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保護未成年人,如何走出“隱秘的角落”?

發布時間:2022-03-10 09:3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兩(liang) 會(hui) 觀察)保護未成年人,如何走出“隱秘的角落”?

  近年來,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案件屢屢發生。如何及時發現、及時製止、及時追究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成為(wei) 社會(hui) 各界關(guan) 注的焦點。

  2022年中國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就未成年人防侵害問題發聲,建議從(cong) 落實及完善相關(guan) 製度、法律入手,為(wei) 未成年人織密法治安全網,走出“隱秘的角落”。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一直存在發現難、發現晚問題。有機構每年對媒體(ti) 公開報道的性侵兒(er) 童案例進行統計,數據顯示,受害人普遍年齡較小,熟人作案的比例較高,使得對此類犯罪的打擊難度加大。

  2020年5月,最高檢等部門聯合出台《關(guan) 於(yu) 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製報告製度的意見(試行)》,推動解決(jue) 這兩(liang) 大難題。

  “強製報告製度的出台,為(wei)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提供了破題之策。”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女法律工作者協會(hui) 會(hui) 長、北京金誠同達(西安)律師事務所主任方燕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但在實踐中,她發現還存在一些具體(ti) 的問題。比如強製報告的主體(ti) 不夠明確,對於(yu) 違反強製報告義(yi) 務的責任追究麵臨(lin) 規範缺失困境等。

  更關(guan) 鍵的是,由於(yu) 對報告主體(ti) 的信息保護和安全保護措施沒有明確規定,一些具有強製報告義(yi) 務的報告人仍心存顧慮,害怕被打擊報複。再加上傳(chuan) 統觀念和責任意識原因,強製報告製度在現實中的落實還存有短板。

  對此,方燕建議,落實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強製報告製度,進一步明確強製報告義(yi) 務人的主體(ti) 範圍,對強製報告義(yi) 務人進行隱私和安全保護,建立強製報告製度剛性約束機製。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dong) 省濟南市人民醫院針灸推拿科主任劉英才也建議,將強製報告線索發現職責納入轄區網格化管理體(ti) 係,廣泛發動民眾(zhong) ,借助網格員管理製度實現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線索的積極發現、及時處置和妥善管理,助推強製報告製度全方位實施。

  另一方麵,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未成年人接觸網絡機會(hui) 增多,利用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呈高發態勢。

  “網絡暴力看似離我們(men) 很遙遠,但在未成年人未形成較為(wei) 成熟的思考能力、判別能力前,很可能直接或間接受到網絡言論的侵害,導致悲劇發生。”方燕表示,通過網絡社交工具來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比如網暴未成年人、非接觸性的“網絡隔空”猥褻(xie) 行為(wei) 等,也是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侵害,建議將此類案件也納入強製報告行列。

  “學校、家長和社會(hui) 各界有強製報告義(yi) 務,同時麵對新科技時代的新犯罪,網絡平台也應當負有保護的責任和義(yi) 務。”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huo) 人劉紅宇表示。

  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jun) 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點出2021年未成年人保護的幾組關(guan) 鍵數字——

  通過強製報告辦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1657件,對未履行報告義(yi) 務促整改、追責459件。推動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ye) 入職查詢749萬(wan) 人次、解聘2900名有前科劣跡人員。從(cong) 嚴(yan) 追訴性侵、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1萬(wan) 人,同比上升5.7%。

  強製報告製度的實施,正為(wei) 未成年人撐起又一把保護傘(san) 。而讓更多具有強製報告義(yi) 務的主體(ti) 放心大膽地履行義(yi) 務,減少或避免對未成年人的侵害,把“大灰狼”擋在門外,則成為(wei) 多位代表、委員的共同期許。(記者 袁秀月張一辰)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