei) ,像她一樣的00後,正因為(wei) 生活壓力相對小,能夠去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不管是掙錢後去讀研,還是攢些錢回國,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等到30歲,我可能就不一定有勇氣來到非洲,也沒法實現我環遊世界的目標了。”唐琪說。
在非洲工作的一個(ge) 多月以來,唐琪把日常工作生活以日記和指南的形式分享到社交媒體(ti) 上,有出發準備篇、心理建設篇以及應屆生防踩雷指南……她希望通過這些信息,讓大家對非洲工作的認知變得更清晰和全麵,“不要過於(yu) 敏感,也不能太理想化。不管在國內(nei) 還是國外,我們(men) 都難以找到100%滿意的工作,混跡職場,苦澀與(yu) 甜蜜同在,重要的是堅守本心和保持內(nei) 核穩定。”
本版文/本報記者 王婧懿
(來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