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核心素養落地 為知識運用賦能
教育部印發《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
讓核心素養(yang) 落地 為(wei) 知識運用賦能
光明日報記者 李玉蘭(lan)
近日,教育部印發《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4月21日,教育部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新修訂的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門學科的課程標準。現行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分別製訂頒布於(yu) 2001年和2011年。此次修訂進行了係統性設計,在課程內(nei) 容結構、學業(ye) 質量標準等方麵都有較大變化。
課程建設:以核心素養(yang) 為(wei) 導向
“此次修訂,全麵落實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結合義(yi) 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將黨(dang) 的教育方針具體(ti) 細化為(wei) 本課程應著力培養(yang) 的學生核心素養(yang) ,體(ti) 現正確價(jia) 值觀、必備品格和關(guan) 鍵能力的培養(yang) 要求。”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在新聞發布會(hui) 上說。
如何培養(yang) 能夠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從(cong) 2011年我國實現了義(yi) 務教育全麵普及,教育需求從(cong) “有學上”轉向“上好學”,這個(ge) 問題就提上了日程。時下,人們(men) 生活、學習(xi) 、工作方式不斷改變,不同價(jia) 值觀念相互碰撞,兒(er) 童青少年成長環境深刻變化,也對人才培養(yang) 提出了新挑戰。
“義(yi) 務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雙減’工作要求強化課堂及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落實這些要求必須修改完善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教與(yu) 學的內(nei) 容、方式進行改革。”田慧生說。
現行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已分別實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根據課程改革自身規律性要求,也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修訂完善。比如學段縱向有機銜接不夠,課程標準缺乏對“學到什麽(me) 程度”的具體(ti) 規定,教師把握教學的深度與(yu) 廣度缺少科學依據,課程實施要求不夠明確等,都與(yu) 新形勢新要求不相適應。“必須有針對性地解決(jue) 這些問題。”田慧生說。
“‘讓核心素養(yang) 落地’,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的工作重點。核心素養(yang) 導向,既是課程標準研製工作的主線,也是課程標準文本的主旋律。”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郭華說,“課程目標的素養(yang) 導向,有利於(yu) 轉變那種將知識、技能的獲得等同於(yu) 學生發展的目標取向,引領教學實踐及教學評價(jia) 從(cong) 核心素養(yang) 視角來促進和觀察學生的全麵發展。”
“素養(yang) 與(yu) 知識不同,是知識、技能、態度的超越和統整,是人在真實情景中做出某種行為(wei) 的能力或素質。當前世界範圍內(nei) 的核心素養(yang) 熱潮實質上是教育質量的升級運動,國民的核心素養(yang) 決(jue) 定一個(ge) 國家的核心競爭(zheng) 力與(yu) 國際地位。課程建設以核心素養(yang) 為(wei) 導向,是推進我國社會(hui) 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需要,也是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ti) 體(ti) 現。”國家督學、北京開放大學校長、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質量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zhuan) 家褚宏啟說。
課程內(nei) 容:回到知識學習(xi) 為(wei) 人服務的初心
那麽(me) ,核心素養(yang) 培養(yang) 又如何落實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
“課程內(nei) 容是課程標準修訂最為(wei) 實質的問題。課程內(nei) 容不變,核心素養(yang) 理念很難落地。”華東(dong) 師範大學課程資源與(yu) 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吳剛平說。
此次修訂,課程結構基於(yu) 這一目標做了較大調整。比如:整合小學原品德與(yu) 生活、品德與(yu) 社會(hui) 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為(wei) “道德與(yu) 法治”,進行九年一體(ti) 化設計;改革藝術課程設置,一至七年級以音樂(le) 、美術為(wei) 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等內(nei) 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開設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將勞動、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課時從(cong)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
除了課程結構外,更重要的是,課程內(nei) 容被賦予了新的內(nei) 涵。
比如地理課程標準,修訂前主要是以區域地理學的領域(地球與(yu) 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xiang) 土地理)平鋪設計安排課程內(nei) 容,學科邏輯很強,但學生學習(xi) 立場考慮不夠。修訂後則體(ti) 現學生學習(xi) 立場,建構出學科活動與(yu) 學科知識融為(wei) 一體(ti) 的地理學習(xi) 內(nei) 容體(ti) 係:以認識宇宙環境、地球環境與(yu) 人類社會(hui) 關(guan) 係這條核心線索為(wei) 主幹,將運用地理工具和參與(yu) 地理實踐這兩(liang) 條支撐線索貫穿其中,形成學科知識與(yu) 學科活動融為(wei) 一體(ti) 的課程內(nei) 容體(ti) 係。
吳剛平說:“本次課程修訂超越學科內(nei) 容觀和教學內(nei) 容觀,彰顯課程內(nei) 容觀。在課程內(nei) 容理解上,以學習(xi) 為(wei) 中心,不僅(jin) 包括教什麽(me) 、學什麽(me) 的內(nei) 容問題,還包括怎麽(me) 教、怎麽(me) 學的過程方式問題,以及為(wei) 什麽(me) 教、為(wei) 什麽(me) 學的目的價(jia) 值問題,甚至還有教得怎麽(me) 樣、學得怎麽(me) 樣的結果水平問題。這種複合型的課程內(nei) 容觀,突出習(xi) 得知識的學習(xi) 方式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價(jia) 值,打破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知識技能訓練魔咒,克服高分低能、價(jia) 值觀缺失等亂(luan) 象。學生可以在主題活動中,通過完成學習(xi) 任務獲得知識和解決(jue) 問題,親(qin) 曆實踐、探究、體(ti) 驗、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學習(xi) 過程,逐步發展核心素養(yang) 。”
“課程內(nei) 容結構化,有利於(yu) 克服教學中知識點的逐點解析、技能的單項訓練等弊端,引導教師主動變革教學實踐,從(cong) 關(guan) 注知識技能的‘點狀傳(chuan) 輸’自覺變革為(wei) 關(guan) 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主動學習(xi) 和思考,關(guan) 注教學的關(guan) 聯性、整體(ti) 性,關(guan) 注學生在主動活動中所形成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態度、品格、境界的綜合效應,關(guan) 注學生核心素養(yang) 的養(yang) 成。”郭華說。
基礎教育各學科各行其是,形不成育人合力的問題此前並沒有被充分重視,這次修訂增加了跨學科主題學習(xi) 活動。國家督學、北京市中關(guan) 村三小原校長劉可欽說:“學校要特別注重結合這次課程標準修訂中增加的跨學科主題學習(xi) 活動,突破學科邊界,鼓勵教師開展跨學科教研,設計出主題鮮明、問題真實的跨學科學習(xi) 活動。”
學業(ye) 質量標準:從(cong) 查驗知識點到提升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
實施新課程方案和新課程標準,以後怎麽(me) 考試,怎麽(me) 評價(jia) ?
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舉(ju) 例說:“比如晚清政府簽訂的《馬關(guan) 條約》,以往曆史考試通常考什麽(me) 時間、什麽(me) 事情、什麽(me) 內(nei) 容等。素養(yang) 立意的考試命題會(hui) 怎麽(me) 考呢?比如《馬關(guan) 條約》簽署以後,清政府被迫允許外國人在中國投資辦廠。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也允許外國人來投資辦廠,這兩(liang) 者有什麽(me) 不同?這不僅(jin) 僅(jin) 考學生曆史知識掌握情況,更主要的是考查學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曆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方麵素養(yang) 的綜合表現。”
以素養(yang) 為(wei) 導向,考試和作業(ye) 是課程改革中不可忽視的關(guan) 鍵領域。
“長期以來,人們(men) 習(xi) 慣將作業(ye) 作為(wei) 課堂教學知識與(yu) 技能鞏固的手段。作業(ye) 過程,實際上是從(cong) 有教師指導的課堂教學,過渡到沒有教師指導的學生自主學習(xi) 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自主學習(xi) 能力、自我複原力、自控力、專(zhuan) 注力、時間管理等素養(yang) 提出了一係列要求。因此,作業(ye) 是培養(yang) 學生相關(guan) 核心素養(yang) 發展的重要手段,而不能僅(jin) 僅(jin) 窄化為(wei) 知識技能的鞏固。”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說。
作業(ye) 具有培養(yang) 學生核心素養(yang) 、評價(jia) 診斷學生核心素養(yang) 發展水平的雙重功能。因此,教師如何設計與(yu) 實施體(ti) 現核心素養(yang) 導向的作業(ye) ,不僅(jin) 是義(yi) 務教育課程標準頒布後的難點所在,而且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關(guan) 鍵所在。
王月芬說:“如何設計體(ti) 現核心素養(yang) 的作業(ye) ?單元作業(ye) 整體(ti) 設計與(yu) 實施,是目前可操作且有效的實施路徑。以單元為(wei) 單位整體(ti) 設計作業(ye) ,有助於(yu) 避免以課時為(wei) 單位的零散、孤立、割裂等問題,更加有助於(yu) 知識的結構化,問題解決(jue) 的綜合化。”
“事實上,此次修訂,各課程標準都強調以核心素養(yang) 為(wei) 主軸,構建大任務、大觀念或大主題等以問題解決(jue) 為(wei) 目標的課程內(nei) 容結構單位和教學單元組織形態,以此作為(wei) 學習(xi) 內(nei) 容聚合機製和學習(xi) 動機激發機製,有效歸納、整合學科知識點或主題活動內(nei) 容,在學習(xi) 內(nei) 容安排層麵落實減負、增效、提質。”吳剛平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