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報電動自行車火災案例“上榜”品牌責任不能推卸
■ 觀察家
相關(guan) 企業(ye) 理應肩負起品牌責任,不該在安全問題上一再“上榜”。
據報道,2月26日,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通報今年2月以來全市電動自行車火災案例及涉事品牌,並提示廣大市民,按照使用說明在室外充電場所規範操作充電,切勿將電池攜帶進樓入戶。
據通報,今年2月以來,全市共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28起,環比減少5起,降幅15%,未發生亡人火災。通報列出了起火事件涉及的電動自行車品牌、電池品牌、區域分布和原因構成等。
類似通報的發布,通過詳細的數據梳理和案例說明,也是提醒廣大市民注意電動自行車使用過程中的風險點位,從(cong) 而在全社會(hui) 普及安全規範用車的常識。尤其對所涉及電動自行車品牌、電池品牌的曝光,更是對相關(guan) 生產(chan) 者和銷售商的警示。
此次通報品牌涉及雅迪、美可達、綠源等。這些品牌,同樣出現在1月份的案例通報中。此外還包括愛瑪、自由行、光宇科斯特、大牛、東(dong) 毅、富得力、和美、黑騎士、傑林、九號、朧玥、綠佳、歐倍、如森、所羅門、台鈴、泰隆、小刀、信德昌、優(you) 速、忠華龍等品牌。
再往前,2023年11月,北京消防公布的12起室內(nei) 電動自行車、老年代步車火災事故典型案例中,涉事品牌包括小鳥、愛瑪、綠源、小刀等。
可以看出,一些電動自行車品牌在安全問題上屢屢“犯事”,成為(wei) 高頻上榜的“著火品牌”,其中甚至不乏知名品牌。這實在有負消費者的信任。
當前,電動自行車靈活便捷的優(you) 勢正成為(wei) 備受人們(men) 青睞的交通工具,其安全使用關(guan) 係到千家萬(wan) 戶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如何最大限度預防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已成為(wei) 各地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
電動自行車的使用安全問題,涉及生產(chan) 、銷售、使用諸多環節。這其中,生產(chan) 環節無疑肩負著把好第一道關(guan) 口的重任,相關(guan) 企業(ye) 理應肩負起品牌責任,不該在安全問題上一再“上榜”。
類似通報涉事品牌的操作,對生產(chan) 者和銷售商而言,如同頭頂立了“達摩克利斯之劍”。隻要自家產(chan) 品出了問題,就時刻有被曝光的風險,以此督促品牌方做好產(chan) 品質量把關(guan) 和審核。
當然,不可否認,一些知名電動自行車品牌,可能因為(wei) 市場保有量等原因,容易在官方通報中“榜上有名”。但這不能成為(wei) 品牌方推卸責任的理由。恰恰相反,這是對品牌方的提醒:對電動自行車的安全問題,不應有任何“容缺後補”的僥(jiao) 幸,必須以底線思維守牢防線。
總體(ti) 而言,北京消防部門通報的電動自行車火災案例,不能隻當故事看,各方需拿出更多辦法,把隱患發現的觸角前移,讓大家的“小電驢”都能有大安全。
□新京報評論員 遲道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