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安全應急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發布時間:2023-08-03 16:51:00來源: 經濟日報

  2020年中國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超過1.5萬(wan) 億(yi) 元,從(cong) 事安全應急產(chan) 品生產(chan) 的企業(ye) 已超過5000家。

  提升煤礦智能化水平可有效保障人員的生命安全。目前,全國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麵已經達到1300餘(yu) 個(ge) ,有智能化工作麵的煤礦達到694處。

  工業(ye) 園區通過安全信息化建設,實時監測園區內(nei) 的每一個(ge) 風險點位,發現突發情況第一時間處置;煤礦企業(ye) 通過智能化運營,有效替代人工下井開采,從(cong) 根本上減少人員傷(shang) 亡;在危化品事故現場,消防機器人可代替消防隊員深入最危險的地方探查災情……當前,各種新技術、新裝備在安全生產(chan) 領域廣泛應用,也促進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進入發展快車道。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如何為(wei) 安全應急體(ti) 係建設提供助力?

  “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是為(wei) 安全生產(chan) 、防災減災、應急救援等安全保障活動提供專(zhuan) 用技術產(chan) 品和服務的產(chan) 業(ye) 。”清華大學社會(hui) 治理與(yu) 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應急學會(hui) 智慧應急工作委員會(hui) 專(zhuan) 家許歡告訴記者,近幾年,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規模不斷壯大,自主創新、技術拓展不斷加強,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體(ti) 係基本形成。有統計顯示,2020年中國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超過1.5萬(wan) 億(yi) 元,從(cong) 事安全應急產(chan) 品生產(chan) 的企業(ye) 已超過5000家。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不斷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百姓安居樂(le) 業(ye) 提供有力保障。

  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2020年6月,工信部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工業(ye) 行業(ye) 安全生產(chan) 管理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要推動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明確指出要加強安全(應急)關(guan) 鍵技術研發、提升安全(應急)產(chan) 品供給能力、加快先進安全(應急)裝備推廣應用;2021年4月,《國家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管理辦法(試行)》正式發布。

  “綜合來看,國家各項重大方針政策明確了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的發展目標和奮鬥方向,有利於(yu) 優(you) 化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理論體(ti) 係,強化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責任體(ti) 係,促進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為(wei) 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許歡說。

  辰安科技是一家專(zhuan) 注於(yu) 公共安全技術進步和產(chan) 業(ye) 化推廣的公共產(chan) 品與(yu) 服務供應商,是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轉化單位。辰安科技總裁李隴清告訴記者,近年來,安全生產(chan) 事故雖然呈逐年下降趨勢,但仍麵臨(lin) 各種問題,做好雙重預防機製工作成為(wei) 防範遏製重特大事故的關(guan) 鍵。對此,辰安科技依托近三年在各地應急項目上的實踐經驗,打造了“雙重預防數字化係統”,構建了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閉環治理、一源一碼、風險庫、企業(ye) 風險指數分析、績效考核等核心能力,助推企業(ye) 主體(ti) 責任落實和政府監管提質增效。

  煤礦是安全事故高發領域。近年來,我國通過不斷提升煤礦智能化水平,實現設備換芯、機器換人、生產(chan) 換線,有效保障人員的生命安全。據國家礦山安監局局長黃錦生介紹,目前,全國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麵已經達到1300餘(yu) 個(ge) ,有智能化工作麵的煤礦達到694處。智能化建設投資總規模接近2000億(yi) 元,已完成投資超過1000億(yi) 元。智能化煤礦百萬(wan) 噸死亡率為(wei) 0.024,不到平均水平的50%。

  從(cong) 實際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的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發展還處於(yu) 培育階段,與(yu) 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的技術及布局都還處在初步的發展階段,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對此,許歡建議,我國應大力開展安全應急產(chan) 業(ye) 係統化、標準化研究,加快推進安全領域與(yu) 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深度融合,對安全共性理論關(guan) 鍵技術、專(zhuan) 用設備集成方案等進行重點突破,加快成果轉化與(yu) 示範推廣,將政府引導與(yu) 市場機製相結合,科技創新與(yu) 服務創新相結合,使安全應急領域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廣大民眾(zhong) 。

  常理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