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加工貿易“2.0”
商務部等部門推出12項措施,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
打造中國加工貿易“2.0”
“兩(liang) 頭在外”“借雞生蛋”的加工貿易,曾占據中國外貿“半壁江山”,如今仍是聯結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貿易方式。近日,商務部等10部門印發《關(guan) 於(yu) 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cong) 六個(ge) 方麵提出12項政策措施,為(wei) 打造中國加工貿易“2.0”版本繪製了藍圖。
改革開放40餘(yu) 年來,加工貿易在中國開放型經濟格局中扮演了什麽(me) 角色?規模和比重齊降的背景下,加工貿易如何創新突圍,贏得新優(you) 勢?記者進行了采訪。
加工貿易已衍生出多種形態
什麽(me) 是加工貿易?與(yu) 一般貿易相比,“兩(liang) 頭在外”是加工貿易最突出的特征,即“原料從(cong) 外進,產(chan) 品在外銷”,具體(ti) 包括來料加工、進料加工等形式。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傳(chuan) 統加工貿易通常居於(yu) 國際價(jia) 值鏈“微笑曲線”的底端位置,勞動密集、附加值較低、可替代性強是其主要特點。
作為(wei) 中國開放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加工貿易曾在促進對外開放、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保障就業(ye) 等諸多方麵發揮重要作用。海關(guan) 總署數據顯示,1981年至2023年,中國加工貿易進出口年平均增長率近20%,累計增長近500倍。
40多年間,中國加工貿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企業(ye) 通過加工貿易參與(yu) 全球分工,從(cong) “借雞生蛋”到逐漸“自主孵化”,業(ye) 務模式逐步從(cong) OEM(代工)向ODM(代設計)以及OBM(品牌營銷)轉變。
以加工貿易較為(wei) 發達的廣東(dong) 省為(wei) 例。如今,廣東(dong) 省加工貿易企業(ye) ODM和OBM的比重已上升至約2/3。其中,在作為(wei) 加工貿易重要基地的東(dong) 莞市,約三成加工貿易企業(ye) 設立了研發機構,500多家申請成為(wei) 高新技術企業(ye) ,超2000家加工貿易企業(ye) 建立起自主品牌,累計擁有品牌數超過1.3萬(wan) 個(ge) ,ODM、OBM產(chan) 品出口比重從(cong) 2009年的40.8%提升至75.3%。
“加工貿易從(cong) 整體(ti) 上帶動了我國加工製造業(ye) 水平的提升,增強了創新能力,促進了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海關(guan) 總署有關(guan) 負責人說。
與(yu) 此同時,隨著國內(nei) 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外貿格局中傳(chuan) 統加工貿易的規模和占比也在下降。
海關(guan) 總署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加工貿易“兩(liang) 頭在外”發展模式已經與(yu) 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相適應,外貿占比也從(cong) 最高時的超過“半壁江山”,下降到五分之一左右。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5.57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8.1%。
盡管如此,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仍具有現實意義(yi) 。商務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規模、比重的下降,並不意味著加工貿易的作用減小了。“加工貿易目前仍是拉動中西部、東(dong) 北地區外貿增長的主要動力,對穩外貿穩外資、穩住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該負責人說。
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如今中國加工貿易已衍生出多種形態,如對跨境物流要求較高的貨物加工貿易、對人力資源要求較高的服務加工貿易、對網絡開放和智能化要求較高的數字加工貿易等。《意見》圍繞強化交通物流與(yu) 用能保障、滿足多層次用人需求、支持拓展國內(nei) 市場等方麵分別提出針對性措施,推動加工貿易產(chan) 品由低附加值產(chan) 品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chan) 品轉型升級,有助於(yu) 推動加工貿易更好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向“微笑曲線”兩(liang) 端拓展
麵對新形勢,中國加工貿易向何處去?需求端和供給端“雙向擠壓”之下,積極開拓國內(nei) 市場成為(wei) 不少外貿企業(ye) 的選擇。
東(dong) 莞石龍京瓷有限公司主要生產(chan) 車載鏡頭、液晶顯示模塊等高科技產(chan) 品。近年受原材料成本高企、國際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公司出口訂單減少,過去主要依賴出口的發展模式遭遇瓶頸。“根據形勢變化,公司探索出口轉內(nei) 銷渠道,再加上海關(guan) 加工貿易貨物集中內(nei) 銷等利好政策支持,抓住了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商機,內(nei) 銷業(ye) 務比重大幅提高。”該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公司已連續參加十三屆中國加工貿易產(chan) 品博覽會(hui) ,加工貿易內(nei) 銷貨值實現快速增長。
加工貿易“轉內(nei) 銷”,挑戰不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卓賢分析,與(yu) 從(cong) 事一般貿易的企業(ye) 相比,加工貿易企業(ye) “轉內(nei) 銷”更困難。“無論來料加工還是進料加工,加工貿易企業(ye) ‘兩(liang) 頭在外’,品牌是國際品牌,需求在國際市場,銷售渠道也受製於(yu) 國際分銷網絡。訂單化生產(chan) 使其缺少自有品牌、專(zhuan) 利,國內(nei) 市場渠道不暢,不適應國內(nei) 消費者需求,轉向國內(nei) 市場自然舉(ju) 步維艱。”卓賢說。
長遠看,加工貿易“突圍”還須擺脫產(chan) 業(ye) 鏈“低端”的固有印象。通過發展保稅維修等新興(xing) 業(ye) 態,中國加工貿易正向“微笑曲線”兩(liang) 端拓展,向國際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中的更有利位置攀升。
將飛機發動機短艙、船舶用柴油發動機等產(chan) 品納入綜合保稅區維修產(chan) 品目錄;允許綜合保稅區內(nei) 企業(ye) 開展本集團國內(nei) 銷售的自產(chan) 產(chan) 品保稅維修業(ye) 務,維修後返回國內(nei) ,不受維修產(chan) 品目錄限製;允許國內(nei) 待維修貨物進入綜合保稅區維修,直接出口至境外……為(wei) 促進綜合保稅區和自貿試驗區的保稅維修業(ye) 務發展,《意見》釋放眾(zhong) 多積極信號。
在綜合保稅區和自貿試驗區之外,商務部等部門也明確,將加快支持一批醫療器械、電子信息等自產(chan) 出口產(chan) 品“兩(liang) 頭在外”保稅維修試點項目。同時,在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的江蘇省蘇州市、廣東(dong) 省東(dong) 莞市、天津市濱海新區進行“兩(liang) 頭在外”保稅維修試點,支持企業(ye) 開展相關(guan) 業(ye) 務。
開展更多高附加值產(chan) 品加工貿易、推動加工製造產(chan) 品結構優(you) 化、提升產(chan) 業(ye) 集群的不可替代性……新業(ye) 態、新技術加速孵化,中國加工貿易有望實現蝶變。
海關(guan) 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加工貿易出口產(chan) 品技術含量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chan) 品占比已超過六成。其中,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醫療儀(yi) 器、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儀(yi) 器儀(yi) 表等6類高端產(chan) 業(ye) 的加工貿易進出口增幅、增速均明顯加快,占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從(cong) 2012年的8.6%提升至2022年的34.4%。在加工貿易產(chan) 業(ye) 的帶動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等區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集群。
引導加工貿易梯度轉移
打造中國加工貿易“2.0”,離不開政策支持。
海南自貿港的加工增值稅收政策就是其中的代表。加工增值30%貨物內(nei) 銷免關(guan) 稅、試點覆蓋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外符合條件的重點園區內(nei) 企業(ye) 、主要適用於(yu) 原料或成品稅率較高的商品加工貿易……政策實施以來,海口海關(guan) 累計監管加工增值內(nei) 銷貨值45.2億(yi) 元,免征關(guan) 稅3.8億(yi) 元,有力促進海南自貿港加工貿易發展。
在外貿大省浙江,寧波海關(guan) 通過“關(guan) 長送政策上門”、專(zhuan) 家解讀會(hui) 、政策宣講會(hui) 等形式,助力關(guan) 區加工貿易企業(ye) 提質增效。甬矽電子(寧波)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徐林華介紹,公司主要從(cong) 事集成電路中高端芯片的封裝和測試,采取加工貿易模式開展進出口業(ye) 務。“通過優(you) 化加工貿易成品出口退換管理、‘短溢區間’改革等,海關(guan) 推出的一係列便利化措施順應了加工貿易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和紓困減負的需求,幫助我們(men) 開拓國際市場。”徐林華說。
從(cong) 全局視角看,“由東(dong) 向西”“由沿海向內(nei) 陸”引導梯度轉移是打造加工貿易“2.0”的必由之路。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研究室主任楊丹輝介紹,由於(yu) 加工貿易“兩(liang) 頭在外”的特點,沿海地區又具有運費優(you) 勢,傳(chuan) 統加工貿易產(chan) 業(ye) 主要集中在東(dong) 部沿海地區。但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上升,作為(wei) 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的加工貿易麵臨(lin) 著成本壓力。
楊丹輝分析,隨著各個(ge) 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和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逐漸完善,越來越多具有高增長空間的外貿市場開始出現,“需要推動東(dong) 、中、西部因地製宜地進行產(chan) 業(ye) 梯度轉移與(yu) 承接”。
近年來,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增速持續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占全國比重從(cong) 2008年的2.8%上升到24.8%,其中河南、四川、重慶、陝西等省份依托加工貿易迅速發展為(wei) 外貿進出口重要基地。
但問題隨之產(chan) 生——加工貿易產(chan) 業(ye) 資源、市場“兩(liang) 頭在外”,對物流成本非常敏感,失去了海運優(you) 勢,如何尋找新的比較優(you) 勢?
打造新優(you) 勢,需要相應的配套能力。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中西部和東(dong) 北地區交通物流與(yu) 用能保障不斷改善,承接加工貿易產(chan) 業(ye) 轉移的能力得以加強。
在新疆阿拉山口,經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的中歐班列線路超110條,可達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讓加工貿易搭上“快車”。去年投產(chan) 的阿拉山口新博油氣管道製造有限責任公司,當年就完成和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客戶簽訂的1.5萬(wan) 噸焊管訂單。“阿拉山口靠近中亞(ya) 市場、具備寬軌準軌換裝設施,交付快、運費低。公司進口鋼材原料還享受關(guan) 稅優(you) 惠,降低了生產(chan) 成本。”公司副總經理周善征說。
高質量的轉移載體(ti) 也不可或缺。商務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中國將培育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範地、國家加工貿易產(chan) 業(ye) 園等載體(ti) ,並通過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支持符合條件的梯度轉移載體(ti) 項目;同時,完善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對接合作機製,優(you) 先支持中西部和東(dong) 北地區符合條件的地方設立保稅監管場所,引導支持加工貿易產(chan) 業(ye) 向上述地區梯度轉移。(本報記者 汪文正)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