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

發布時間:2023-12-29 11:03:00來源: 人民日報

  調查研究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傳(chuan) 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為(wei) 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hui) ,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了14個(ge)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wei) 了起草好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5場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起草和黨(dang) 章修改工作征求意見座談會(hui) 。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起草過程中,按照黨(dang) 中央統一部署,54個(ge) 單位承擔重點課題調研任務,圍繞26個(ge) 專(zhuan) 題形成80份共計132.7萬(wan) 字的調研報告。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的起草過程,真正成為(wei) 堅持走群眾(zhong) 路線、充分發揚民主、集中全黨(dang) 全國人民智慧的過程,成為(wei) 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的過程,成為(wei) 充分解放思想、廣泛凝聚共識的過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jue) 策權。”大興(xing) 調查研究,是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必然要求。實踐是理論之源。加強理論武裝,必須堅持理論聯係實際。加強調查研究,有助於(yu) 廣大黨(dang) 員幹部增進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真正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大興(xing) 調查研究,是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zhong) 、提高履職本領、強化責任擔當的有效途徑。要通過調查研究弄清楚群眾(zhong) 的所思所想,在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獲得正確認識,從(cong) 而使各項決(jue) 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體(ti) 現民意,贏得人民群眾(zhong) 的擁護和支持。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用好調查研究這個(ge) 傳(chuan) 家寶,掌握好調查研究這項基本功,以深化調查研究推動解決(jue) 發展難題、推動高質量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是行動的方向,問題是工作的突破口。我們(men) 幹工作既要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又要通過解決(jue) 現實問題來達成目標。中辦印發的《關(guan) 於(yu) 在全黨(dang) 大興(xing) 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確要求“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敢於(yu) 正視問題、善於(yu) 發現問題,以解決(jue) 問題為(wei) 根本目的”,並梳理了12個(ge) 方麵的重點問題、具體(ti) 問題、老大難問題,為(wei) 全黨(dang) 開展調查研究劃出了重點。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決(jue) 策就像“一朝分娩”。調查研究很重要的一個(ge) 功能就是服務科學決(jue) 策,因而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帶著問題下去,掌握調查研究主動權。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問題所在,找準解決(jue) 問題的突破口,從(cong) 而使製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客觀實際、符合群眾(zhong) 需要。政策實施後還要跟蹤反饋,發現問題後要及時調整完善。

  重視研究分析。調查研究包含調查與(yu) 研究兩(liang) 個(ge) 方麵,這就要求我們(men) 既要做信息的“收集員”,也要做材料的“分析師”。要深刻認識到,調查研究的目的是解決(jue) 問題,調查研究結束後一定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進行係統梳理、研究論證等工作,把零散的認識係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找到解決(jue) 問題的正確辦法。對經過充分研究、比較成熟的調研成果,要及時上升為(wei) 決(jue) 策部署,轉化為(wei) 具體(ti) 措施;對尚未研究透徹的調研成果,要更深入地聽取意見,完善後再付諸實施;對已經形成舉(ju) 措、落實落地的,要及時跟蹤評估,視情況調整優(you) 化。

  豐(feng) 富調研手段。我們(men) 黨(dang) 有豐(feng) 富的調查研究經驗,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調查研究方法,如召開調查會(hui) 、研討會(hui) ,開展走訪調查、蹲點調查、典型調查、實地考察等。這些調查研究方法在今天仍然有效,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好、運用好。開展調查研究,既要問計於(yu) 專(zhuan) 家,調動專(zhuan) 家學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借助專(zhuan) 家的知識和經驗對調查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判斷;也要適應時代特點,進一步拓展調查研究渠道、豐(feng) 富調查研究手段、創新調查研究方式,尤其要注重學習(xi) 和運用好網絡化、智能化等新手段,從(cong) 而更全麵、更深入地了解基層群眾(zhong) 的真實想法,提高調查研究工作的及時性和科學性。

  (作者為(wei) 福建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

  劉大可(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