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完善知識產權信用管理機製

發布時間:2022-03-10 09:30: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黃 驥(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chan) 權研究院)

  近日,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印發《知識產(chan) 權信用管理規定》,將“不以保護創新為(wei) 目的的非正常專(zhuan) 利申請”“惡意商標注冊(ce) 申請”列為(wei) 失信行為(wei) ,並在項目申請、評優(you) 資格、監管檢查等方麵予以懲戒。這是繼《市場監督管理嚴(yan) 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出台以來,又一項強化知識產(chan) 權信用監管的重要舉(ju) 措。《規定》緊扣知識產(chan) 權領域信用管理的規律和需求,詳細列明了知識產(chan) 權失信懲戒、守信激勵的對象、措施和程序,有利於(yu) 推進知識產(chan) 權領域信用體(ti) 係建設。

  近年來,打著知識產(chan) 權保護名義(yi) 牟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wei) ,受到越來越多關(guan) 注。將他人未注冊(ce) 的商標、姓名、企業(ye) 名稱惡意搶注為(wei) 自己的商標,偽(wei) 造、變造實驗數據,抄襲、拚湊公知技術來提交專(zhuan) 利申請,都是這方麵的典型做法。這些行為(wei) 本質上是違背誠實信用原則、鑽法律製度空子的惡意行為(wei) 。它們(men) 不僅(jin) 破壞知識產(chan) 權確權秩序,擠占知識產(chan) 權管理資源,而且會(hui) 進一步引發囤積居奇、濫發警告、惡意訴訟等濫用知識產(chan) 權行為(wei) ;既擾亂(luan) 市場競爭(zheng) 秩序,妨礙正當生產(chan) 經營,還可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妨礙真正有益於(yu) 社會(hui) 的知識產(chan) 權獲得尊重、實現價(jia) 值。

  現代經濟是法治經濟、信用經濟。信用已成為(wei) 參與(yu) 經濟活動的重要資質和關(guan) 鍵資源。被列入失信名單,被采取信用懲戒,將使不當牟取知識產(chan) 權者在未來的經營中麵臨(lin) 諸多障礙,以至於(yu)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因此,信用懲戒具有很強的全麵性和持續性。將其與(yu) 警告、罰款等傳(chuan) 統處罰措施相結合,打出“組合拳”,不僅(jin) 能夠讓“知識產(chan) 權老賴”“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會(hui) 使其感到切膚之痛,使誠實信用原則在知識產(chan) 權獲取過程中形成剛性約束,提升對知識產(chan) 權失信者的威懾效果。此外,以信用為(wei) 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能夠讓監管部門明確監管重點,減少監管冗餘(yu) ,更加精準、及時地投放監管力量,有利於(yu) 監管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和高效運用。從(cong) 更深遠的層麵看,完善知識產(chan) 權信用管理機製也是推進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必行之舉(ju) 。

  當前,我國信用體(ti) 係建設正在不斷推進,知識產(chan) 權信用管理機製仍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可適當拓展信用懲戒的適用範圍。現有的懲戒措施側(ce) 重於(yu) 規製不當牟取知識產(chan) 權和侵犯知識產(chan) 權的行為(wei) 。隨著濫用知識產(chan) 權的危害性不斷凸顯,可考慮把知識產(chan) 權惡意訴訟、憑借知識產(chan) 權推行壟斷等嚴(yan) 重濫用權力的行為(wei) 明確納入失信懲戒範圍。

  應更充分地保障信用主體(ti) 合法權益。在拓展懲戒範圍、增設懲戒手段時,要維持信用表現與(yu) 信用懲戒之間的關(guan) 聯性、合比例性,避免過罰不相當。還可借鑒相關(guan) 法治經驗,賦予信用主體(ti) 信息知情權、信息異議權、信息修複權、信息遺忘權,並為(wei) 這些權利的實現提供更加明確、便利的路徑。

  此外,現代信用管理離不開科技和數據的支持。利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提升知識產(chan) 權信用數據的搜集利用效能,推動信用平台對接,信用數據互通、互認,可以為(wei) 跨領域、跨部門、跨區域的協同監管、聯合懲戒、綜合激勵提供幫助。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