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雲祭拜行業如何留真情、去亂象

發布時間:2022-04-12 09: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刷禮物”“氪金”“代號啕大哭”,網絡祭掃成了一門另類的生意——

  雲(yun) 祭拜行業(ye) 如何留真情、去亂(luan) 象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ya) 奇

  近年來,文明低碳祭掃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在今年清明節前夕,為(wei) 避免現場祭掃引發聚集性疫情,全國多地發出通知倡導民眾(zhong) 采用網絡祭掃、錯峰祭掃、鮮花祭掃、家庭追思、植樹踏青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

  隨著網上祭掃、雲(yun) 祭拜逐漸成為(wei) 新習(xi) 俗,在不少平台,代掃墓、代獻花、代哭等祭拜方式紛紛上線,成了一門另類的生意。

  網絡祭掃同比增長192%

  今年清明節期間,為(wei) 滿足人們(men) 的祭掃需求,各地相關(guan) 部門、機構通過多種方式提供了雲(yun) 祭掃服務。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2304個(ge) 網絡祭掃平台。人們(men) 可以通過網絡祭掃平台,向過世的親(qin) 朋好友寄托哀思,付費選擇是否留言、獻花等,或委托陵園工作人員購買(mai) 代祭掃服務。

  在山東(dong) 濟南,某墓園提供了代客祭掃服務。一名禮儀(yi) 師在墓位前擺放水果、點心、鮮花等,並輕輕誦讀悼詞,向逝者行鞠躬禮,擦拭墓碑。另一名工作人員則負責記錄現場圖片和視頻,製作完成後發送給逝者家屬,幫助人們(men) 完成雲(yun) 祭掃、寄托哀思。

  在四川瀘州,某墓園在官方網站、當地媒體(ti) 公眾(zhong) 號等平台推出雲(yun) 祭祀活動。參與(yu) 雲(yun) 祭祀的市民可在平台上留言追思。此外,園區工作人員還為(wei) 一些市民贈送“仁孝祭祀套餐”,代為(wei) 祭掃。

  江蘇南京、陝西西安、天津等多地也開通了網上祭祀渠道和平台,為(wei) 市民提供雲(yun) 祭掃服務。

  據統計,今年清明節期間,各地累計接待現場祭掃群眾(zhong) 1754萬(wan) 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74%。而參與(yu) 網絡祭掃的群眾(zhong) 人次有大幅提升,共2156萬(wan)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92%。

   不合理收費、將祭拜娛樂(le) 化等行為(wei) 擾亂(luan) 了市場秩序

  由於(yu) 網絡祭掃平台主要由大中城市及規模性墓園等提供,許多需求無法被滿足的人則選擇了雲(yun) 祭掃App、二手電商平台的代祭掃服務。代祭掃、網絡祭掃等新興(xing) 事物,受到不少因疫情防控而無法返鄉(xiang) 人員的歡迎,成為(wei) 人們(men) 寄托哀思的重要紐帶。

  據了解,這些雲(yun) 祭掃App功能相似,一般設有名人紀念堂和已故親(qin) 友紀念館。用戶注冊(ce) 後,可免費為(wei) 已故名人、偉(wei) 人、烈士等送花、祭拜,還可以為(wei) 已故親(qin) 友建立紀念館。其中,為(wei) 已故親(qin) 友祭拜設置了多樣的虛擬祭品,不僅(jin) 包括上香、送花圈、送鮮花等,還包括煙酒、茶、兒(er) 童玩具等,收費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然而,許多代祭掃服務卻因其另類表現而“出圈”。充會(hui) 員、“刷禮物”、代號啕大哭……一些不合理收費、將祭拜娛樂(le) 化的行為(wei) ,擾亂(luan) 了市場秩序。

  不少雲(yun) 祭掃App提供了高價(jia) 付費服務,並誘導用戶“氪金”——充值幾百到上千元成為(wei) 會(hui) 員,可免費使用祭品、升級紀念館等;效仿直播“刷禮物”方式,用戶購買(mai) 電子祭品後,可在紀念館公屏發出彈幕刷屏;建立排行榜,根據“刷禮物”金額高低依次排名。

  除了涉嫌不合理收費、引導過度消費,不少平台對逝者信息還缺乏有效審核。在雲(yun) 祭掃App上,用戶均可任意填報信息、上傳(chuan) 照片創建紀念館,導致表情包、他人照片等被“惡搞”上傳(chuan) 至紀念館頁麵。

  而在一些二手電商平台,不少用戶發布了代買(mai) 鮮花、代擦墓碑、代祭祀等相關(guan) 祭掃服務。其中,代磕頭、代大哭、代聊天等內(nei) 容引發了網友熱議。還有不少網友購買(mai) 服務後發現被騙。“同一個(ge) 視頻,不知道多少人上當受騙。”有消費者在購買(mai) 服務後表示,商家發來的現場視頻隻有一個(ge) 是當天拍的,其他視頻都是一個(ge) 月前拍攝的。

  雲(yun) 祭掃行業(ye) 亟須有效監管

  對於(yu) 雲(yun) 祭掃付費服務,有網友表示“虛擬紀念館可以寄托對逝去親(qin) 人的一片心意”;也有一些網友認為(wei) ,這些方式感受不到祭拜親(qin) 人的誠意。

  雖然目前市場評價(jia) 多樣,作為(wei) 一個(ge) 新興(xing) 事物,這些雲(yun) 祭掃App依然持續吸引著不少有需求的消費者。據了解,某平台目前注冊(ce) 用戶已經有10萬(wan) 多人,用戶年齡主要在30歲至55歲之間。

  由於(yu) 目前處於(yu) 起步階段,雲(yun) 祭掃行業(ye) 仍缺乏相關(guan) 法規和監管,這是導致市場上亂(luan) 象頻發的原因之一。

  日前,為(wei) 規範網絡祭掃秩序,防範借網絡祭掃傳(chuan) 播封建迷信信息、隨意“立碑”侵犯他人權益、惡意斂財損害群眾(zhong) 利益等亂(luan) 象,國家網信辦等相關(guan) 部門下發通知,部署開展清明期間網絡祭掃規範管理工作。

  通知要求,網站平台不得巧立名目收取高額服務費、不得售賣豪宅文玩等導向不良紀念品、不得以提供私人定製豪華服務等方式借機斂財;要嚴(yan) 防活人被祭拜、隨意立網碑建網墓等情況。同時,網站平台要及時處理網民投訴舉(ju) 報,回應網民關(guan) 切;要依法依規從(cong) 快處置違法違規信息和賬號,並及時發布公告。

  相關(guan) 專(zhuan) 家指出,代祭掃、網絡祭掃等新型祭掃形式將成為(wei) 數字時代滿足人們(men) 祭掃需求的必要補充。麵對隨之而來的一些問題,社會(hui) 公眾(zhong) 應當保持警惕,同時有關(guan) 部門也應落實規範監管。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