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全球金融穩定仍麵臨潛在風險

發布時間:2023-08-03 16:51:00來源: 經濟日報

  5月1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ya) 州米爾布雷市,一名男子從(cong) 一家第一共和銀行前走過。當日,美國聯邦儲(chu) 蓄保險公司與(yu) 摩根大通簽訂相關(guan) 協議,由後者收購第一共和銀行的所有存款和絕大部分資產(chan) 。李建國攝(新華社發)

  主要發達經濟體(ti) 股市屢創新高、美國經濟硬著陸風險下降、重點國家滯脹風險已從(cong) 頂峰回落……近期,一係列令投資者振奮的信號使得金融市場樂(le) 觀情緒不斷升溫,風險偏好有所上升。

  然而,與(yu) 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個(ge) 國際組織紛紛釋放預警信息: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說,“全球繁榮麵臨(lin) 日益嚴(yan) 重的負擔”;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卡斯滕斯說,“全球經濟正處於(yu) 一個(ge) 關(guan) 鍵時刻,可能會(hui) 影響未來幾年的繁榮,必須做好應對影響前景的重大風險的準備”;國際金融協會(hui) 發布報告表示,“在全球金融係統從(cong) ‘危機模式’向新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潛藏風險必須予以關(guan) 注。”

  在相對樂(le) 觀的氛圍下,上述國際組織何以持如此謹慎甚至警惕的態度?

  總體(ti) 來看,其擔憂與(yu) 關(guan) 切主要源自於(yu) 全球債(zhai) 務風險、銀行業(ye) 潛在風險和全球應對風險能力不足三個(ge) 方麵。

  全球債(zhai) 務的總量和結構性變化是引發擔憂的最主要風險。日前,國際金融協會(hui) 發布報告稱,2022年二季度、三季度,發達經濟體(ti) 央行大幅收緊貨幣政策,導致全球債(zhai) 務總額連續兩(liang) 個(ge) 季度快速下滑。隨後,在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發達經濟體(ti) 貨幣政策收緊力度下調、政府債(zhai) 務規模持續激增,導致全球債(zhai) 務規模再次攀升。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球債(zhai) 務總額已增至305萬(wan) 億(yi) 美元。更重要的是,各方預計全球債(zhai) 務規模還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主要發達經濟體(ti) 人口老齡化加速、醫療衛生支出激增、應對氣候變化融資訴求突出和中長期軍(jun) 費開支保持高位等因素是造成債(zhai) 務總量持續走高的重要因素。

  高利率環境下的高債(zhai) 務水平蘊藏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警惕。從(cong) 發達經濟體(ti) 層麵來看,債(zhai) 務總量的不斷上升將持續加大維持投資者及公眾(zhong) 信心的難度。雖然美國金融機構的債(zhai) 務比重已經從(cong) 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占GDP總量的110%下降至當前的占GDP總量的78%,但是自3月份開始的美國銀行“爆雷”事件及其引發的金融動蕩,仍然暴露出一個(ge) 不容忽視的問題:高債(zhai) 務水平下,公眾(zhong) 和投資者恐慌蔓延將是迅速而劇烈的。

  從(cong) 新興(xing) 經濟體(ti) 層麵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將麵臨(lin) 更為(wei) 艱難的金融困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世界債(zhai) 務報告》中強調,在全球總體(ti) 債(zhai) 務激增的過程中,大量“不可持續債(zhai) 務”集中於(yu) 貧窮國家,預計36個(ge) 國家陷入“債(zhai) 務困境”,另有16個(ge) 國家不得不支付“不可持續的高利率”。全球約有33億(yi) 人生活在債(zhai) 務利息支出高於(yu) 教育或健康支出的國家之中,這將導致全球一半的國家陷入發展困局甚至災難中。

  國際金融協會(hui) 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在當前新興(xing) 市場國家與(yu) 發達經濟體(ti) 之間利差逐步縮小的大背景下,國際投資者對於(yu) 新興(xing) 經濟體(ti) 本幣債(zhai) 券的偏好正在下降。這將衝(chong) 擊部分國家的發債(zhai) 融資能力,製約其應對中長期外部衝(chong) 擊的能力。

  基於(yu) 以上原因,全球債(zhai) 務風險正在成為(wei) 當前國際金融機構的核心關(guan) 注焦點,被視為(wei) 影響全球金融穩定的重大風險來源。

  除全球債(zhai) 務風險外,高利率環境下發達經濟體(ti) 銀行係統的穩定性和承壓能力也是各方擔憂的關(guan) 鍵風險之一。

  盡管上半年美國銀行“爆雷”事件在監管機構的強力介入下並未演變為(wei) 係統性風險,但各大機構均認為(wei) ,現階段談“風暴已經成為(wei) 過去式”為(wei) 時過早。

  從(cong) 美聯儲(chu) 6月下旬的銀行壓力測試結果來看,在預設的嚴(yan) 重衰退以及由此而來的5410億(yi) 美元損失的模擬場景下,美國大型銀行仍然保留了相對可靠的一級資本充足率,但是中小銀行的數據並不樂(le) 觀。美國中小銀行可能無法憑借現有的一級資本充足率緩衝(chong) 和應對風險,事實上凸顯了該群體(ti) 長期存在的應對風險能力不足問題。

  從(cong) 美聯儲(chu) 每周提供的存款數據和信貸流向數據來看,盡管矽穀銀行引發的存款流失在事件發生後迅速平息,但是此後美國銀行機構普遍提高了貸款標準,導致銀行貸款增長出現“突然停滯”。其中,商業(ye) 和工業(ye) 貸款與(yu) 消費貸款表現得尤為(wei) 明顯,增速下滑態勢突出。在商業(ye) 地產(chan) 和住宅地產(chan) 貸款好於(yu) 預期的拉動下,美國銀行業(ye) 貸款總額增幅才勉強實現零增長。基於(yu) 此,各方分析認為(wei) ,矽穀銀行事件的餘(yu) 波還在持續衝(chong) 擊美國中小企業(ye) 部門。這不僅(jin) 增加了美國經濟的下行風險,同時也將導致更高的債(zhai) 務違約率。

  值得關(guan) 注的是,醫療健康和信息科技等領域的中小企業(ye) 不僅(jin) 是美國銀行業(ye) 收緊信貸標準的重點對象,同時也是美國地區中小銀行的主要客戶。上述發展趨勢會(hui) 否引發新一輪惡性循環需要引起關(guan) 注。

  此外,美聯儲(chu) 7月份議息會(hui) 議上釋放出“利率維持在限製水平一段時間”“進一步提高利率可能是必要的”信號,導致市場對於(yu) 未來美聯儲(chu) 犧牲需求、平衡通脹的路徑預期更為(wei) 鷹派。更長時段、更高利率水平的環境,疊加增長動能進一步惡化的潛在趨勢會(hui) 否增加中小銀行的運營壓力並由此引發新一輪中小銀行風險,是各方持續關(guan) 注的風險點。

  全球金融穩定還麵臨(lin) 著金融資產(chan) 價(jia) 格的風險衝(chong) 擊。

  國際清算銀行在年度報告中認為(wei) ,當前的債(zhai) 務和資產(chan) 價(jia) 格超過了過去加息時期的價(jia) 格。當前,疫情期間的儲(chu) 蓄積累、借貸成本較低年份鎖定的中長期貸款為(wei) 資產(chan) 價(jia) 格提供了支撐和緩衝(chong) 。然而,這一緩衝(chong) 正在被耗盡。同時,發達經濟體(ti) 內(nei) 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隱藏杠杆操作和流動性錯配情況也不容忽視,可能成為(wei) 加速危機時刻到來的催化劑。此外,受高債(zhai) 務壓力和高借貸成本影響,發達經濟體(ti) 政府作為(wei) 維護金融穩定最後防線的應對處置能力也麵臨(lin) 製約瓶頸。

  總體(ti) 來看,當前的全球金融局勢或許正如卡斯滕斯所言:“時間和變化將不可避免地帶來各種壓力。全球金融穩定麵臨(lin) 的風險是迫在眉睫的。”

  蔣華棟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