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永泰莊寨的價值
承載著村落曆史、維係著村民記憶的鄉(xiang) 村文化遺產(chan) ,能夠成為(wei) 吸引人群回歸、促進城鄉(xiang) 互動的一大推動力
永泰莊寨作為(wei) 福建地區具有代表性的防禦性民居建築,現有遺存主要興(xing) 建於(yu) 明清。莊寨承載著家族成員在不同曆史時期的使用功能和情感寄托,其價(jia) 值不僅(jin) 體(ti) 現於(yu) 莊寨建築的物質本體(ti) ,還包含依附於(yu) 物質和空間而存在的非物質文化,包括傳(chuan) 統信仰、禮儀(yi) 、技藝、習(xi) 俗等。可以說,莊寨是生活在其間的永泰人世代記憶與(yu) 依戀的空間。
2016年,複旦大學的學術團隊受邀三訪永泰,走進了下園村美麗(li) 的鄉(xiang) 土建築——容就莊。為(wei) 成立修繕保護容就莊的家族理事會(hui) ,下園村的黃氏家族成員畢力同心、一呼百應。這種圍繞莊寨保護而產(chan) 生的凝聚力,使我們(men) 深刻地認識到,以建築遺產(chan) 牢係傳(chuan) 承“家文化”,正是永泰莊寨的關(guan) 鍵價(jia) 值所在。
下園村現存有“一寨九莊”,近年來一些村民雖然陸續搬離莊寨,另辟新居,但仍傳(chuan) 承祖訓,重教興(xing) 文,堅持通過祭祖、修譜等方式追思先祖,昭彰德義(yi) 。下園村隻是永泰莊寨的一個(ge) 縮影。永泰諸多不同莊寨的後人,都在“家文化”的影響下,一邊走向城市謀求發展,一邊回歸鄉(xiang) 村匯聚合力,共同參與(yu) 莊寨的遺產(chan) 保護和文化傳(chuan) 承,在城與(yu) 鄉(xiang) 、家與(yu) 國、曆史與(yu) 當下之間,透過一梁一瓦構建著關(guan) 聯和凝聚力。
莊寨的價(jia) 值既在於(yu) 物,也在於(yu) 人。永泰莊寨中的“家文化”所體(ti) 現的教化與(yu) 凝聚之力,為(wei) 當下鄉(xiang) 村吸引人才回歸、帶動城鄉(xiang) 資源融合提供了可能。保護莊寨建築,是以文化遺產(chan) 為(wei) 契機的聯合,而對其內(nei) 在行為(wei) 動力的認知,則與(yu) 文化遺產(chan) 的關(guan) 鍵價(jia) 值相輔相成,可以延伸至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領域之外,發揮更加廣泛的地域影響。
在永泰莊寨保護中,當地政府部門善於(yu) 激發基層力量,以有限的政府資金投入帶動民間資源融合匯聚,實現了多座莊寨的低成本、高效率修繕保護,是以文化遺產(chan) 的精神價(jia) 值有效帶動鄉(xiang) 村文化、人才、組織振興(xing) 的典型案例。
村民是鄉(xiang) 村的主體(ti) ,是村落形成與(yu) 發展的建設者。要完成構建新型城鄉(xiang) 關(guan) 係的時代任務,必然要充分發揮人在其中的價(jia) 值與(yu) 作用。承載著村落曆史、維係著村民記憶的鄉(xiang) 村遺產(chan) ,能夠成為(wei) 吸引人群回歸、促進城鄉(xiang) 互動的一大推動力。蘊含在鄉(xiang) 村遺產(chan) 中的慎終追遠、落葉歸根等傳(chuan) 統價(jia) 值觀念,使人們(men) 超脫了城與(yu) 鄉(xiang) 之間的地域桎梏,經過長期的曆史積澱,滋養(yang) 著中華文明的延續與(yu) 發展,也作為(wei) 中華民族顯著的文化特質之一,成為(wei) 激發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杜曉帆
(作者為(wei) 複旦大學文物與(yu) 博物館學係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