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解決需求不足
作者:孫文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ye) 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院教授)
2021年12月份小微企業(ye) 運行指數較前月上升0.1個(ge) 點。指數運行呈現如下特征。
一是指數整體(ti) 較上月回升,但絕對值仍在較低水平。在過去12個(ge) 月中,2021年前半年指數平穩複蘇,但後半年波動明顯。
二是績效指數上升,但反映預期的信心指數和擴張指數有下行趨勢。新增投資和新增雇傭(yong) 下降,反映了企業(ye) 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
三是多數行業(ye) 指數小幅回升。然而,製造業(ye) 指數出現下降值得關(guan) 注,這是因為(wei) 製造業(ye) 和批發零售業(ye) 既是吸納就業(ye) 的主體(ti) ,也是驅動小微指數整體(ti) 回升的主要動力。
四是各區域分化仍然明顯。北方三個(ge) 地區仍持續徘徊在低位,南北差距依然明顯。2021年12月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西北地區雖然指數上升,但絕對值依然為(wei) 所有區域第二低。
小微指數運行態勢與(yu) 其他相關(guan) 監測指標相符。2021年12月中國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大型、中型企業(ye) 製造業(ye) PMI均為(wei) 51.3%,而小型企業(ye) 製造業(ye) PMI下降2.0個(ge) 百分點至46.5%。小型企業(ye) PMI低於(yu) 景氣線已超過半年,且12月小型企業(ye) 的生產(chan) 、新訂單、從(cong) 業(ye) 人員分項都在回落,供應商配送時間也在延長。此外,根據阿裏研究院的線上中小企業(ye) 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企業(ye) 第四季度銷售額相比2020年同期有所下滑。在所有因素中,需求不足是中小企業(ye) 經營最主要的困難。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對於(yu) 小微企業(ye) ,由於(yu) 定價(jia) 能力不足,成本難以轉嫁,這三重壓力更大。其中,需求不足是疫情暴發以來的常態,雖然在有效的疫情防控下,我國經濟快速複蘇,但仍然難以恢複到正常水平,且在疫情散發的背景下,部分行業(ye) 需求恢複受到較大限製。郵儲(chu) 銀行近期調研顯示,小微企業(ye) 產(chan) 能利用率仍然不足。產(chan) 能利用率在90%以上的小微企業(ye) 占比為(wei) 66.14%,企業(ye) 反映,疫情反複仍是2021年製約企業(ye) 發展的首要因素。
對於(yu) 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帶來的供給衝(chong) 擊,由於(yu) 近期一係列加強能源供應、穩市場價(jia) 格的政策效果顯現,電力供應緊張有所緩解,部分原材料價(jia) 格回落。2021年12月PMI數據表明,主要原材料購進價(jia) 格指數和出廠價(jia) 格指數分別為(wei) 48.1%和45.5%,低於(yu) 上月4.8個(ge) 和3.4個(ge) 百分點,連續兩(liang) 月回落,均降至2020年5月份以來低點。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對生產(chan) 的製約正逐步減小,企業(ye) 成本壓力有所緩解。小微企業(ye) 運行指數的成本指數已連續3個(ge) 月上升。
比較大的問題是小微企業(ye) 預期轉弱,各行業(ye) 和各區域擴張指數和信心指數大都有所下降。長期的需求不足影響企業(ye) 未來預期,而企業(ye) 減少投資和雇傭(yong) 可能將會(hui) 在未來產(chan) 生消極影響。
此外,小微企業(ye) 應收賬款問題仍然存在。2021年12月小微指數的風險指數與(yu) 上月持平,流動資金周轉和回款周期在大多數行業(ye) 沒有發生積極變化。郵儲(chu) 銀行調查顯示,當前85.90%的小微企業(ye) 存在應收賬款,19.32%的小微企業(ye) 表示2021年應收賬款賬期延長,大企業(ye) 拖欠小微企業(ye) 資金現象仍然廣泛存在。當小微企業(ye) 需求不足時,應收賬款問題容易出現,尤其是麵對具有市場優(you) 勢的大企業(ye) 時這種現象更嚴(yan) 重。2020年7月國務院出台《保障中小企業(ye) 款項支付條例》後,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和國企拖欠賬款問題有所緩解,但民營大企業(ye) 拖欠中小微企業(ye) 賬款問題改善有限。
從(cong) 以上分析看,需求不足仍然是限製小微企業(ye) 經營的最重要因素,並由此衍生出應收賬款風險及預期下行。雖然我國居民儲(chu) 蓄率較高,疫情帶來的收入衝(chong) 擊短期影響不致過大,但需求不足時間過長可能會(hui) 帶來較大負麵影響。從(cong) 長期看,創新是解決(jue) 發展的根本問題,增加創新投入是多數小微企業(ye) 2022年重要發展計劃,但在短期很難產(chan) 生效果。因此,短期內(nei) 亟需政策打通堵點,促進需求複蘇,並針對性解決(jue) 供給、應收賬款以及預期轉弱問題。
對於(yu) 需求問題,在推進疫苗接種、大數據助力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隨著疫情緩解,人口流動限製和部分行業(ye) 管控放寬,需求會(hui) 逐漸轉強。與(yu) 此同時,應進一步強化打通消費堵點的政策措施。
對於(yu) 供給問題,建議科學有序實現“雙碳”目標,在清潔能源技術大力發展後再推進相關(guan) 傳(chuan) 統能源管控,以確保短期內(nei) 成本可控和電力供應充足。
對於(yu) 應收賬款問題,在增加市場資金流動外,還應針對大企業(ye) 拖欠問題采取相應對策。在2021年12月30日工信部出台《保障中小企業(ye) 款項支付投訴處理暫行辦法》的基礎上,建議在應收賬款發生環節,用反壟斷法對大企業(ye) 以應收賬款形式向中小微企業(ye) 采購進行適當限製。
此外,還應在促進需求的同時,繼續加強預期管理,延續針對小微企業(ye) 的減稅降費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增強企業(ye) 生產(chan) 和居民消費信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