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中小企業創新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深閱讀)
《人民日報》( 2022年11月25日 第 04 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製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加強企業(ye) 主導的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水平。”
近年來,為(wei) 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對中小企業(ye) 創新的支持,安徽省合肥市加大科技投入,精細化構建對科技成果轉化與(yu) 企業(ye) 創新的“扶幫推”政策體(ti) 係。
起步——
種子基金“扶一把”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陳暘帶領團隊正在對分布式光纖聲波/振動監測儀(yi) 進行產(chan) 品測試。
“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發生時都會(hui) 產(chan) 生振動,若能連續監測,有利於(yu) 及時發現潛在危險並發出災害預警,降低損失。”陳暘介紹,自2019年起,他和同事攻關(guan) 分布式光纖傳(chuan) 感技術,成功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分布式光纖傳(chuan) 感係統,這套係統曾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冰壺賽場提供了溫度監測保障。
“在將技術變為(wei) 產(chan) 品的過程中,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難。”陳暘介紹,由於(yu) 分布式光纖傳(chuan) 感係統多依靠學校的實驗室設備,理論模型雖然成熟,但要大規模生產(chan) 相應儀(yi) 器,需要重新構鑄模型,但實驗室的課題經費無法支撐科技成果轉化。
這一情況引起了合肥市科技成果轉化專(zhuan) 班成員王瑞芳的注意。“陳教授的實驗室設備齊全,項目也完成了前期實驗。”王瑞芳說,“技術市場認可度高,團隊也有轉化需求,經過考察,我們(men) 認為(wei) 這個(ge) 項目的轉化成功率比較高。”王瑞芳為(wei) 陳暘支招——試試申請合肥市科技成果轉化種子基金。
著眼於(yu)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裏”,把科研成果從(cong) 實驗室裏“搬”出來,合肥市於(yu) 今年5月設立了扶持科創項目起步的種子基金,重點扶持高校院所與(yu) 初創企業(ye) 。王瑞芳介紹:“一方麵,種子基金能夠給初創型科技企業(ye) 提供項目啟動資金,並建立風險容許機製,允許出現最高不超過50%的虧(kui) 損;另一方麵,種子基金可以幫助鏈接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資源,更好服務項目落地。”
今年5月,在合肥市科技成果轉化種子基金投委會(hui) 上,陳暘團隊主導的“分布式光纖傳(chuan) 感設備研發項目”高分通過評審,得到了基金支持。招人員、購設備、談合作……在種子基金扶持下,陳暘團隊已經成立公司,在設備元器件購買(mai) 、野外實驗開展等方麵有了進展。團隊自主研發的產(chan) 品,正一步步邁向市場。
截至目前,合肥市科技成果轉化種子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1個(ge) ,全年計劃支持70個(ge) 項目。“未來種子基金將進一步加大對科創項目在起步階段的支持,為(wei) 科研工作者和初創企業(ye) 減輕後顧之憂。”王瑞芳介紹。
發展——
研發補助“幫一把”
一筆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補助到賬,讓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副總監吳義(yi) 良喜出望外。作為(wei) 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cong) 事石墨烯和納米銀線等新材料的應用開發。
去年,圍繞石墨烯的研發應用,這家企業(ye) 同步研發了4個(ge) 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吳義(yi) 良介紹:“從(cong) 散熱漿料到抗菌漿料,新材料的應用前景非常廣泛。但由於(yu) 同步開展多個(ge) 項目,每個(ge) 項目研發周期不一致,申請研發補助的時間往往不一致,這就導致一年內(nei) 會(hui) 提交多次申請,有時還可能錯過申請時間。”正當吳義(yi) 良為(wei) 申請研發補助犯愁時,合肥市於(yu) 2021年2月出台了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補助專(zhuan) 項政策。
“對照政策,逐項比對,符合條件,便可立即申請。”吳義(yi) 良說,他登錄合肥市產(chan) 業(ye) 政策管理平台,提交財務報表,上傳(chuan) 項目研發立項、批複和驗收文件。沒過幾天,就有合肥市高新區科技局工作人員來到公司研發部門,現場了解項目進展,實地考察研發產(chan) 品。“今年2月底提交的申請,1個(ge) 月後研發平台就收到了補助資金。”在吳義(yi) 良看來,研發補助申請不僅(jin) 效率高、速度快,還可以提高中小企業(ye) 科研投入的積極性。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營造有利於(yu) 科技型中小微企業(ye) 成長的良好環境”。王瑞芳介紹,聚焦幫助中小企業(ye) 增加研發投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等方麵,合肥市製定了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三年攻堅行動方案,對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補助,按照研發費用的15%給予最高100萬(wan) 元的補貼。得益於(yu) 對中小型科技企業(ye) 的精準支持,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共有4892家企業(ye) 進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信息庫,同比增長54.7%。
攻關(guan) ——
多方合力“推一把”
今年年初,在合肥禦微半導體(ti) 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帆正帶領團隊重點開展套刻誤差量測研發工作。過程中,他們(men) 遇到了一個(ge) 技術難題:如何研發與(yu) 應用高精密套刻檢測光學係統?“一項技術攻克不了,就很難往下繼續進行。”王帆介紹,“要想實現測量產(chan) 品落地,往往需要把多種技術高度融合,而一家公司或者一個(ge) 科研團隊往往很難掌握多項核心技術。因此,燃眉之急是要與(yu) 國內(nei) 研究這項技術的團隊合作。但公司實力有限,很難自己尋覓到合適的合作對象。”
就在這時,合肥市開始征集“揭榜掛帥”重點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需求,幫助企業(ye) 與(yu) 高校科研團隊在重大科研攻關(guan) 階段取得突破。
得知合肥市為(wei) 企業(ye) 搭建平台征集技術難題,王帆第一時間報了名。從(cong) 介紹項目背景,到提出技術難點,在今年7月以“揭榜掛帥”為(wei) 主題的科創對接活動上,王帆的企業(ye) 現場“發榜”。“路演一結束,當場就有幾個(ge) 科研院所和我聯係,想進一步了解項目進展。”王帆說,經過篩選,公司最終選擇與(yu) 安徽光機所光學遙感中心團隊合作,進行產(chan) 學研攻關(guan) 。對王帆來說,在政府支持下,“揭榜掛帥”在企業(ye) 與(yu) 高校院所間搭起一座橋梁,不僅(jin) 可以降低溝通成本,提高科研效率,還可以精準解決(jue) 企業(ye) 需求,助力創新成果更快走向應用市場。
得益於(yu) 技術難題的不斷突破,合肥市今年首批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3206家,同比增長40.6%。
目前,合肥市“揭榜掛帥”項目中有62個(ge) 正與(yu) 潛在揭榜方洽談,38個(ge) 項目已經簽約或即將簽約。“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堅決(jue) 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我們(men) 將進一步支持高校院所、重點企業(ye) 瞄準關(guan) 鍵共性技術難題,開展科研攻關(guan) 。在高校院所、高新企業(ye) 等成功‘揭榜’的項目中,擇優(you) 給予政策、資金方麵的引導支持。”合肥市科技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
本期統籌:楊爍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