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滿屋,為心靈搭建棲居之所
主理人談主題書(shu) 店的特色化發展與(yu) 探索——
書(shu) 香滿屋,為(wei) 心靈搭建棲居之所
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
編者按
4月23日,又一個(ge) 世界讀書(shu) 日即將到來。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連續九年被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關(guan) 鍵詞從(cong) “倡導”到“大力推動”再到“深入推進”,體(ti) 現著重視程度、推動力度不斷強化。
近年來,實體(ti) 書(shu) 店的發展麵臨(lin) 嚴(yan) 峻考驗。然而,堅守者眾(zhong) 、創新者勇,一批主題書(shu) 店憑借“分眾(zhong) 化、精準化、特色化”的發展思路逆勢而起,漸成氣象。記者走訪了幾家主題書(shu) 店,通過三位主題書(shu) 店主理人和幾位書(shu) 店愛好者的故事、感悟與(yu) 心聲,放眼實體(ti) 書(shu) 店的發展現狀與(yu) 前景,期待更多愛書(shu) 人對書(shu) 店、圖書(shu) 、讀書(shu) 的關(guan) 心、關(guan) 愛與(yu) 投身。
【記者觀察】
到主題書(shu) 店來一場“沉浸式”閱讀,已然成為(wei) 都市青年生活方式的新選擇。每個(ge) 主題書(shu) 店背後都有一位書(shu) 店主理人,他們(men) 懷揣對閱讀的熱愛及鮮明的運營理念,帶著精心打造的書(shu) 店“揚帆出海”。主題書(shu) 店能為(wei) 實體(ti) 書(shu) 店的發展提供一條“突圍之路”嗎?讓我們(men) 在三位書(shu) 店主理人的探索中尋找答案。
幽默書(shu) 店主理人豈航:且讀且樂(le) ,滿足開心“剛需”
2021年6月,“幽默書(shu) 店”的招牌剛掛出不久,就因自帶流量的店名引起大量關(guan) 注。書(shu) 店主理人豈航在圖書(shu) 出版行業(ye) 摸爬滾打多年:“開一家有意思的特色書(shu) 店一直是我的夢想。”
幽默書(shu) 店是北京發行集團下屬新華文化公司策劃的主題書(shu) 店,也是國內(nei) 首家以“幽默”為(wei) 主題的書(shu) 店。
“這個(ge) 事情我構思了四五年。”談起開店初衷,豈航表示,幽默文化在國外根深蒂固,但在內(nei) 斂的中華文化中相對缺失。他便想到以書(shu) 店為(wei) 載體(ti) ,讓更多人感受幽默的魅力。
在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幽默書(shu) 店裏,幽默的事物隨處可見。各色哈哈鏡、解壓玩具、文創產(chan) 品,或喜感或萌態,讓人不禁露出笑容。而在店內(nei) “唱主角”的,是各種有趣的小說、漫畫、笑話合集等大眾(zhong) 讀物,還特別設置了幽默漫畫展覽專(zhuan) 區。豈航說:“在快節奏的社會(hui) 生活中,人人都會(hui) 麵對壓力,大夥(huo) 兒(er) 還是希望找一些放鬆的途徑。幽默書(shu) 店,就是能給大家帶來歡樂(le) 的文化空間。”
滿足大眾(zhong) 喜好的同時,幽默書(shu) 店也注重呈現一定專(zhuan) 業(ye) 性,特地設置了喜劇理論、喜劇美學類書(shu) 籍專(zhuan) 區。
書(shu) 店開業(ye) 後,除了大眾(zhong) 讀者,很多喜劇專(zhuan) 業(ye) 人士、喜劇愛好者也慕名而來。最讓豈航欣喜的是,開業(ye) 沒多久就有幾家書(shu) 店想加盟,這讓他看到了打造連鎖品牌的希望。
3月29日,豈航拿到了北京市朝陽區“一業(ye) 一證”改革後的第一張綜合運營許可證,年輕顧客期待已久的潮流飲品終於(yu) 可以上架了。豈航說:“我想繼續保持幽默的特色,融入咖啡茶飲,再把讀者見麵會(hui) 、喜劇、脫口秀、即興(xing) 表演、解壓漫畫培訓等項目也囊括進來,給大家帶來更多快樂(le) 。”
“跨界”書(shu) 店主理人彭明榜:左手詩歌、右手簽名本
小眾(zhong) 書(shu) 坊、雍和書(shu) 庭,分別售賣詩歌、簽名本圖書(shu) 。這兩(liang) 家主題書(shu) 店有一個(ge) 共同的主理人——彭明榜。
媒體(ti) 行業(ye) 出身的彭明榜認為(wei) ,書(shu) 店也是一種媒介,也該利用媒體(ti) 平台予以全方位打造。記者看到,小眾(zhong) 書(shu) 坊的微信號、視頻號更新頻繁、“營業(ye) ”積極。“主題書(shu) 店想要動起來,需要‘折騰’。”彭明榜說。
怎樣兼顧文化情懷與(yu) 商業(ye) 運營?彭明榜試圖找到答案。他告訴記者,小眾(zhong) 書(shu) 坊已開業(ye) 近5年,原型是一家主打中國當代詩歌的出版公司,圖書(shu) 出版、銷售、宣發,已經形成了閉環。因此,小眾(zhong) 書(shu) 坊開業(ye) 後,盈利模式、口碑打造都非常成功,已經成為(wei) 北京詩歌愛好者的線下聚集地,很多詩人會(hui) 選擇在這裏發售自己的詩集。“小眾(zhong) 書(shu) 坊90%的收入靠賣書(shu) 、出書(shu) ,我們(men) 有打通詩歌圈內(nei) 資源的能力。而且,書(shu) 店麵積小,租金壓力也小。”他說。
雍和書(shu) 庭是國內(nei) 第一家簽名本主題實體(ti) 書(shu) 店,創辦於(yu) 2019年12月。雖然開業(ye) 剛一個(ge) 月就遇上疫情,但由於(yu) 定位精準、具有獨特性,吸引了許多作者和出版機構前來舉(ju) 辦新書(shu) 分享、簽售等活動,逐漸培養(yang) 起一個(ge) 喜歡簽名本的固定讀者群。現在,書(shu) 店每周都會(hui) 迎來兩(liang) 三位作者為(wei) 讀者簽書(shu) ,既擴大了社會(hui) 影響,也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收益。
彭明榜覺得,主理人的運營思路非常重要:“主題書(shu) 店就像中醫診所,一定要有一位‘老中醫’坐診,才有可能盤活這個(ge) 領域。”
碼字人書(shu) 店主理人蘇皖:融入環境,做出“在地文化”特色
碼字人書(shu) 店在北京有三家連鎖店,因為(wei) “戲劇·電影·詩歌”的碰撞,在北京文藝青年中小有名氣。正值周末,當記者踏進碼字人書(shu) 店和平裏店時,立即被迎麵而來的安靜氛圍感染了。這家位於(yu) 工業(ye) 文化遺產(chan) 園區內(nei) 的書(shu) 店共有兩(liang) 層,設置了20多個(ge) 閱讀卡座,全場座無虛席。
書(shu) 店主理人蘇皖告訴記者,自己這三家店風格各異,都是根據所在地點“量身定製”的:和平裏店在老廠房改造的新園區裏,突出創造創新的特點,主打戲劇、電影、詩歌主題,希望成為(wei) 青年創作者的大本營;王府井店所在的百貨大樓和平菓局營造了一片老北京風格的複古街區,因此那家店著意突出北京風情、傳(chuan) 統文化,精心選擇了很多關(guan) 於(yu) 北京曆史風貌、物候節氣等主題的書(shu) 籍和活動,旨在打造一張可供沉浸式體(ti) 驗的“北京名片”;郎園Vintage快閃店所在的園區有很多廣告和影視公司,選書(shu) 便側(ce) 重電影、設計、藝術和職場心理,是職場人士身邊的“書(shu) 房加油站”。“實體(ti) 書(shu) 店要紮根社區、融入環境,做出‘在地文化’特色。”蘇皖說。
“我覺得,數字化、互聯網的衝(chong) 擊會(hui) 變相推動實體(ti) 書(shu) 和實體(ti) 書(shu) 店變得更好,激勵我們(men) 深入挖掘實體(ti) 書(shu) 店作為(wei) 文化現場的價(jia) 值,提供更具稀缺性的服務。”蘇皖感歎道,“畢竟,靈感碰撞的人際交流、全方位的感官體(ti) 驗還是要來現場感受。”
“碼字人選擇做‘小而精、小而美’的主題書(shu) 店是量力而為(wei) 。”蘇皖分析,“書(shu) 店發展的路遠不止一條,買(mai) 手型、公園型、劇場型、會(hui) 員書(shu) 房型……都是可行的探索方向。”她表示,碼字人將在“書(shu) 店+戲劇”的方向上走得更深入,會(hui) 建造自己的小劇場,創造自己的劇目和IP。
【一線講述】
主題書(shu) 店,鮮活的文化現場
講述人:中國傳(chuan) 媒大學2021級本科生、碼字人書(shu) 店兼職店員王沐青
2019年,第一次來到碼字人書(shu) 店時,就因為(wei) “戲劇·詩歌·電影”的主題很符合我的愛好而印象頗深。2021年暑假,我來到碼字人書(shu) 店做兼職。
我的工作包括整理書(shu) 架、結賬、幫會(hui) 員借書(shu) 還書(shu) 、製作一些簡單的飲品,等等。第一天上班,準備閉店的時候,我意外地發現竟然還有一個(ge) 客人。那時已經過了關(guan) 店時間近二十分鍾。他眼睛紅得像隻兔子,手還放在鍵盤上,有點可憐地問我:“我能再待一會(hui) 兒(er) 嗎?”我想,書(shu) 店應該是一個(ge) 給他安心和溫暖的地方吧。
書(shu) 店的藍色書(shu) 牆上有一整排關(guan) 於(yu) 戲劇的書(shu) ,有成套的莎士比亞(ya) 全集、彩虹色的貝克特全集等。從(cong) 選書(shu) 就可以看出主理人的用心——這些書(shu) 並不全是吸引人買(mai) 走的,而是可以坐下來慢慢看的。
書(shu) 店經常會(hui) 舉(ju) 辦有意思的戲劇活動,在我工作的不到一個(ge) 月的時間裏,就安排了兩(liang) 場演出。在書(shu) 店進行戲劇演出有些像灰姑娘參加的舞會(hui) :當書(shu) 架和桌椅被挪開,再打開聚光燈,這裏就變成了一個(ge) 舞台,見證著“奇跡”。
能在今天開一家實體(ti) 書(shu) 店並且堅持下來,真的很不容易。主題書(shu) 店不再隻是一個(ge) 賣書(shu) 和看書(shu) 的地方,而是如主理人說的那樣,“是一個(ge) 鮮活的文化現場”。真希望這種鮮活能感染更多人。
用文字和視頻記錄“書(shu) 店風景”
講述人:“書(shu) 萌·書(shu) 店行”創始人孫 謙
今年是我踏進圖書(shu) 行業(ye) 的第17年,也是我踏上“中國書(shu) 店行”的第4年。2018年,我辭職休整,和朋友們(men) 一起開啟了“中國書(shu) 店行”之旅。我帶著剛滿4歲的孩子,開著一輛書(shu) 店過去送貨用的麵包車,從(cong) 佛山一路沿海北上,曆時一個(ge) 月,走過17座城市。四年來,我們(men) 自駕走過了祖國51個(ge) 城市和地區,共計走訪200多家書(shu) 店,發現它們(men) 的亮點,享受其中的樂(le) 趣。
和我一起“書(shu) 店行”的石頭,開書(shu) 店已27年,先後給書(shu) 店搬過5次家,直到7年前狠心買(mai) 下老城區一處房產(chan) 才算安穩了。石頭的書(shu) 店是一家以雜誌為(wei) 特色的民營主題書(shu) 店。他對各種雜誌都如數家珍,知道哪種一定賣得完、哪種放久了更值錢。但他從(cong) 不溢價(jia) 賣雜誌,他說要讓愛雜誌的人們(men) 買(mai) 得起。
石頭告訴我:“雜誌不是什麽(me) 人都能做,周轉快、種類多,周刊、月刊、雙月刊、季刊等,都要記在腦子裏。但也正因為(wei) 周轉快,所以客人來的頻次高,一來二去,店裏的流水就高了。”
“盛廈,阿來老師下午要去書(shu) 店做活動吧?新版的《塵埃落定》簽名版幫我預定10本唄。”“隻有5本啦,太火爆,沒庫存了……”這是我和杭州純真年代書(shu) 吧店主盛廈之間慣常的對話。這家以活動豐(feng) 富著稱的書(shu) 店,在第二代店主的操持下,正煥發勃勃生機。
北京有家專(zhuan) 做古舊書(shu) 的書(shu) 店,叫布衣古書(shu) 局。自店主胡同2002年創辦書(shu) 局起,轉眼20年了。他說,古舊書(shu) 是個(ge) 小圈子,書(shu) 局輝煌的時候,線上會(hui) 員有十萬(wan) 之多,現在,估計隻有1000人左右了。但他總覺得,這事兒(er) 得有人做——隻有年輕人喜歡上了古書(shu) ,古書(shu) 才有未來。疫情後,他的店搬到了北京東(dong) 城南陽胡同,應了那句名言:臣本布衣,躬耕於(yu) 南陽。我們(men) 經常去胡同裏找他聊古書(shu) 。
正如鍾芳玲在《書(shu) 店風景》中所說,“世上處處皆有好風景,然而最吸引我的,還是書(shu) 店風景”。我的視頻號開通後,我帶著攝影師采訪了許多位主題書(shu) 店創始人。我總覺得,隻要有人通過它們(men) 關(guan) 注書(shu) 店,我就要堅持做下去,因為(wei) 這個(ge) 行業(ye) 值得。
讓“推理”不再是文學的孤島
講述人:推理小說作家、原上海孤島書(shu) 店店主時 晨
推理小說品類自愛倫(lun) ·坡開創以來,百餘(yu) 年間一直備受讀者喜愛。從(cong) 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到阿加莎·克裏斯蒂的諸多名作,推理文學越寫(xie) 越奇。近幾十年來,推理小說發展得愈發繁盛。在這樣的環境下,專(zhuan) 門售賣偵(zhen) 探推理小說的書(shu) 店就應運而生了。
身為(wei) 資深推理迷和推理小說寫(xie) 作者,我對這類書(shu) 店心向往之,漸漸冒出了開一家推理小說書(shu) 店的想法。當一切變為(wei) 現實,看著滿牆心愛的推理小說,我感覺一切辛苦都得到了回報,那種幸福感無與(yu) 倫(lun) 比。
經營一家主題書(shu) 店,與(yu) 其說是一門生意,不如說是一種情懷。開業(ye) 第一天生意不錯,網上熱度也挺高。時間一久,書(shu) 店就門可羅雀了。好在我隻是想給推理迷提供一個(ge) 理想空間,順帶也完成自己的夢想,開業(ye) 之初就做好了虧(kui) 本的準備。
2022年3月,孤島書(shu) 店停業(ye) 了。有一位去年4月曾遠道而來的讀者在社交媒體(ti) 上私信我,發來祝福:“希望中國推理迎來收獲的季節,希望推理永遠不再是文學的孤島。”正因為(wei) 這些支持,我覺得一切困難都不算什麽(me) 。
這段經曆雖然造成了一些經濟損失,但它給我帶來的東(dong) 西,足以讓我銘記一生。期待未來能和讀者們(men) 在下一個(ge) “孤島”相聚。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於(yu) 北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