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20年:在鬆與緊調控間探索發展新模式
房地產(chan) 20年:在鬆與(yu) 緊調控間探索發展新模式
當前調控政策已轉向支持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回看我國房地產(chan) 過去20年的發展史,堪稱波瀾壯闊、風雨兼程。一邊是商品房市場高速發展、房企快速擴張的“黃金時代”結束,居民居住麵積不斷提升、居住品質逐步改善;另一邊則是穩樓市政策的不斷出台,調控著樓市的熱和冷,同時,推進住房保障工程,實現“住有所居,居有所宜”。
時至目前,房地產(chan) 供求關(guan) 係已經發生重大深刻變化,調控政策轉向,致力於(yu) 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並構建房地產(chan) 新發展模式。
居住條件發生質的改變
從(cong) 小在北京生活、長大的劉頌(化名)見證了北京居住生活條件的大變化。
“最早我們(men) 住的是筒子樓,類似辦公樓。一層好多戶,一個(ge) 大走廊,鄰居們(men) 都在走廊裏做飯;衛生間、洗澡間都是公用的,鄰居之間約定,一三五女生洗,二四六男生洗;居住的麵積也不大,隻有現在一個(ge) 起居室麵積的大小。”劉頌回憶道。
2010年前後,劉頌和父母搬到了兩(liang) 梯三戶的小區樓房。用劉頌的話說,“生活品質大大提升了!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不僅(jin) 麵積大了很多,功能也非常齊全,采光等設計更優(you) ,還有地下停車庫、專(zhuan) 業(ye) 化的物業(ye) 管理。”
最近幾年,讓劉頌更欣喜的還有周邊居住環境、配套的變化。劉頌居住在北京麗(li) 澤片區,在他最初的印象中,該區域比較荒涼。“隨著麗(li) 澤金融商務區規劃的落地與(yu) 建設,區域內(nei) 成片的商務樓宇拔地而起,地鐵陸續開通,生活配套也逐漸完善。麗(li) 澤天街正式開業(ye) 後,人氣旺了起來。”
劉頌是我國居民居住環境變遷的縮影。早在2003年底,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麵積是23.7平方米。根據住建部的調查,截至2022年底,城鎮人均住房麵積達到40.8平方米。
不僅(jin) 僅(jin) 是居住麵積的增加,還有居住品質的提升。諸如隨著老齡化趨勢明顯,社區、室內(nei) 開始增加適老化設施,在二孩、三孩政策下,空間的功能性更加完善,此外,在居住場景中,綠色、科技的元素已經廣泛植入,為(wei) 人們(men) 的美好生活賦能。
這二十年來,我國房地產(chan) 行業(ye) 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居住品質逐步升級、配套設施更加齊全、居住環境更加優(you) 美,人民群眾(zhong) 居住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
“房住不炒”、住房保障齊頭並進
二十年變化背後,是時代的發展,更是政策的支持,一手抓“房住不炒”,另一隻手推動住房保障建設。
雖然“房住不炒”概念在2016年正式提出,但是從(cong) 2003年起,我國就開始對房地產(chan) 市場進行調控。
將時間軸拉回至2003年,隨著“非典”的結束,在寬鬆政策的刺激、消費需求的複蘇之下,房地產(chan) 行業(ye) 也很快觸底反彈。
2003年8月,《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出台,指出房地產(chan) 已經成為(wei) 國民經濟的支柱產(chan) 業(ye) ,明確多數家庭購買(mai) 和租賃普通商品住房的供應體(ti) 係,這推動住房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也是在這一年的12月,北京按照“招拍掛”新標準拍賣的第一塊大型國有土地,被順馳高溢價(jia) 拿下。
為(wei) 抑製房地產(chan) 投資過快增長,2004年初,中央政府采取了“管嚴(yan) 土地、看緊信貸”的宏觀調控政策。為(wei) 了穩定住房價(jia) 格,我國開始啟動“國字號”條文的調控手段,從(cong) 2005年開始到2007年,“國八條”“國六條”等一係列政策出台。不過,在經曆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政府緊急救市下,房地產(chan) 行業(ye) 出現複蘇,部分城市地價(jia) 、房價(jia) 過熱,各種形式的炒房和投機性購房現象不斷出現,樓市調控全麵加碼。
2010年開始,“新國十條”“新國八條”先後祭出,上調首付比例、房貸利率,限貸、限購啟動。僅(jin) 在2011年,超過40個(ge) 城市出台限購措施,有效控製了房地產(chan) 市場的不規範行為(wei) 和房價(jia) 、地價(jia) 上漲過快的勢頭。
時間來到2015年,在多重因素之下,我國房地產(chan) 市場迎來了一波上漲行情,多城地價(jia) 、房價(jia) 大幅攀升,銷售數據也刷新紀錄。為(wei) 給火熱的房地產(chan) 市場降溫,從(cong) 2016年國慶開始,新一輪調控來襲,限購、限貸、限價(jia) 、限售等各種手段出爐。
也是在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首次提出了“房住不炒”,即“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一邊是政策層麵的房住不炒,另一邊則是對住房製度進行改革、深化和升級。
過去多年,為(wei) 了解決(jue) 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我國各地先後推出了“安居工程”“經濟適用房”“限價(jia) 房”等。2011年開始,我國保障性住房建設提速。2015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首次提出建立購租並舉(ju) 的住房製度。2016年,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幹意見》,提出建立購租並舉(ju) 的住房製度,健全以市場配置為(wei) 主、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租賃體(ti) 係。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十年來我國累計完成投資14.8萬(wan) 億(yi) 元,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萬(wan) 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幫助1.4億(yi) 多群眾(zhong) 安居。
2022年,中共二十大報告再次明確“房住不炒”“租購並舉(ju)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ti) 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ju) 的住房製度。
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
新的發展周期,隨著人口紅利正在消失,以及三年疫情下我國宏觀經濟受到影響,收入預期發生改變,房地產(chan) 供求關(guan) 係已經發生重大深刻變化,優(you) 化房地產(chan) 政策,因城施策更好地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成為(wei) 新發展時期的重要議題。
因此,從(cong) 2023年8月底開始,各地密集執行“認房不認貸”,取消或鬆綁限購,降首付、降利率,下調存量房貸利率,逐漸取消土地限價(jia) 、商品房限價(jia) 等,開始了新一輪的調控潮。
不僅(jin) 行政措施調整與(yu) 優(you) 化,值得關(guan) 注的還有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的繼續探索。
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舉(ju) 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指出,促進金融與(yu) 房地產(chan) 良性循環,健全房地產(chan) 企業(ye) 主體(ti) 監管製度和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產(chan) 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製房地產(chan) 企業(ye) 合理融資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
新模式此前已經被多次提及,“房住不炒”“租購並舉(ju) ”等都是關(guan) 鍵詞。而在新周期新形勢下,新模式又有哪些新內(nei) 涵?
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此次會(hui) 議明確了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的突破點,城中村改造、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平急兩(liang) 用基礎設施的“三大工程建設”是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的重點突破方向,也是未來金融支持房地產(chan) 的主要領域。
無論是“房住不炒”還是建設保障性住房,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都是讓房地產(chan) 市場回歸到居住消費的本質:一方麵,增加保障房的供應,實行封閉管理,滿足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另一方麵,在商品房領域,回歸商品屬性,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實現房地產(chan) 供應雙軌製,有助於(yu) 推動房地產(chan) 行業(ye) 發展新模式的建立。
采寫(xie) /新京報記者 段文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