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丨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奮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原題:奮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
8月12日,“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江蘇專(zhuan) 場舉(ju) 行。
江蘇省委書(shu) 記、省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吳政隆介紹,江蘇承載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和黨(dang) 中央的深切關(guan) 懷、殷切期望。進入新時代,總書(shu) 記為(wei) 江蘇擘畫了“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hui) 文明程度高”新江蘇的宏偉(wei) 藍圖;邁進新征程,又賦予江蘇“爭(zheng) 當表率、爭(zheng) 做示範、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這十年,就是8500萬(wan) 江蘇幹部群眾(zhong) 以大地作紙、以奮鬥作筆,把總書(shu) 記擘畫的“強富美高”新江蘇宏偉(wei) 藍圖從(cong) “大寫(xie) 意”一筆一筆繪製成“工筆畫”的十年。
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鮮明特征
江蘇堅定不移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全省地區生產(chan) 總值連跨6個(ge) 萬(wan) 億(yi) 元台階,達到11.64萬(wan) 億(yi) 元,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超過2萬(wan) 美元,實體(ti) 經濟占全省經濟總量80%以上,數字經濟規模超5萬(wan) 億(yi) 元,高鐵通車裏程從(cong) 627公裏增加至2212公裏,糧食總產(chan) 量穩定在700億(yi) 斤以上,以占全國1.1%的國土麵積承載了6%的人口、創造了10.2%的經濟總量,綜合實力、核心競爭(zheng) 力、發展影響力邁上新台階。
十年來,江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在江蘇創新版圖上,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深度融合,布局建設了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創新平台,鍛造了一批“國之重器”,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從(cong) 56.5%提升到66.1%。
江蘇堅守實體(ti) 經濟“看家本領”,加快建設製造強省,著力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製造業(ye) 基礎不斷鞏固,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發展壯大,骨幹企業(ye) 競爭(zheng) 力加快提升,全省製造業(ye) 增加值占全國的13.4%、全球的約4%,規模超萬(wan) 億(yi) 元的行業(ye) 達到5個(ge) ,湧現出新型電力裝備、工程機械、物聯網、納米新材料等6個(ge) 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培育出眾(zhong) 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和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
“數字經濟是江蘇轉型發展的關(guan) 鍵增量。”江蘇省省長許昆林介紹,江蘇省第十四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到13.5%左右,2035年數字經濟整體(ti) 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2021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占全國11.8%,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10.3%,信息化和工業(ye) 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七年保持全國第一。
高品質生活成為(wei) 新的追求
江蘇深入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十年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城鎮新增就業(ye) 年均超過140萬(wan) 人,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實現度超過90%,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江蘇堅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領域,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創造高品質生活,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讓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在幼有所育上,新建、改擴建幼兒(er) 園近5000所,普惠性幼兒(er) 園覆蓋率超過90%,建成普惠托育機構2600多家;在學有所教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cong) 47%提高到65%,進入普及化階段;在勞有所得上,城鄉(xiang) 就業(ye) 人口總量達到4900萬(wan) 人,居民收入與(yu) GDP增長基本同步。在病有所醫上,每萬(wan) 人擁有醫療機構床位數從(cong) 33張提高到近55張,人均預期壽命從(cong) 76.63歲提高到79.32歲。在老有所養(yang) 上,建成護理院310家,醫養(yang) 結合機構837家,居家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近2萬(wan) 個(ge) ,養(yang) 老服務床位從(cong) 35.2萬(wan) 張增加到74.3萬(wan) 張。在住有所居上,城鄉(xiang) 居民住房條件持續改善,全省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92.7萬(wan) 套,735.72萬(wan) 困難群眾(zhong) 入住新居。在弱有所扶上,特困供養(yang) 對象、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貧困家庭四大類群體(ti) 全部納入救助範圍,城鄉(xiang) 低保統一標準從(cong) 每人每月不低於(yu) 240元提高到803元。
“美麗(li) 江蘇”圖景充分展現
江蘇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
十年來,在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多的同時,江蘇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2021年生態環境質量指標均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現在,藍天白雲(yun) 成為(wei) 常態,觸目所及皆是綠水青山。
江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共抓長江大保護,全麵推動經濟社會(hui) 綠色低碳轉型,生態環境實現從(cong) 嚴(yan) 重透支到明顯好轉的曆史性轉變,良好生態環境已成為(wei) 江蘇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產(chan) 品,群眾(zhong) 對環境滿意度提升至93.6%。目前,江蘇共建成國家森林城市8個(ge)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9個(ge) ,獲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城市5個(ge) ,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xiang) 村446個(ge) 。
從(cong) “一城煤灰半城土”變為(wei) “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徐州,從(cong) “垃圾圍城”變成全省聞名生態鎮、電商鎮的宿遷市耿車鎮,“騰籠換鳥”實現華麗(li) 轉身的張家港東(dong) 沙化工園等,都是江蘇省不斷優(you) 化生態環境的縮影。
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豐(feng) 富多彩
江蘇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liang) 手抓。
十年來,江蘇文化事業(ye) 蓬勃發展,文化惠民工程紮實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城鄉(xiang) 全覆蓋,湧現出趙亞(ya) 夫、王繼才等一批時代楷模,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成為(wei) 全國示範樣板,群眾(zhong) 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公民文化素養(yang) 、文化自信達到新的高度,文化強省建設躍上新台階。
吳政隆表示,江蘇將始終牢記總書(shu) 記的諄諄囑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jue) 扛起“爭(zheng) 當表率、爭(zheng) 做示範、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切實擔起“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的重大責任,始終保持奮發有為(wei) 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幹事創業(ye) 的拚勁闖勁,敢為(wei) 善為(wei) 、奮勇爭(zheng) 先,奮力譜寫(xie) “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