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鈺萍:陪00後大學生試水新媒體營銷
布景、拍攝、撰寫(xie) 文案、商討定價(jia) ……這幾天,在湖北經濟學院,該校工商管理學院大一學生陳芊芊、董心怡一有空,就和同學們(men) 直奔學校“台灣教師之家”辦公室。大家很快就在教師吳鈺萍的指導下忙活開來,眼下師生們(men) 有個(ge) “小目標”:趕在元旦來臨(lin) 前,將漢口一家托管機構自閉症兒(er) 童們(men) 製作的各式手工藝品,通過新媒體(ti) 平台銷售出去。
“能夠運用專(zhuan) 業(ye) 所學,一起為(wei) ‘星星的孩子’做點什麽(me) ,大家覺得挺有意義(yi) ,都幹勁十足。”吳鈺萍笑著說。
吳鈺萍是一名台灣教師,2016年從(cong) 台灣東(dong) 華大學博士畢業(ye) 後來到湖北經濟學院任教。在這裏,她教市場營銷、新媒體(ti) 營銷兩(liang) 門課程,同時擔任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協會(hui) 指導老師,帶領大學生們(men) 借助新媒體(ti) 試水創業(ye) 。
來大陸前,吳鈺萍的人生經曆有些特別:從(cong) 台灣一所高校本科畢業(ye) 後,她接管過幼兒(er) 園,開辦過安親(qin) 班(相當於(yu) 大陸的少兒(er) 托管班——記者注),在一家保險公司做到總經理助理的職位,積累了一定的創業(ye) 與(yu) 管理經驗。36歲時,想要“突破自我發展瓶頸”,她選擇考研,並一路拿到了碩士、博士學位。這些經曆讓她堅信:創業(ye) 需要理論與(yu) 實踐相輔相成,“簡單來說,學理論的同時,在幹中學更能學得紮實。”
在湖北經濟學院,吳鈺萍從(cong) 帶領學生參加各類創業(ye) 大賽開始,引導學生在籌備一個(ge) 個(ge) 參賽項目中,夯實專(zhuan) 業(ye) 知識,觸摸市場前沿風向,“同時在這個(ge) 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潛力,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興(xing) 趣所在,在試水中不斷積累創業(ye) 經驗。”
該校2023屆畢業(ye) 生吳彥卓就是受益學生之一。如今,在該校創意產(chan) 業(ye) 教研與(yu) 實訓大樓14樓,吳彥卓創辦了自己的新媒體(ti) 營銷公司。空閑時間,他經常來到“台灣教師之家”辦公室,與(yu) 吳鈺萍老師聊天、探討創業(ye) 過程中遇到的困惑。
2019年入校時,吳彥卓加入了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協會(hui) ,在吳鈺萍的指導下,參加了多場校內(nei) 外大學生創業(ye) 大賽。大二時,經過近半年的準備,在一次麵向全國大學生的某大型平台直播營銷賽事上,吳彥卓擔任隊長的團隊獲得了前十名的成績。“這次比賽給我帶來了很大信心,通過一係列集訓與(yu) 比拚,我對電商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感覺。”吳彥卓說。
2021年7月,在吳老師的建議下,吳彥卓決(jue) 定開始在一家電商平台創業(ye) 。他開了家網上小店,聯係網絡上的帶貨達人,用直播帶貨的方式銷售日用百貨,並賺到了“第一桶金”。如今,吳彥卓的創業(ye) 項目正在不斷壯大。
“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課老師,我們(men) 能給學生提供的,就是在校期間將他們(men) 帶向一些更高的平台,幫助大家開闊眼界、打磨基礎、不斷提升自身專(zhuan) 業(ye) 水平,同時在學生創業(ye) 過程中適時給予指導與(yu) 幫助。這是個(ge) ‘陪跑’的過程,辛苦但成就感滿滿。”吳鈺萍說。
在該校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協會(hui) ,為(wei) 了讓學生們(men) 獲得全方位的專(zhuan) 業(ye) 訓練,吳鈺萍不僅(jin) 邀請了係裏學生歡迎的年輕教師李根,指導學生如何為(wei) 個(ge) 人賬號“定位”,還拉來了自己本科時的學弟、如今的同事——藝術設計學院台灣教師杜長諺“加盟”。在這裏,怎樣拆解一個(ge) 短視頻、如何將畫麵拍攝得更精美、如何撰寫(xie) 視頻腳本、如何打造短視頻個(ge) 人形象IP……成為(wei) 師生們(men) 每天共同探索的話題。吳鈺萍還請來在新媒體(ti) 營銷領域創業(ye) 有成的學長學姐、業(ye) 界代表,為(wei) 大家開展公益講座。
與(yu) 吳彥卓一樣,協會(hui) 成員、湖北經濟學院市場營銷專(zhuan) 業(ye) 大三學生陳可“很慶幸通過參賽得到了吳老師的指導”。
陳可大一時是該校國際貿易專(zhuan) 業(ye) 的學生。今年上半年加入學校雙創協會(hui) 後,一方麵在吳鈺萍老師的推薦下利用課餘(yu) 時間到武漢一家新媒體(ti) 公司實習(xi) ,一方麵與(yu) 協會(hui) 隊員們(men) 報名參加了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會(hui) 全國大學生市場研究與(yu) 商業(ye) 策劃大賽。
為(wei) 了參加這次大賽,吳鈺萍提前結束在台灣的探親(qin) 假回到武漢,帶著陳可和其他4名學生,在自己家裏辦起了“特訓會(hui) ”。每天,學生們(men) 吃住在吳鈺萍家,吳鈺萍為(wei) 大家提供參賽項目策劃書(shu) 等方麵的指導。最終,這支團隊奪得了全國總決(jue) 賽特等獎的佳績。
拿到大獎的陳可找到自己的興(xing) 趣點,轉了專(zhuan) 業(ye) ,跟著吳鈺萍等老師學習(xi) 新媒體(ti) 營銷。今年11月,在吳鈺萍的鼓勵下,陳可在學校創辦了“自媒體(ti) 工作室”,發動學生們(men) 組隊打造個(ge) 人短視頻賬號,孵化“校園網絡達人”。
這個(ge) 工作室迅速吸引了20多名對短視頻營銷有興(xing) 趣的同學,開創出一係列短視頻賬號。
“大學生在校園創業(ye) 試錯成本低,尋找合作小夥(huo) 伴也相對更純粹。我們(men) 鼓勵學生學好專(zhuan) 業(ye) 知識的同時積極對接行業(ye) 一線,在實踐中挖掘自身潛力。當然並不是每個(ge) 人都適合創業(ye) ,但在一起試水的過程中能各有收獲,比如提升職業(ye) 技能、培養(yang) 創新思維、團隊意識,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吳鈺萍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