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結碩果:惠及世界的中國方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
光明日報記者 楊逸夫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詩雨
3月23日,中國駐馬拉維大使劉洪洋同馬拉維外交部長南希·騰博分別代表兩(liang) 國政府宣布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至此,我國已與(yu) 149個(ge) 國家、32個(ge) 國際組織簽署了200餘(yu) 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2013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ya) 時,先後創造性地提出建設“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重大倡議。“一帶一路”倡議實施9年來,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形成了覆蓋廣泛的基礎設施網絡和基於(yu)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經貿格局,打造了一批標誌性民生工程,極大提升了共建國家民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共建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與(yu) 中國不斷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構建起民心相通的友好橋梁。
1.互利共贏的希望之路
3月9日,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項目,舉(ju) 行中區酒店PK08標段主體(ti) 結構封頂儀(yi) 式,該樓也成為(wei) 中埃建築承包商在CBD項目共同建設、完成封頂的首棟建築。
3月12日,作為(wei) 中國和老撾兩(liang) 國共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的中老鐵路,迎來正式通車的第100天。100天來,中老鐵路沿線人來貨往,有力促進了雙邊經貿繁榮,提升了亞(ya) 太地區的互聯互通水平。
3月19日,隨著一列名叫“索科”的火車,從(cong) 塞爾維亞(ya) 首都貝爾格萊德新火車站徐徐駛出,匈塞鐵路先期建設的第一部分貝爾格萊德至諾維薩德段正式通車,大大縮短了塞爾維亞(ya) 首都與(yu) 諾維薩德市的通行時間,實現了塞爾維亞(ya) 人民長久以來的暢行夢想。
一個(ge) 月時間內(nei) ,分別位於(yu) 非洲、亞(ya) 洲和歐洲的“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相繼傳(chuan) 來喜訊,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沒有因新冠肺炎疫情的衝(chong) 擊而停滯,而是保持良好勢頭。“一帶一路”成為(wei) 提高韌性、傳(chuan) 遞信心的希望之路,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的發展之路,實現互利互惠的機遇之路。
“‘一帶一路’倡議是包容性發展戰略,它的生命力已經顯現出來。‘一帶一路’契合了時代需求,使合作夥(huo) 伴將分歧放在一邊,並達成互利。在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倡議的前景會(hui) 更好。”正如英國社會(hui) 科學院院士、知名社會(hui) 學家馬丁·阿爾布勞所指出的,共建“一帶一路”9年來,中老鐵路、以色列海法新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順利竣工,中巴經濟走廊、比雷埃夫斯港、雅萬(wan) 高鐵、匈塞鐵路等建設運營穩步開展,中歐班列開行量和貨運量也再創曆史新高,成為(wei) 貫通疫情防控的“生命線”。“一帶一路”為(wei) 各國經濟複蘇提供了強勁動力,也將為(wei) 後疫情時代的世界開辟新的發展前景。
2.交融互鑒的民心之橋
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基礎。2015年10月,亞(ya) 洲政黨(dang) 絲(si) 綢之路專(zhuan) 題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30多個(ge) 國家的60多個(ge) 政黨(dang) 和政黨(dang) 組織參加會(hui) 議,為(wei) “一帶一路”倡議作出亞(ya) 洲各國朝野政黨(dang) 的積極貢獻。
眾(zhong) 人拾柴火焰高,共建“一帶一路”需要各國各利益相關(guan) 方的積極參與(yu) 。在這方麵,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構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夥(huo) 伴關(guan) 係、加強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方麵不斷發揮作用。
2019年以來,我們(men) 黨(dang) 通過黨(dang) 際交往渠道,同巴基斯坦、斯裏蘭(lan) 卡、菲律賓、泰國等周邊國家相繼建立“一帶一路”政黨(dang) 共商機製,涵蓋了周邊國家近40個(ge) 政黨(dang) ,其中不僅(jin) 有執政黨(dang) 、參政黨(dang) ,也有在野黨(dang) 。許多參會(hui) 政黨(dang) 負責人坦言,共商平台填補了本國政黨(dang) 就“一帶一路”合作進行政策溝通的空白。係列會(hui) 議上,浙江、江西等地方省委負責人、機構和企業(ye) 代表出席,推動了直接的務實合作。2022年1月,中國同東(dong) 南亞(ya) 、南亞(ya) 國家“一帶一路”政黨(dang) 共商會(hui) 議等係列活動舉(ju) 辦,使政黨(dang) 共商機製從(cong) 雙邊走向多邊,成功搭建起東(dong) 南亞(ya) 、南亞(ya) 兩(liang) 大板塊聯動的政黨(dang) 夥(huo) 伴關(guan) 係網絡。
為(wei) 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友黨(dang) 友人與(yu) 中國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搭建起民心之橋,中聯部近年來舉(ju) 辦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故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在地方的實踐”係列專(zhuan) 題宣介會(hu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同東(dong) 南亞(ya) 、南亞(ya) 國家政黨(dang) 對話會(hui) ,中國—阿拉伯國家政黨(dang) 對話會(hui) 等活動,不斷創新交流形式。比如,在廣西桂林舉(ju) 辦的“從(cong) 擺脫貧困邁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廣西民族地區的生動實踐”主題交流活動上,來自東(dong) 南亞(ya) 、南亞(ya) 多國的高級別外交官在當地見證了中國的新時代發展成就。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帶一路”需要共建各方的民心相通和互幫互助。自“絲(si) 路一家親(qin) ”行動於(yu) 2019年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分論壇上發起實施以來,已推動“一帶一路”沿線中外民間組織建立近600對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在沿線發展中國家開展扶貧救助、衛生健康、婦女兒(er) 童、環保公益等領域的300餘(yu) 個(ge) 民生合作項目。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hui) 發起的“絲(si) 路一家親(qin) ”民間抗疫共同行動中,藍天救援隊10名誌願者千裏馳援,赴柬埔寨開展了為(wei) 期15天的消殺作業(ye) 和人員培訓工作,行程1400公裏,完成50處公共場所的消殺作業(ye) ,直接受益群眾(zhong) 5.5萬(wan) 人。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hui) 開辟抗疫物資捐贈綠色通道,克服疫情期間重重困難,僅(jin) 用一周時間就將物資送到緬甸仰光。
這些無不體(ti) 現出“一帶一路”堅實的民意基礎和中國人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的深厚情誼。未來,中國還將在“絲(si) 路一家親(qin) ”行動框架內(nei) ,在上合組織相關(guan) 國家開展衛生健康、扶貧救助、文化教育等領域的30個(ge) 合作項目,在非洲國家開展60多項合作項目,不斷幫助有需要的國家加強能力建設、改善民生福祉。
3.麵向未來的合作平台
青年是世界的未來,中國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友誼需要青年人的傳(chuan) 承。
2021年9月至11月,來自納米比亞(ya) 、南非、坦桑尼亞(ya) 和津巴布韋各政黨(dang) 的80餘(yu) 名青年幹部參加了在線舉(ju) 辦的“共塑未來:減貧與(yu) 發展——非洲政黨(dang) 幹部專(zhuan) 題研討班”,學習(xi) 中國的減貧經驗,也為(wei) 未來中非合作繪下友好圖景。研討班上,90後成員占一半以上,還有兩(liang) 位是00後。
2021年9月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同東(dong) 南亞(ya) 、南亞(ya) 國家政黨(dang) 對話會(hui) 上,各國“Z世代”代表在“匯聚青年力量,共謀疫後新前景——‘Z世代’領導力論壇”上,發出了支持多邊主義(yi) 和地區合作的堅定聲音。
疫情期間,在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80後黎巴嫩青年阿德漢·賽義(yi) 德,自願選擇留在湖北武漢,積極向國際社會(hui) 介紹中國抗疫理念與(yu) 實踐,並寫(xie) 作《堅定:一個(ge) 外國人的武漢日記》一書(shu) ,記錄在武漢隔離期間的所感所思。
此外,在2021年麵向阿拉伯國家青年開展的“我眼中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主題征文係列活動上,來自各行各業(ye) 的阿拉伯國家青年積極參與(yu) ,用作品表示願為(wei) 共建中阿命運共同體(ti) 貢獻青春力量。在“寄語冬奧 共迎未來”中蒙友好作品征集活動中,蒙古國青年紛紛祝福北京冬奧會(hui) 圓滿成功,這些都反映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年對中國的關(guan) 注和期待。
近年來,“歡樂(le) 春節”“荷魯斯杯”中埃武術散打對抗賽、“唱響埃及”華語歌曲大獎賽等活動,成為(wei) 中埃文化交流的品牌,深受兩(liang) 國人民,特別是青年人的喜愛。疫情下,中埃雲(yun) 課堂、雲(yun) 展覽、雲(yun) 美食、雲(yun) 演出、雲(yun) 講座見證了中埃兩(liang) 大文明交流互鑒步入新時代,中埃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沿線國家也堅定支持中國和“一帶一路”建設,鮮活的事實展現出了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美好情景。“一帶一路”建設,未來可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