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十年的冬運會見證中國冰雪的“熱辣滾燙”
2月17日晚,壯麗(li) 的煙花點燃了內(nei) 蒙古自治區呼倫(lun) 貝爾市海拉爾區的夜空,一場簡約但內(nei) 涵豐(feng) 富的開幕式宣告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以下簡稱“十四冬”)正式開幕。受新冠疫情影響,原定2020年年初開幕的“十四冬”延期4年舉(ju) 行。如果算上申辦時間,“十四冬”的整個(ge) 申辦、籌辦時間超過了10年。10年的等待,令原本應該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之前舉(ju) 辦的“十四冬”,最終落在了北京冬奧會(hui) 閉幕後兩(liang) 年舉(ju) 行。此時,國內(nei) 的冰雪氛圍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屆冬運會(hui) 創下多個(ge) 第一
“十四冬”是全國大型綜合性體(ti) 育盛會(hui) 首次在內(nei) 蒙古舉(ju) 辦,也是繼2016年“十三冬”在新疆舉(ju) 辦之後,全國冬運會(hui) 第二次在黑龍江、吉林兩(liang) 省之外的地區舉(ju) 行。此外,“十四冬”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之後,國內(nei) 舉(ju) 辦的第一項大型綜合性冬季體(ti) 育賽事,也是首次設置了群眾(zhong) 比賽項目的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但在所有的“首次”“第一”等表述裏,“十四冬”最具曆史意義(yi) 的是:第一次實現了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wei) 單位組團參賽,共吸引了全國31個(ge) 省(區、市),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加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中國石油行業(ye) 體(ti) 協等,共計35個(ge) 代表團參賽。
國家體(ti) 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原副主任朱承翼不無激動地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我國冬季運動可以說真正進入了一個(ge) 新的大發展階段,可以說冬運會(hui) 和夏季全運會(hui) 真正實現了兩(liang) 駕馬車並駕齊驅。前十三屆的冬運會(hui) ,我們(men) 開展冰雪運動的省區市數量、開展冰雪運動項目的數量,以及參與(yu) 人群都無法與(yu) 夏季全運會(hui) 相比。所以,在‘十四冬’之前的很長一段時期裏,冬運會(hui) 的組團單位都是以地級市為(wei) 主,且主要來自黑龍江、吉林兩(liang) 省的地級市,比賽項目也不多,人數也不多,其影響力、推動力、發展力都遠不及夏季全運會(hui) 。而且,各省區市重夏輕冬的情況長期存在。本屆冬運會(hui) 首次實現以省級行政單位組團,開啟了全國冬季運動一個(ge) 嶄新且全麵發展的階段。”
在“十四冬”上,諸如湖北、湖南、雲(yun) 南、福建、廣東(dong) 等十幾個(ge) 省(區、市)都是首次有隊伍參加全國冬運會(hui) 。與(yu) 此相映襯的,正是“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成為(wei) 現實,冰雪運動在國內(nei) 南北方,都已經成為(wei) 熱門體(ti) 育項目的現狀。
北京體(ti) 育大學冬奧文化與(yu) 冰雪運動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zhuan) 家、教授鄒新嫻認為(wei) ,“北京冬奧遺產(chan) 正在深入影響著中國。一是‘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宏偉(wei) 目標的實現,不僅(jin) 極大地帶動了全國大眾(zhong) 和青少年參與(yu) 冰雪運動的熱情,開啟了全球冰雪運動的新時代,而且極大促進了我國冰雪運動競技水平的大幅提升,中國健兒(er) 在冬奧會(hui) 的精彩表現和奪目的競技成績也助推冰雪運動受到全民關(guan) 注,帶動更多民眾(zhong) 走進冰場和雪場。二是北京冬奧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既促進了冰雪運動項目的均衡發展,也推動不同區域有針對性地發展合適的冰雪運動項目,包括鼓勵東(dong) 北三省開展更多的冰雪項目,加快華北和西北等地冰雪項目發展速度,調動其他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適宜的冰雪項目。同時,強調加強區域合作和資源共享,推動冰雪運動跨區域發展。”
當冰雪運動成為(wei) 四季、全域、全民的運動,當國內(nei) 各個(ge) 省區市的冰雪運動開展起來,組隊參加全國冬運會(hui) 也就成了必然的需求,反過來,輻射範圍更大的冬運會(hui) 又會(hui) 起到在全國進一步擴大冰雪運動影響的作用。
哈爾濱體(ti) 育學院體(ti) 育人文社會(hui) 學院院長王飛認為(wei) ,“無論是冰雪運動還是冰雪經濟發展都迫切需要‘賽事之窗’。”她說,“到2021年10月,我國已經有3.46億(yi) 人參與(yu) 過冰雪運動。從(cong) 冰雪運動發展看,基礎已經建立。後冬奧時代,我們(men) 要持續鞏固‘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的成果。怎麽(me) 鞏固?‘賽事之窗’非常關(guan) 鍵。通過全國冬運會(hui) ,人們(men) 對冰雪體(ti) 育賽事更加熟悉,然後產(chan) 生興(xing) 趣並推動大家親(qin) 身體(ti) 驗。這一過程是人們(men) 參與(yu) 冰雪運動的清晰路徑,但需要引導和創造機會(hui) 。由此,冰雪體(ti) 育賽事就很關(guan) 鍵。”
所以,當國人的冰雪熱情不斷高漲,全國冬運會(hui) 在發揮著原有的競技體(ti) 育價(jia) 值之外,更會(hui) 成為(wei) 全國冰雪經濟持續發展至關(guan) 重要的一環。
冰雪賽事綜合效益凸顯
今冬以來,以哈爾濱的火爆出圈為(wei) 代表的冰雪經濟熱,也意味著,當全民的冰雪激情已經點燃,像全國冬運會(hui) 這樣的國內(nei) 頂級冰雪賽事也應該發揮出更多的綜合效益。
在2月16日舉(ju) 行的本屆冬運會(hui) 新聞發布會(hui) 上,呼倫(lun) 貝爾市政府副市長孫微介紹,呼倫(lun) 貝爾市以承辦“十四冬”為(wei) 契機,依托冰雪生態和民俗文化多元的優(you) 勢,打特色牌、走差異化路子。
據介紹,今冬以來的國內(nei) 冰雪熱同樣出現在了呼倫(lun) 貝爾。孫微介紹,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呼倫(lun) 貝爾全市旅遊人數、旅遊收入分別是上年同期的2.2倍和2.7倍。2024年春節假期前6天,呼倫(lun) 貝爾接待遊客131.29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9.09億(yi) 元,分別是去年同期的9.2倍和11倍。從(cong) 內(nei) 蒙古全區看,春節假期前6天,全區接待遊客2486.12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177.03億(yi) 元,分別是去年同期的6.15倍和8.25倍。
北京冬奧會(hui) 後,冰雪經濟發展迎來新機遇,也到了關(guan) 鍵的成長期。王飛表示,“需要明確的是,冰雪經濟發展基礎是冰雪運動,冰雪運動又需要以賽事的形式彰顯魅力。‘十四冬’是冰雪經濟發展的文化平台,在‘十四冬’的作用下,人們(men) 通過各種冰雪運動項目比賽了解到冰雪運動的特點、比賽規則並感受它的魅力。這正是冰雪體(ti) 育文化傳(chuan) 播和推廣的過程,也是讓更多人喜歡冰雪運動的過程。在這樣的文化引導下,人們(men) 會(hui) 有意願參與(yu) 到冰雪運動中,從(cong) 而形成更多的冰雪消費。一直以來,冰雪體(ti) 育賽事都是體(ti) 育文化和冰雪精神傳(chuan) 播的重要平台,冰雪經濟發展需要這樣的平台,在其發展關(guan) 鍵期,全國冬運會(hui) 讓冰雪經濟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冷冰雪已成熱經濟,體(ti) 育賽事該如何發揮催化劑的效應?鄒新嫻認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其實就是一個(ge) 很好的借鑒案例,“北京冬奧會(hui) 以‘更快的環境改造進程、更高質量的發展水平、更強的公眾(zhong) 參與(yu) 力度’,創造了一個(ge) 奧林匹克運動與(yu) 城市經濟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的典型範例。為(wei) 此建議:一是舉(ju) 辦賽事過程中注重以賽會(hui) 競賽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為(wei) 契機,在滿足賽事需要的基礎上,實現城市交通、無障礙設施、環境設施、賽事服務等諸多配套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升級;二是通過籌辦賽事實現冰雪運動、冰雪旅遊、冰雪文化等多業(ye) 態融合發展,使之為(wei) 城市經濟的更新升級發揮作用。如首鋼園區在‘雙奧之城’的影響下,徹底實現了從(cong)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向服務業(ye) 的成功轉型,煥然一新的功能麵貌已經成為(wei) 了北京城市更新的重要標誌。”
2016年的“十三冬”在新疆舉(ju) 行,大幅提升了新疆冰雪資源的知名度,助力新疆成為(wei) 具有極強吸引力的全國冰雪運動和冰雪旅遊熱門目的地。那麽(me) ,“十四冬”能複製這樣的成功嗎?
王飛認為(wei) ,內(nei) 蒙古是地域特色非常突出的省份,民族文化與(yu) 地域文化都極具代表性。內(nei) 蒙古的冰雪旅遊與(yu) 冰雪經濟發展一定要與(yu) 該地區的特色緊緊聯係在一起,並且要區別於(yu) 黑龍江、吉林、新疆以及河北崇禮等地區,要差異化發展,她建議,“內(nei) 蒙古的冰雪運動要有機融入內(nei) 蒙古地域的特色文化,包括飲食文化、居住文化以及民族歌舞等。要認識到冰雪經濟是新經濟業(ye) 態,提供的產(chan) 品是新型服務產(chan) 品,具有極強的融合性。此外,在一些冰雪運動和旅遊產(chan) 品的設計上,需要結合自治區整體(ti) 力量,多城市呼應,統一布局。”
辦好一個(ge) 會(hui) ,提升一座城
“十四冬”是內(nei) 蒙古首次承辦全國性大型體(ti) 育盛會(hui) ,自申辦成功之後,籌備時間長達8年。對於(yu) 內(nei) 蒙古來說,也寄托著“辦好一個(ge) 會(hui) ,提升一座城”的期待。實際上,無論是去年舉(ju) 辦了世界大運會(hui) 的成都、亞(ya) 運會(hui) 的杭州、首屆學青會(hui) 的廣西,還是此次作為(wei) “十四冬”東(dong) 道主的內(nei) 蒙古,以及明年將舉(ju) 辦亞(ya) 洲冬季運動會(hui) 的哈爾濱,通過大型體(ti) 育賽事獲得多元價(jia) 值都是必然的訴求。
這方麵,北京冬奧會(hui) 作為(wei) 成功典範傳(chuan) 遞出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冬奧會(hui) 融入城市和地區的長期發展”“實現更高的區域發展水平”。鄒新嫻表示,“北京冬奧會(hui) 不僅(jin) 帶動了區域環境質量改善,更大幅度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在籌辦過程中不斷建設健全城市基礎設施、推動冰雪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體(ti) 育文化旅遊帶建設、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等一係列舉(ju) 措,無不賦予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也正悄然建構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局麵。”
王飛建議主辦城市要在“三個(ge) 力”上下功夫:包括要積極提升冰雪體(ti) 育文化的感召力。因為(wei) 文化的吸引力和作用力會(hui) 非常持久,無論是冰雪運動還是經濟發展都要凸顯魅力,冰雪體(ti) 育文化感召力必須提升。大力提高“有為(wei) 政府”的服務力。因為(wei) “有為(wei) 政府”對賽事舉(ju) 辦很關(guan) 鍵。一項賽事需要政府有效引導,做好規劃,做好公共服務和賽事保障,但根本出發點是服務。快速建立冰雪賽事人才的保障力。大型體(ti) 育賽事,特別是冰雪體(ti) 育賽事的舉(ju) 辦,標準高、專(zhuan) 業(ye) 性強,專(zhuan) 業(ye) 人才不足。目前,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都麵臨(lin) 大型冰雪體(ti) 育賽事舉(ju) 辦空白的狀況和專(zhuan) 業(ye) 性冰雪體(ti) 育賽事人才不足的局麵。提前布局、提前培訓、做好演練都是重要舉(ju) 措。同時,通過大型冰雪體(ti) 育賽事舉(ju) 辦,還要積極拓展對各類冰雪體(ti) 育人才的培訓,為(wei) 全國冰雪運動以及冰雪經濟發展儲(chu) 備好專(zhuan) 業(ye) 人才。
“十四冬”的大幕已啟,因為(wei) 觀眾(zhong) 爆棚、媒體(ti) 雲(yun) 集,“十四冬”的短道速滑比賽成為(wei) 全國冬運會(hui) 曆史上第一項高需求賽事。當冰雪運動的冷僅(jin) 體(ti) 現在比賽場地的溫度上時,中國冰雪和冬運會(hui) 的“熱辣滾燙時代”或已來臨(lin) 。
本報呼倫(lun) 貝爾2月19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