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作品充斥低俗血腥等內容,微短劇故事越講越離奇

發布時間:2024-01-04 14:32:00來源: 法治日報

  微短劇故事越講越離奇越狗血【 一些作品充斥色情低俗血腥暴力審美惡俗三觀不正等內(nei) 容】

  ● 網絡微短劇因滿足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和快餐文化需求而迅速“出圈”,“暴富”神話接連上演。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為(wei) 373.9億(yi) 元,同比增長267.65%

  ● 微短劇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也飽受詬病。一些作品因充斥色情低俗、血腥暴力、審美惡俗、三觀不正等內(nei) 容而引起公眾(zhong) 不滿。在第三方投訴平台,與(yu) 微短劇相關(guan) 投訴最多的是自動扣費和虛假廣告

  ● 對微短劇應傾(qing) 向於(yu) 流量管理,對製作優(you) 良、積極正向的,平台應側(ce) 重給予流量;對違法違規、出現不良導向的,應減少流量,乃至納入“黑名單”。同時健全關(guan) 於(yu) 違法違規內(nei) 容的舉(ju) 報和反饋機製

  □ 本報記者  文麗(li) 娟

  □ 本報實習(xi) 生 畢 冉

  身價(jia) 上億(yi) 的總裁在咖啡廳談生意時,被一位靠擺地攤謀生的女孩錯認為(wei) 相親(qin) 對象。女孩提出閃婚要求,總裁隱瞞身份答應了下來。而隨著劇情發展,總裁身份暴露,一段前情往事浮出水麵——總裁與(yu) 女孩5年前偶遇時有了孩子,他不知情,女孩則失憶了……

  這部集霸道總裁、閃婚、失憶、甜寵、先婚後愛等元素於(yu) 一身的網絡微短劇,在2023年8月上線後,短短24小時,充值流水便突破2000萬(wan) 元,成為(wei) 短劇市場的“爆款”。

  過去的一年,網絡微短劇因滿足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和快餐文化需求而迅速“出圈”,“暴富”神話接連上演。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為(wei) 373.9億(yi) 元,同比增長267.65%。

  同時,微短劇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也飽受詬病。一些作品因充斥色情低俗、血腥暴力、審美惡俗、三觀不正等內(nei) 容而引起公眾(zhong) 不滿。2023年11月15日,廣電總局宣布啟動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專(zhuan) 項短劇治理工作,從(cong) 加快製定《網絡微短劇創作生產(chan) 與(yu) 內(nei) 容審核細則》、建立“黑名單”、推流統計機製等7個(ge) 方麵加大管理力度、細化管理舉(ju) 措。

  網絡微短劇為(wei) 何出現雜亂(luan) 無序之勢?專(zhuan) 項整治之下,行業(ye) 該何去何從(cong) ?對此,《法治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微短劇異軍(jun) 突起

  製作流程特別快

  網絡微短劇,是指“單集時長從(cong) 幾十秒到15分鍾左右、有著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較為(wei) 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劇集。相較於(yu) 傳(chuan) 統劇集,微短劇具有短小精悍、節奏明快、更新迅速等特點,觀眾(zhong) 能夠在一天的碎片化時間裏,快速刷完十幾集甚至幾十集的整部劇,故而贏得不少人的青睞。

  廣電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微短劇全年備案數量為(wei) 398部,2022年備案數量接近2800部。還有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網絡平台上線微短劇480多部,超過2022年全年總數,相當於(yu) 平均一天上線2.7部。

  從(cong) 事編劇行業(ye) 10多年的郭明在猶豫幾個(ge) 月後決(jue) 定下場,創作了從(cong) 業(ye) 生涯中第一部微短劇,但寫(xie) 作過程中,其內(nei) 心很是掙紮——他總覺得在寫(xie) 一部非常“俗氣”的劇本。

  “霸道總裁愛上灰姑娘、重生逆襲的人生、穿越古今的虐戀、原配小三‘手撕’渣男……大部分短劇都是霸總、贅婿、穿越、戰神之類的題材,通過反轉與(yu) 衝(chong) 突的劇情,牽動觀眾(zhong) 的情緒,從(cong) 而實現付費觀看的目的。”郭明介紹說。雖然覺得“俗氣”,但他依然期待自己創作的劇集有一天會(hui) 成為(wei) 爆款。

  此前,微短劇頻頻創下神話:《哎呀!皇後娘娘來打工》24小時用戶充值金額破1200萬(wan) 元;《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24小時充值金額破2000萬(wan) 元;微短劇行業(ye) 的月充值金額,從(cong) 2023年6月的4000萬(wan) 元增長至10月的6000萬(wan) 元……這些消息刺激著郭明。

  影視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薛鬆認為(wei) ,微短劇的特點是成本低、獲利快,可以以小博大。他認識的同行中有九成左右的人都在做微短劇,有人同時身兼多個(ge) 項目。“有的微短劇一集就1分鍾,拍攝成本隻要五六千元,因此很多人看到商機,拉幾個(ge) 人組一支隊伍就跑到橫店去拍攝。大家都抱著一個(ge) 在短時間內(nei) 製作出爆款的夢想,實現一夜暴富。”

  但是爆款的製作邏輯並沒有那麽(me) 簡單。製片人、象山靈時影視文化傳(chuan) 媒公司創始人張力元告訴記者,在製作流程上,短劇和長劇的差異很大,短劇要快很多,包括立項快、劇本快、拍攝快、後期快。通常一部短劇從(cong) 立項到上線,差不多兩(liang) 三周就能完成,拍攝周期大概是3至7天。成本主要包括劇本費用、拍攝製作費、CDN等技術費以及宣發費用,其中大頭是宣發費。

  “短劇的宣發重點是渠道+投流,就是各種App、社群、微信等平台通過分享的方式來到受眾(zhong) 麵前,可以根據用戶付費情況隨時調整投流費多少。”張力元解釋道,通常都會(hui) 投流,比如投1塊錢,如果產(chan) 出比能達到1.2就接著投,一般由固定公司墊資投,隻要能賺就接著投。

  劇情緊湊爽點多

  吸引觀眾(zhong) 追著看

  支撐微短劇這個(ge) 新風口的,是龐大的觀看人群。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3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26億(yi) 人。《2023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短視頻用戶曾看過篇幅3分鍾以內(nei) 的微短劇等,19歲及以下年齡用戶收看比例超過五成。

  有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短劇用戶最初的畫像主要走下沉路線,以娛樂(le) 方式相對受限、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為(wei) 主,隨著短劇市場的不斷發展,受眾(zhong) 開始擴展到更為(wei) 年輕的群體(ti) 。在2023年上半年熱播微短劇的用戶畫像中,64.8%的用戶是Z世代(15歲至29歲),73.04%的用戶是女性。

  來自湖南長沙的趙靈看的第一部微短劇是短視頻平台推薦的一個(ge) 片段:女主是某國首富的孫女,為(wei) 體(ti) 驗生活喬(qiao) 裝成普通女子,並與(yu) 某集團總裁結婚,婚後在睡夢中喊出另一男主的名字,從(cong) 此婚姻生活雞飛狗跳,女主選擇離開回到首富身邊,總裁為(wei) 生意到某國再次邂逅女主……

  趙靈笑言,雖然劇情有些狗血,但還算得上跌宕起伏,加上男主帥氣女主漂亮,她花2個(ge) 小時一口氣便刷完了所有劇集。之後,她開始找一些微短劇放入收藏夾,一有空閑就刷來看,“也不用費腦子,還可以在劇情中做做夢”。

  景然然是一名媒體(ti) 行業(ye) 編導,也沒逃過微短劇的誘惑。“我喜歡看無腦戀愛瑪麗(li) 蘇(劇情都是一樣的套路,漂亮女主被一個(ge) 惡毒女配欺負,男主像霸道總裁一樣降臨(lin) ,完美翻身)的劇情,無聊的時候不停地刷著看。”她一邊吐槽劇情一邊坦白自己“土”,“千篇一律的劇情既是槽點,也是吸引我我看的原因”。

  多名受訪者表示,劇情緊湊、滿足內(nei) 心需求成為(wei) 他們(men) 觀看微短劇的重要原因:在短短一兩(liang) 個(ge) 小時內(nei) ,可以在微短劇的爽點下體(ti) 驗重生、暴富、逆襲、打臉、複仇等各式各樣的虛擬人生,可以輕易收獲一份圓滿的愛情,也可以毫不費力地抵達成功的彼岸。

  也有不少觀眾(zhong) 吐槽微短劇的質量。喜歡看“爽網文”的山西人廉剛注意到,微短劇的“爽文化”總體(ti) 上就像“爽網文”的遷移,製作團隊越來越專(zhuan) 業(ye) 化也越來越模式化,整體(ti) 上看內(nei) 容還是很“low”。

  來自河北的大二學生馬田鑫曾經是微短劇的愛好者,但現在已經棄劇了。“我以前愛看甜寵類型的,一般直接買(mai) 軟件的會(hui) 員,不會(hui) 單獨為(wei) 短劇付費。但後來發現短劇越來越多,內(nei) 容同質化嚴(yan) 重,慢慢就不喜歡看了。”

  “我喜歡小火慢燉的故事,喜歡能引起共鳴、能打動人,拍攝也比較講究的短劇。但目前很多短劇粗製濫造,價(jia) 值觀也有一些問題,充斥大量豪門恩怨、強取豪奪等題材。”在武漢讀大學的張小雨說。

  不良價(jia) 值觀導向

  亂(luan) 收費投訴激增

  記者采訪發現,吐槽微短劇亂(luan) 象的人不在少數。在第三方投訴平台,與(yu) 微短劇相關(guan) 投訴最多的是自動扣費和虛假廣告。有不少網友反映,在小程序上看微短劇遭遇虛假宣傳(chuan) 卻投訴無門。

  有用戶稱,在一短視頻平台點擊了相關(guan) 鏈接,跳轉到另一社交平台,充值後發現被騙,且沒有申請退款的渠道。還有用戶投訴,在某短視頻平台上刷微短劇,網絡廣告宣稱“9.9元解鎖本劇全集”,可看到一半就被要求再充值。

  記者隨機點開5部微短劇,即打開了5個(ge) 不一樣的小程序,都是單劇付費模式,即充值相應的虛擬貨幣,然後逐集解鎖。此外還可以充值月度、年度會(hui) 員,價(jia) 格在數十元至百元不等。這些微短劇有80集到100集,看完整部劇大概需要兩(liang) 三個(ge) 小時,需要花費百元左右。

  除了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頻發,還有一些微短劇存在內(nei) 容低俗、價(jia) 值觀不良等問題。記者此前通過短視頻平台觀看一些短劇發現,有大量為(wei) 短劇引流的切片短視頻,通常以“床戲”“扇耳光”等片段吸引觀眾(zhong) 眼球。目前,部分低俗微短劇已被整治下架,但其切片視頻仍在短視頻平台傳(chuan) 播,並提供售賣渠道。

  “一些微短劇內(nei) 容同質化,劇情去邏輯化,宣傳(chuan) 導向低俗化,僅(jin) 靠一些情節衝(chong) 突吸引人觀看充值。還有一些短劇製作者為(wei) 了賺快錢,丟(diu) 了原創精神,看到一個(ge) 視頻爆火後就會(hui) 模仿其劇情結構、人物設定、情緒爽點等,迅速複刻出另一部作品。”郭明說,微短劇應該具有積極正向的價(jia) 值輸出,如果通過獵奇、拜金、低俗的方式,過分追求“爽感”,去滿足消費者的“多巴胺”需求,很可能會(hui) 踩了法律紅線。

  在趙靈看來,一些微短劇存在大量不良價(jia) 值觀導向:“男主一出手就是幾十億(yi) 元的項目,坐擁名車豪宅、揮金如土,看的時候挺爽,可仔細想想,這不是在宣揚金錢至上的消費觀嘛;還有霸道總裁、渲染深情寵溺,實際上傳(chuan) 播的是不勞而獲的婚戀觀;而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內(nei) 容,更是不利於(yu) 青少年觀眾(zhong) 的成長。”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微短劇亂(luan) 象頻出,與(yu) 其所具有的特點不無關(guan) 係。製作周期短,製作成本低,讓微短劇不需要太長的商業(ye) 驗證周期就可能得到較高的回報。如此一來,一些製作方為(wei) 了在短時間內(nei) 贏得更多付費用戶、投放廣告、網絡流量而選擇鋌而走險,也導致微短劇創作思路套路化、故事講述離奇化、台詞表演誇張化、價(jia) 值觀念媚俗化。

  “商業(ye) 模式也有巨大問題,投流占據了宣發的絕大部分。投流完全是飲鴆止渴,不投沒有傳(chuan) 播量,投了就隻能加碼,越投越多。真正用在製作上的成本少之又少。因為(wei) 製作費極其低,導致拍攝團隊的實力有限,最後的成片質量普遍不太行。”郭明說。

  監管升級治亂(luan) 象

  精品化才有未來

  針對微短劇亂(luan) 象,監管部門和平台頻頻出手。

  2023年11月15日,廣電總局開展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專(zhuan) 項整治工作:建立雙周報送處置數據機製和定期發布公告機製;建立網絡微短劇“黑名單”機製,要求網絡視聽平台切實擔好主體(ti) 責任,對發現的違規網絡微短劇及時上報,匯總納入“黑名單”,並向全行業(ye) 通報,督導全網平台及時下架,推動共同參與(yu) 治理。

  下一步,廣電總局將不斷完善常態化管理機製,包括:加快製定《網絡微短劇創作生產(chan) 與(yu) 內(nei) 容審核細則》;研究推動網絡微短劇App和“小程序”納入日常機構管理;建立小程序“黑名單”機製、網絡微短劇推流統計機製;委托中國網絡視聽協會(hui) 開展網絡微短劇日常監看工作;推動行業(ye) 自律,互相監督,全行業(ye) 共同抵製違規網絡微短劇等。

  與(yu) 此同時,多家短視頻平台也對違規短劇進行了集中治理。微信處置多個(ge) 違規微短劇類小程序並進行公示,理由是部分微短劇類小程序存在未進行劇目合規備案或存在不良導向價(jia) 值觀內(nei) 容等行為(wei) 。快手下架違規微短劇10餘(yu) 部,並上報網絡微短劇“黑名單”,同時對發布違規內(nei) 容的12個(ge) 賬號根據違規程度分別予以相應處罰。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微短劇的下沉市場比較宏大,國家出台這樣的政策很及時,可以推動觀眾(zhong) 樹立正確的價(jia) 值觀,引導從(cong) 業(ye) 者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也有人提出:監管之後的微短劇市場是否還有巨大潛力?行業(ye) 整頓加碼,微短劇下一步該怎麽(me) 走?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管理學院法律係主任鄭寧認為(wei) ,違規微短劇依靠色情低俗、暴力血腥等內(nei) 容博人眼球,會(hui) 破壞平台良好生態,擾亂(luan) 網絡視聽節目傳(chuan) 播秩序,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因此,加強監管是大勢所趨,但微短劇的管理與(yu) 傳(chuan) 統影視劇有所不同,考慮到微短劇時長短、數量眾(zhong) 多,采用傳(chuan) 統影視劇審查標準成本較高,未來可以探索更多的行業(ye) 自律機製。

  “監管部門和行業(ye) 自律都要加強,出台審核的細則、標準,還有‘黑名單’等信用監管製度,把有問題的劇和相關(guan) 製作單位等納入‘黑名單’。”鄭寧說,除了內(nei) 容方麵的風險,還要考慮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風險,因為(wei) 微短劇的盈利模式往往是先免費看幾集,到高潮部分就開始收費,用戶需要充值,可能會(hui) 出現一些欺詐現象,以及退費問題。

  在中國政法大學傳(chuan) 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來,雖然微短劇是目前資本熱捧的行業(ye) ,但如果沒有健全的機製,就會(hui) 出現很多問題,應建立綜合治理體(ti) 係。同時,對微短劇的監管應該輕許可重內(nei) 容,把更多監管力量放在事中和事後的監管上。

  “對微短劇的管理,更應當傾(qing) 向於(yu) 流量管理,現在一些‘狗血劇’有很多流量,這是平台出於(yu) 引流考慮。其實不少文史、典故方麵的微短劇做得也相當不錯,這些宣傳(chuan) 優(you) 良文化的,平台應該側(ce) 重給予流量;違法違規、出現嚴(yan) 重問題的,應當減少流量,乃至納入‘黑名單’。要把自律和他律聯合起來,變成流量的指揮棒。”朱巍說,用流量治理是未來發展的一個(ge) 方向,同時也應該健全關(guan) 於(yu) 違法違規內(nei) 容的舉(ju) 報和反饋機製。

  張力元認為(wei) ,微短劇行業(ye) 要積極轉型,推出精品力作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內(nei) 容上追求創新力,包括故事題材、人物設定以及敘述方式等創新,形式上運用新穎的技術手段和視聽語言進行呈現。

  “微短劇是可以實現‘微而不弱,短而不淺’的,精品化短劇將會(hui) 是一個(ge) 很大的市場。創作者們(men) 要發揮所長聚焦社會(hui) 議題,探求核心價(jia) 值,以‘小切口’呈現宏大的時代主題,不斷探索精品化、專(zhuan) 業(ye) 化發展之路。”張力元說。

  (來源:法治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