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公益訴訟法立法工作已駛入快車道
2024年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探索建立檢察公益訴訟製度十周年。檢察公益訴訟法定領域持續拓展,形成“4+10”的格局。檢察公益訴訟專(zhuan) 門立法正在抓緊推進。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製度正在彰顯積極作用。
自確立以來,檢察公益訴訟取得了怎樣的成效?還存在哪些阻礙因素?為(wei) 何要針對檢察公益訴訟專(zhuan) 門立法?新京報記者專(zhuan) 訪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
談 優(you) 勢
以磋商等非訴方式督促行政機關(guan) 前端治理
新京報:2017年,檢察公益訴訟製度正式確立。作為(wei) 一項新的檢察職能,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經曆了怎樣的發展曆程?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張雪樵:檢察公益訴訟製度作為(wei) 一項“正青春”的檢察製度,堅持以問題為(wei) 導向,持續不斷“答新題”“解難題”,走出了一條令人矚目的公益司法保護“中國之路”。
2014年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專(zhuan) 門就“探索建立檢察機關(guan) 提起公益訴訟製度”作出說明。目前,法定辦案領域已從(cong) 最初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chan) 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4個(ge) 領域,持續擴展到“4+10”。
自2017年7月檢察公益訴訟全麵推開至今,全國檢察機關(guan) 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90餘(yu) 萬(wan) 件。最高檢先後部署“保障千家萬(wan) 戶舌尖上的安全”“守護海洋”“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和“為(wei) 民辦實事破解老大難”等公益訴訟專(zhuan) 項監督活動,聚焦解決(jue) 人民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
檢察公益訴訟充分用好訴前程序的製度優(you) 勢,以磋商或者檢察建議等非訴方式督促協同行政機關(guan) 開展前端治理。注重發揮協同共治的製度優(you) 勢,針對跨地區、跨部門職責不清以及不同製度機製功能缺乏聯通等,充分發揮協同多元主體(ti) 綜合治理,激活補漏、兜底作用。依法能動履職促進訴源治理,注重通過類案監督發現治理短板漏洞,推動完善相關(guan) 行業(ye) 、領域、區域治理製度機製,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談 阻礙
案件質效、機製建設、專(zhuan) 業(ye) 能力等有待改善
新京報:目前還存在哪些阻礙檢察公益訴訟落地見效的因素?
張雪樵:與(yu) 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新要求、新期待相比,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在案件質效、機製建設、專(zhuan) 業(ye) 能力等方麵還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問題。
公益訴訟檢察辦案質效有待進一步提升。要更加注重案件辦理的精準性、規範性;衡量案件質效的標準體(ti) 係和評價(jia) 體(ti) 係需進一步健全完善。各領域辦案需進一步深耕細作,更加注重解決(jue) 深層次治理問題,啃“硬骨頭”,更加關(guan) 注新業(ye) 態公益受損問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公益保護新需求。
辦案規範化建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宏觀趨勢研判、類案分析指導、案件交辦督辦等方麵工作機製需健全完善。協作配合機製仍需不斷實化細化,一些協作機製沒有真正轉化為(wei) 實際治理效能,與(yu) 行政機關(guan) 在公益保護新領域協作配合還有很大潛力和空間。
隊伍專(zhuan) 業(ye) 素質和履職能力與(yu) 做好新時代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還存在一定差距。調查取證、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及文書(shu) 製作等方麵的能力需進一步提升,檢察理論研究與(yu) 實踐深度融合、良性互動仍需進一步推進。
談 意義(yi)
製定檢察公益訴訟法主要解決(jue) 五項問題
新京報:檢察公益訴訟法(公益訴訟法,一並考慮)已被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立法規劃一類項目。當前已有多部單行法明確了多個(ge) 領域的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為(wei) 何還要單獨製定一部專(zhuan) 門法?
張雪樵:當前,多部單行法中已寫(xie) 入檢察公益訴訟條款,但這些條款多為(wei) 授權性、原則性規定,主要是調整公益訴訟起訴主體(ti) 和請求權基礎等原則性問題,仍缺乏相應程序性規定,也無法體(ti) 現公益訴訟製度特點規律。單獨製定專(zhuan) 門法有利於(yu) 科學、統籌地確定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有利於(yu) 對製度作出統一、完整、係統化的安排。
通過立法為(wei) 檢察公益訴訟製度提供根本性、係統性法律保障和規範,是推動製度完成“探索、拓展、完善”三步走,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為(wei) 例,在271件議案中,建議製定“檢察公益訴訟法”的有17件,占全部議案的6.3%;699名代表對此提出議案,占全體(ti) 代表的23.5%,集中體(ti) 現了人民的呼聲。
從(cong) 司法實踐情況看,檢察公益訴訟已經呈現出不同於(yu) 傳(chuan) 統訴訟程序的鮮明特征。法律供給不足、製度體(ti) 係化、協調性不足帶來的問題日益凸顯,製約了檢察公益訴訟高質量發展和製度價(jia) 值充分發揮。製定檢察公益訴訟法,有利於(yu) 規範檢察機關(guan) 依法行使職權,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
新京報:專(zhuan) 門法將解決(jue) 哪些問題?目前立法進展如何?存在哪些立法難題有待解決(jue) ?
張雪樵:製定檢察公益訴訟法將主要解決(jue) 以下五項問題,包括明確符合公益訴訟特點規律的製度規則。檢察公益訴訟專(zhuan) 門立法有助於(yu) 科學厘清公益與(yu) 私益的關(guan) 係,明確公益訴訟不同於(yu) 私益訴訟的特殊規則,明確檢察公益訴訟的製度定位、職權邊界、訴訟原則、起訴條件等。
構建以檢察公益訴訟為(wei) 主體(ti) 的公益訴訟製度體(ti) 係。優(you) 化檢察機關(guan) 與(yu) 行政機關(guan) 、社會(hui) 組織等各類適格主體(ti) 起訴順位,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製度與(yu) 公益訴訟製度的銜接機製。
完善檢察機關(guan) 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的程序規則。明確檢察機關(guan) 立案管轄規則,確立檢察管轄與(yu) 審判管轄銜接機製。明確檢察機關(guan) 與(yu) 行政機關(guan) 、審判機關(guan) 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製約的體(ti) 製機製。
明確規定檢察機關(guan) 調查收集證據的方式和保障措施。明確檢察機關(guan) 收集證據時可以采用的手段和措施,明確有關(guan) 單位和個(ge) 人的配合義(yi) 務,健全與(yu) 調查強度相匹配的舉(ju) 證責任規則。
完善檢察公益訴訟配套保障機製。如健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chang) 製度,完善適應公益修複的損害賠償(chang) 金管理使用、鑒定費承擔方式等相關(guan) 法律製度。
目前,配合立法機關(guan) 推動檢察公益訴訟立法已取得顯著進展。2023年9月,製定檢察公益訴訟法被納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立法規劃一類項目;同年12月20日,全國人大監察司法委作為(wei) 牽頭單位已正式啟動立法項目;近期,《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2024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將檢察公益訴訟法列為(wei) 預備審議項目,立法工作已駛入快車道。
但立法過程中也麵臨(lin) 一些難題,檢察公益訴訟法是一部新製定法,涉及檢察權、審判權、行政權配置,涉及諸多利益關(guan) 係、多方利益主體(ti) ,需充分與(yu) 現有法律協調對接。這些都要求針對檢察公益訴訟法的定位、基本原則、檢察機關(guan) 在公益訴訟中的地位、調查權配置以及相關(guan) 程序設計等方麵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凝聚共識,從(cong) 而為(wei) 形成高質量立法夯實基礎。
新領域不斷拓展的過程中,我們(men) 在積極穩妥原則指導下,始終將高質效辦理案件作為(wei) 重中之重。牢記製度初衷,立足法律監督職能,針對違法行為(wei) 嚴(yan) 重侵害公益或者重大侵害危險、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現有行政執法製度機製失靈或者存在短板、沒有其他適格的主體(ti) 發揮作用的國家治理難題,精準把握拓展探索的必要性與(yu) 邊界。 ——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
新京報記者 行海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