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大家族壯大,哪個是你的互聯網新寵
“電子家族”,哪個(ge) 是你的互聯網新寵
“真的服了,我的專(zhuan) 業(ye) 是陪哭員嗎,看到好看的風景也要哭,看到育兒(er) 類親(qin) 情類的也要哭,每天都是哭哭哭。”“半夜刷短視頻到嗷嗷哭,我的新職業(ye) 是陪哭員,淚點怎麽(me) 這麽(me) 低啊。”“大晚上刷到流浪狗被領養(yang) 的那些視頻,真的我哭死。”在最近這段時間,互聯網衝(chong) 浪達人們(men) 有了新副業(ye) ——“電子陪哭員”。
前有電子榨菜、電子寵物,電子閨蜜,後有電子搬家,電子流浪漢、電子巡回犬,電子小豬,現在“電子”大家族又多出來了電子陪哭員這麽(me) 一個(ge) 新成員。五花八門的“電子”係梗已經成為(wei) 了當代人精神狀態的一種外化體(ti) 現。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1、在短視頻裏共享喜怒哀樂(le) ,你也是“電子陪哭員”嗎?
當你在刷短視頻的時候,一定有刷到過各種或是暖心溫情又或是辛酸痛楚的內(nei) 容,在各類“盤點父子感人瞬間”“盤點手足之情的感人瞬間”“偷偷回家的感人瞬間”視頻的評論區,總能看到網友們(men) 留下的長長一串哭泣的表情圖。
在社會(hui) 生活類短視頻的評論區也經常能看到類似的評論,退伍老兵返鄉(xiang) 車站接送的視頻讓電子陪哭員們(men) 眼淚水嘩嘩掉,網友悼念自家去世小狗的視頻也能讓抖音陪哭員們(men) 半夜默默哭一把。《我走後》《馬》《懸溺》等一係列經常被用於(yu) 配傷(shang) 感視頻的音樂(le) 片段也會(hui) 勾起電子陪哭員們(men) 傷(shang) 感的淚水,“那首《我走後》簡直催淚神曲,感人小視頻我才看了5秒,音樂(le) 一起,哢哢流淚。”一名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
看到網上這些感人的視頻忍不住落淚是很正常的事,這些淚水是由共情心催發而來,所謂的共情心是指理解和體(ti) 會(hui) 他人的感受、情緒和觀點的能力。它是一種人們(men) 在與(yu) 他人交往時表現出來的情感智慧,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張雯認為(wei) ,感動落淚是共情體(ti) 驗的一種表現,“我們(men) 能夠感同身受,理解體(ti) 會(hui) 到視頻中所傳(chuan) 遞的情感,表明我們(men) 具有一定的共情能力,這種情感的連接有助於(yu) 增強情感智慧和心理健康。”
不過,也有很多“電子陪哭員”不是僅(jin) 通過在評論區留下一串哭泣表情包來表達自己感同身受的悲傷(shang) 情緒,而是真的會(hui) 在深夜痛哭一場,“陪哭到淩晨三點,獲得了加寬版雙眼皮。”紅腫的雙眼驗證了陪哭員們(men) 在手機屏幕的這頭哭得有多凶。並不是所有人都會(hui) 因為(wei) 刷短視頻落淚,張雯認為(wei) 這是因為(wei) 每個(ge) 人共情的閾值不同,“這與(yu) 個(ge) 體(ti) 的性格、經驗、心理素質有關(guan) 。不同的媒體(ti) 內(nei) 容、藝術形式、情景反應到個(ge) 體(ti) 所能產(chan) 生的共情也會(hui) 有所不同,這也是共情心理非常複雜和多樣化的原因之一。”這也就能解釋為(wei) 什麽(me) 有的人看到小狗去世的視頻會(hui) 大哭不止而另外一些人卻對此無動於(yu) 衷了。
但如今短視頻的推薦算法實在是太過於(yu) 精準了,越是容易被這些視頻打動就越會(hui) 被算法判斷成喜歡看感人視頻,結果推薦出來更多感人視頻,讓高敏感人群深陷於(yu) 共情中難以自拔,“因為(wei) 看太多感人的視頻就一直給我推這種,太難受了,還不如看吃播呢。”網友小昕表示。“過度共情可能會(hui) 導致個(ge) 體(ti) 感情消耗,情緒波動加劇,產(chan) 生心理疲勞,影響個(ge) 體(ti) 的情感穩定和心理健康。”張雯表示,“過度共情可能會(hui) 讓個(ge) 體(ti) 過於(yu) 自我沉迷,無法與(yu) 他人正常溝通和交流,導致社交關(guan) 係緊張或破裂。”
應對過度共情,張雯建議大家要學會(hui) 保護自己的情感邊界,適時停止暴露於(yu) 情感刺激強烈的內(nei) 容,學會(hui) 調節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反應,加強對自身情感和內(nei) 在需求的認知,了解自己的情感觸發點,以及何時和如何適度表達情感。“通過增強自我意識,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感反應。”
2、“電子”大家族壯大,“電子燕窩”你明白是什麽(me) 意思嗎?
網絡已經成為(wei) 了當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網絡不僅(jin) 僅(jin) 是作為(wei) 便捷生活的工具存在,也在無形之中影響著互聯網一代人對於(yu) 世界的認知方式和精神狀態,改變了人們(men) 日常生活的行為(wei) 方式。比如“電子榨菜”,在吃飯、做家務甚至洗漱的時候,許多人開始習(xi) 慣於(yu) 放一部自己喜歡的劇集或者相關(guan) 二創視頻當作背景音,這些經典老劇成為(wei) 無數人無法舍棄的“電子榨菜”。
現在電子榨菜還有了升級版本“電子燕窩”,正如燕窩所象征的珍貴一樣,具有更高質量和知識內(nei) 涵的媒體(ti) 內(nei) 容被稱作是電子燕窩,最近完結的深入談話類綜藝節目《展開說說》因為(wei) 討論的社會(hui) 議題具有一定深度,被一些觀眾(zhong) 評價(jia) 為(wei) “近期的電子燕窩”。
除了綜藝節目,電子書(shu) 也會(hui) 被稱作是“電子燕窩”,“短視頻看多了還是要看看電子書(shu) ,補充一點電子燕窩。”網友一八這樣說道。
當然,在網上獲取有趣的知識、有意思的觀點,自己吸收消化是不足夠的,人們(men) 與(yu) 生俱來的分享欲給“電子”大家族帶來了兩(liang) 位新成員,一位是“電子閨蜜”,另一位是“電子巡回犬”。所謂的電子閨蜜,顧名思義(yi) 就是在網上關(guan) 係非常密切、好似閨蜜的陌生網友;而電子巡回犬也被叫做互聯網巡回犬,指網友在網上看到好玩有趣的東(dong) 西就會(hui) 分享給自己朋友的行為(wei) ,像小狗會(hui) 把新奇好玩的東(dong) 西撿回來給主人看一樣。“我和朋友維持友情的方式就是每天發來發去那些搞笑但沒有用的東(dong) 西。”網友卡卡表示。
“電子”大家族的壯大速度超乎我們(men) 的想象,幾乎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發現有一個(ge) 新的“電子”家族成員出現了,“電子家族的壯大在一定層麵上反映了人們(men) 的精神生活正在向互聯網上轉移。”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趙偉(wei) 認為(wei) ,“電子”梗越來越多元多樣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現如今互聯網線上交流的深度和廣度已經不亞(ya) 於(yu) 現實生活中的交流了,“網絡上很多人卸下了所謂的身份、麵具或者說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另一種麵貌與(yu) 網友進行交流。在社會(hui) 生活中我們(men) 扮演的角色與(yu) 真實的自我之間可能有所不同,在社會(hui) 的規訓下我們(men) 會(hui) 按照社會(hui) 既定規則來與(yu) 人交流溝通,但在網絡這樣一個(ge) 可以相對隱藏自己的地方,人們(men) 就更多地願意暴露自我,把內(nei) 心情感更為(wei) 豐(feng) 富的、非理性的一麵展現出來。”
3、“電子”雖好, 可不要沉迷哦
在現實社交生活裏寡言少語的人或許在網上能和陌生的網友長篇大論,平日裏總是一本正經不苟言笑的人或許會(hui) 給搞笑視頻點個(ge) 紅心……互聯網從(cong) 某種層麵上來說成為(wei) 人們(men) 精神狀態的一種外化體(ti) 現,“個(ge) 人的自我表達是一個(ge) 比較有意思的話題。”趙偉(wei) 表示,“近代俄國文藝評論家別林斯基認為(wei) 理性的表達就是人無論在何種環境麵前都要表裏如一,即人是一個(ge) 純粹的整體(ti) ,而非在不同場合扮演不同角色的組合。但目前來看,人們(men) 在社會(hui) 中基於(yu) 各種權衡不太能夠做到這麽(me) 純粹,長期按照規則生活可能會(hui) 讓人產(chan) 生機械的感覺,久之可能會(hui) 有一種突破的衝(chong) 動,有點類似理智與(yu) 情感的拉鋸。”
不論是起到情感陪伴作用的“電子寵物”“電子閨蜜”,還是宣泄情緒的“電子陪哭員”,“電子”大家族在某種程度上是給予現代人一種新的情感宣泄方式和平台,“網絡的普及確實給人的表達和情感交流帶來了更多的可能。”趙偉(wei) 表示,“但是不管不顧地沉迷其中也會(hui) 出問題。”“電子”大家族是現代社會(hui) 裏人表達欲望的一種體(ti) 現,在互聯網興(xing) 起之前,人們(men) 的情感交流方式更多是麵對麵交流或通過書(shu) 信、電話,網絡豐(feng) 富了人們(men) 表達的途徑,也隨之帶來不少問題,網絡暴力就是其中之一。
“如何表達自我一直都是一個(ge) 常論常新的話題,人們(men) 對此的態度可能也是社會(hui) 環境的產(chan) 物,電子大家族的不斷擴大提醒我們(men) 關(guan) 注處於(yu) 發展變化中的表達交流方式和情感宣泄的需求,另一方麵也讓我們(men) 思考,在互聯網時代人們(men) 對於(yu) 現實世界接觸的態度變化。”(揚子晚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