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興縣小雜糧緣何“結親”中國農科院

發布時間:2022-08-03 14:45: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種業(ye) 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種業(ye) 振興(xing) 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4月29日,一場遠距離的視頻簽約儀(yi) 式在山西省呂梁市興(xing) 縣與(yu)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之間同步舉(ju) 行。

  雖然遠隔千裏,但空間上的距離並未影響這場線上簽約儀(yi) 式的重要意義(yi) 。以此簽約為(wei) 契機,雙方將在雜糧種業(ye) 研究、技術成果轉化以及雜糧試驗示範基地、現代雜糧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晉綏雜糧特色小鎮建設等方麵展開一係列深度合作。

  一個(ge) 是曾經養(yang) 在深閨人未識的山區“小雜糧”,一個(ge) 是遠在京城的“大專(zhuan) 家”,興(xing) 縣緣何能夠攀上這位“貴親(qin) 戚”的呢?

  “我國雜糧種植曆史悠久,山西雜糧種質資源豐(feng) 富,中國農(nong) 科院作科所與(yu) 興(xing) 縣開展雜糧產(chan) 業(ye) 戰略合作前景廣闊。”中國農(nong) 科院作科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如是說。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山西省有複雜的地形、多樣的氣候、豐(feng) 富的雜糧品種,素有“雜糧王國”的美譽,在其北部的興(xing) 縣作為(wei) 雜糧重要種植區,雜糧種植麵積達到40萬(wan) 畝(mu) ,其種類全、品種優(you) 、品質好,是山西省雜糧種植大縣。

  近年來,興(xing) 縣縣委、縣政府按照“特、優(you) 、高效”發展目標,搶抓機遇、積極探索,經過多年發展,興(xing) 縣雜糧產(chan) 業(ye) 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目前,全縣雜糧種植輻射帶動35296戶10萬(wan) 多脫貧人口增收致富,在脫貧攻堅全麵小康的主戰場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21年全縣雜糧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已達10億(yi) 元,占農(nong) 民種糧收入的83%,占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純收入的53%。“山花爛漫”“清泉醋業(ye) ”“晉綏農(nong) 林”等一批圍繞雜糧加工的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已初具規模,“興(xing) 縣小米”“興(xing) 縣大明綠豆”已獲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地理標誌產(chan) 品認證,“山花爛漫”牌小雜糧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糧油產(chan) 品及設備技術展示交易會(hui) 金獎、第十八屆中國國際糧油產(chan) 品及設備技術展示交易會(hui) 金獎和第七屆中國(山西)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博覽會(hui) 金獎,暢銷全國29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曆史悠久、人才聚集、資源豐(feng) 富,是推動作物科技進步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據中國農(nong) 科院作科所副所長劉錄祥介紹,作科所將圍繞優(you) 質雜糧新品種研發和雜糧文化建設,協助興(xing) 縣開展雜糧研究院、專(zhuan) 家工作站、雜糧博物館、試驗示範基地、現代雜糧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晉綏雜糧特色小鎮等六項建設工作。同時,將派出穀子、蕎麥、高粱3個(ge) 團隊和冷季、熱季2個(ge) 食用豆團隊、20多名專(zhuan) 家投入雜糧種業(ye) 產(chan) 業(ye) 建設,全麵推動該縣雜糧產(chan) 業(ye) 發展。

  事實上,本次簽約對於(yu) 興(xing) 縣來說也具有裏程碑意義(yi) 。

  好糧食需要好種子。種子雖小,卻是糧食的“源頭”,一粒小種子承載著糧食安全的“國之大者”。

  近年來,興(xing) 縣雜糧產(chan) 業(ye) 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在脫貧攻堅全麵小康以及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主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針對種業(ye) 發展,興(xing) 縣在今年召開的全縣種業(ye) 振興(xing) 大會(hui) 上,明確提出要打造“種業(ye) 振興(xing) 高標準示範縣”。對此,興(xing) 縣大力支持引進適宜本地種植的新型品種,通過標準化種植、專(zhuan) 業(ye) 化管理等技術手段達到培育效果,試種成功將在全縣大麵積推廣種植,切實把“小雜糧”做成“大產(chan) 業(ye) ”。

  簽約後,眾(zhong) 多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紛至遝來。他們(men) 走進田間地頭,將最新農(nong) 業(ye) 技術和作物品種播撒在興(xing) 縣大地。7月3日,中國農(nong) 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文生帶隊深入興(xing) 縣,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王文生表示,將通過共建研究基地、成立專(zhuan) 家團隊,開展深度交流合作,促進特色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勢,實現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增收。

  “田野呼喚更多良種,基層需要科研團隊,我們(men) 相信,有中國農(nong) 科院作科所的合作助力,老區興(xing) 縣的未來一定燦爛輝煌。”在簽約儀(yi) 式上,呂梁市政協副主席、興(xing) 縣縣委書(shu) 記喬(qiao) 雲(yun) 信心滿滿地說。

  他表示,通過引進優(you) 良品種,興(xing) 縣將建設全國現代雜糧種質種業(ye) 聚集地,打造國內(nei) 雜糧種業(ye) 試驗示範科技創新先行區,推動興(xing) 縣現代種業(ye) 的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和服務鏈協同發展,把興(xing) 縣打造為(wei) 中國“雜糧之鄉(xiang) ”,建成全國雜糧生產(chan) 、供應、培訓實訓和種業(ye) 基地。

  目前,中國農(nong) 科院作科所已在興(xing) 縣蔡家會(hui) 鎮柳林村和固賢鄉(xiang) 吳城村建立穀子、高粱、蕎麥和豆類等200畝(mu) 新品種區域性試驗示範基地,開展200餘(yu) 種雜糧品種的展示和篩選工作,為(wei) 打好“興(xing) 縣小雜糧”品牌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也為(wei) 國家種子安全、糧食安全做出積極貢獻。

  下一步,興(xing) 縣還將同步規劃建設雜糧研究院、雜糧博物館、雜糧院士專(zhuan) 家工作站、雜糧產(chan) 業(ye) 園、雜糧文旅小鎮、晉西北雜糧交易市場等雜糧融合體(ti) 項目,堅持“種養(yang) 加”與(yu) 文旅融合發展,以園區引領、龍頭帶動、品牌促動,促進雜糧產(chan) 業(ye) 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真正把小雜糧產(chan) 業(ye) 培育成為(wei) 革命老區人民增收致富共同富裕的大產(chan) 業(ye) 。

  未來,隨著越來越多優(you) 質多樣的雜糧品種播種、萌芽、豐(feng) 收,興(xing) 縣必將探索走出一條以種業(ye) 科技創新催生農(nong) 業(ye) 發展新動能的新路徑。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