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多優質“雲課件”助力鄉村學校科學教育上台階
郭海英
新學期伊始,由中國科技館、教育部宣傳(chuan) 教育中心、抖音聯合發起的2024“流動科學課”在廣西啟動。抖音科普達人聯合中、西部地區的科普大篷車走進鄉(xiang) 村學校,開展係列科普活動,為(wei) 科學教育基礎薄弱地區帶去優(you) 質科普資源。火山地質與(yu) 第四紀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出席了廣西“流動科學課”啟動儀(yi) 式並作主旨演講,同時為(wei) 廣西南寧劉圩鎮中心學校師生作了題為(wei) 《我們(men) 的家園——地球》的主題講座。
科學課是體(ti) 現科學本質的綜合性基礎課程,有助於(yu) 學生發展基本的科學能力,提高科學素養(yang) 。2023年5月,教育部、科技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18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通過3至5年努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各項措施全麵落地。在優(you) 化數字智慧平台、豐(feng) 富科學教育資源方麵,《意見》提出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等鏈接科學教育資源,鼓勵社會(hui) 各界製作上線“科學公開課”,建立科學家(科技工作者)、科學課、科學教育場所資源庫,高效有序安排地方及學校選擇使用。
相較城市特別是大城市,我國邊遠地區存在著科學教育資源匱乏、科學教師專(zhuan) 業(ye) 能力參差不齊、實驗教學條件缺乏足夠保障等困難。要補齊農(nong) 村地區科學教育短板,亟須廣泛調配多方資源,推動社會(hui) 實踐與(yu) 中小學校教育活動融合的創新項目落地落實。2024“流動科學課”活動中,科普場館、教育部門、短視頻平台攜手聯動、優(you) 勢互補,將科學家、科普達人、“雲(yun) 課件”等優(you) 質資源與(yu) 現代科技館體(ti) 係科普資源結合,把“流動科學課”帶到鄉(xiang) 村青少年身邊,對於(yu) 提升鄉(xiang) 村地區科學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隨著短視頻迅速普及,抖音上大量的優(you) 質科普內(nei) 容經常被家長、教師作為(wei) “雲(yun) 課件”使用,有效降低了鄉(xiang) 村孩子獲取科學知識的門檻。2024年,抖音將持續邀約優(you) 質科普博主參與(yu) “流動科學課”活動,平台精選的科普知識類視頻將以主題合集形式上傳(chuan) 至全國流動科普設施服務平台,麵向鄉(xiang) 村學校開放使用。作為(wei) “流動科學課”的重要載體(ti) ,科普大篷車已累計向全國配發1764輛,開展活動41.3萬(wan) 次,行駛裏程5581.1萬(wan) 公裏,服務基層公眾(zhong) 3.53億(yi) 人次。多年來,科普大篷車充分發揮流動性強、覆蓋麵廣、深入基層的突出優(you) 勢,逐漸成為(wei) 基層科普工作的重要載體(ti) 和抓手。
教育部等18部門《意見》提出,強化部門協作,統籌動員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館、博物館、圖書(shu) 館、規劃展覽館和工農(nong) 企業(ye) 等單位,向學生開放所屬的場館、基地、生產(chan) 線等平台、載體(ti) 和資源,鼓勵有關(guan) 部門、單位建立“科學教育社會(hui) 課堂”專(zhuan) 家團隊,開發適合中小學生的科學教育課程和項目。由科技館、教育部門、頭部網絡平台聯合發起“流動科學課”,充分體(ti) 現了多方協作、統籌協調的原則,通過互聯網技術將新媒體(ti) 上的科普資源與(yu) 科技館體(ti) 係、教育體(ti) 係有機結合、優(you) 化整合,對推動探索科普教育新模式具有鮮明的示範帶動作用。
誠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所說,“科普尤其要在基層下功夫,當前科普大篷車和‘流動科學課’深入基層接觸到更廣泛的受眾(zhong) ,這種形式非常好。”從(cong) 劉嘉麒受邀擔任抖音“流動科學課”首批授課專(zhuan) 家,到多位科學家、抖音科普達人積極參與(yu) “流動科學課”活動,都表明該項目的社會(hui) 價(jia) 值獲得了科學家、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認可,為(wei) 加強中小學特別是邊遠地區、農(nong) 村地區中小學科學教育,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網絡平台和社會(hui) 值得進一步加大投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